写杏坛的古诗句(杏坛的古人咏句)

1.杏坛的古人咏句

石香炉无杨奂《谒圣庙》诗云:“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栏。”

明李杰《庙陵诗》有句:“文庙地灵松柏古,讲坛春暖杏花香。”

明陈凤梧《恭谒阙里朝廷,行释菜礼,敬用纪事》诗曰:“杏花香散坛前雨,桧树光凌殿外云。”

明郭正域《谒圣庙恭记》诗有句:“坛上杏花红,林前洙水黑。”

明姚文炤《谒圣庙》诗有句:“绕坛红杏垂垂发,依树白云冉冉飞。”

明郑威《谒林庙》诗云:“春回古桧花开杏,道咏元和天地通。”

2.古代诗词中杏坛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传说孔子聚徒讲学 处。

据《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 缁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后人因在山东 曲阜县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后也以“杏坛”喻指 授徒讲学处。

宋•王禹偁《赠浚仪朱学士新知贡举》:“潘岳花阴覆杏坛, 门生参渴绛纱宽。”传说三国吴董奉在杏林修炼成仙,后因谓道士修炼 处所为杏坛。

唐宋时多指道观。唐•钱起《幽居春暮书怀》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到杏坛。”

唐•白 居易《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行 行见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

3.杏坛古诗词是啥

乾隆皇帝没有写过关于杏坛的诗句。

他只是在杏坛题匾赐碑。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即黑惟,假托为地名)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金代于杏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改造重檐方亭,清代乾隆皇帝题匾。此杏坛方亭重檐,黄瓦朱柱,十字结脊。

亭内藻井以细小斗拱装饰,彩绘金龙,绚丽多姿。亭下有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碑及乾隆“杏坛赞碑”。

4.三尺杏坛的诗句

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

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检名看。赴职西川过便桥书怀寄同年平门桥下水东驰,万里从军一望时。

乡思旋生芳草见,客愁何限夕阳知。秦陵无树烟犹锁,汉苑空墙浪欲吹。

不是伤春爱回首,杏坛恩重马迟迟。呈王侍郎昆仲二首往未瞻乌府,先曾涉杏坛。

予诗厪和答,贻教异暄寒。 名位元相绝,知闻共骇观。

干霄峙松柏,流水会波澜。应念登门旧,几嗟行路难。

蒸湘方渺渺,淮楚忘曼曼。既见得良慰,语离还浩叹。

深思尽心曲,直觉欠豪端。 王敏肃公挽词贱子慙生晚,龙门莫部津。

词场沾賸腹,政地仰洪钧。古栝杏坛旧,东嘉棠荫新。

九京无馥作,知己更何人。

5.关于写师生情的诗句

1、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南北朝庾信《征调曲》其六

译文: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头,学有所成的时候,便会感谢我的恩师。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清代:郑燮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比喻老师)扶持。

3、师恩难忘意深浓,桃李人间茂万丛。——《师恩难忘》近代刘绍棠

译文:老师的恩情深厚很难忘记,老师所教的学生遍布天下。

4、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勤求》晋代:葛洪

译文:贤明的老师的恩情, , 简直胜过了天地的博大, 比我的父毌对我付出的还要多。

5、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 。谆谆如父语 ,殷殷似友亲 。——《酬问师》唐代:刘商

译文:玉做的壶存着一颗冰一样的心,红色的笔书写着老师伟大的灵魂。回忆依稀恩师所说得话,教导之心如同亲父,忆惜与恩师相处的日子,虽然所别师徒,但是之间的情义对同亲友。

写杏坛的古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