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姓的诗句(带有郑字的诗句)
1.带有郑字的诗句
有郑字的七言情诗句
1、郑卫不足听唐白居易 《答《桐花》》
2、郑君得自然唐白居易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3、郑公诗人秀唐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
4、郑氏才振古唐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5、郑公樗散鬓成丝唐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
6、郑公纵得归唐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
7、郑注用事唐杜牧 《秋娘诗并序》
8、--郑愔陈师振旅清九垓唐李显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9、--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唐李显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
10、郑生运其谋唐卢照邻 《咏史四首》
2.诗名里带郑字的诗词有哪些
非常多的:1、荥阳郑 清 郑燮 《沁园春·花亦无知》2、郑公樗散鬓成丝 唐 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3、郑注用事 唐 杜牧 《秋娘诗并序》4、去兹郑卫声 唐 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5、风流郑季庄 宋 苏轼 《南歌子·欲执河梁手》6、郑子真、岩谷躬耕 宋 苏轼 《行香子·三入承明》7、小郑非常强记 宋 苏轼 《乌夜啼·莫怪归心甚速》8、郑庄好客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9、君莫是、郑当时 宋 范成大 《木兰花慢·古人吾不见》10、宠拜三公入郑庄 宋 王之道 《减字木兰花·金尊频倒》11、不比郑声淫 宋 张抡 《诉衷情·闲中一弄七弦琴》12、郑庄好客 姚述尧2 《减字木兰花·烟收云敛》13、郑人缓也泣 宋 辛弃疾 《兰陵王·恨之极》14、郑贾正应求死鼠 宋 辛弃疾 《瑞鹧鸪》15、寄与冯川郑小奴 宋 石孝友 《鹧鸪天·别后应怜信息疏》16、籍籍郑庄人物 宋 韩淲 《好事近·腊雪映江梅》17、便引郑郊溱洧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尚记春归日》18、说郑公家 宋 吴潜 《柳梢青·绿野平泉》19、等待郑公风 宋 刘辰翁 《临江仙·旧日采莲羞半面》20、惟郑国三良 宋 无名氏 《喜迁莺·古今三绝》21、郑公乡老开酒尊 唐 李贺 《南园》22、烧丹郑舍人 唐 白居易 《感事》23、郑庄场圃入微茫 元 元好问 《鹧鸪天·偃蹇苍山卧北冈》24、示秀才郑彦通流水小桥横 元 王恽 《感皇恩 癸未重午日,冶头回辔,得感皇恩一》25、凋零郑圃 元 冯尊师 《苏武慢·返照回光》26、郑绵络些 先秦 屈原 《招魂》27、起郑舞些 先秦 屈原 《招魂》28、郑卫妖玩 先秦 屈原 《招魂》29、代秦郑卫 先秦 屈原 《大招》30、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 先秦 屈原 《卜居》31、流郑激楚 魏晋 曹丕 《善哉行》32、稚川师郑君 宋 陆游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33、南郑归来二十霜 宋 陆游 《秋思》34、我昔在南郑 宋 陆游 《夏夜》35、衣食行郑白沃 清 梁启超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36、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37、郑公独挽首 宋 张镃 《杂兴》38、林郑珍 宋 释慧性 《偈颂一百零一首》39、谁料郑声乱雅中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40、郑国游人未及家 唐 李颀 《送陈章甫》41、周王逢郑忿 南北朝 庾信 《咏怀》42、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宋 姜夔 《探春慢·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43、驱车郑城宿 唐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44、郑卫不足听 唐 白居易 《答《桐花》》45、郑君得自然 唐 白居易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
今复谢病,隐于此》46、声妓放郑卫 唐 白居易 《对酒闲吟赠同老者》47、何人为觅郑瓜州 唐 杜甫 《解闷十二首》48、劳生愧严郑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49、流水非郑曲 唐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50、岂但祁岳与郑虔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51、郑庄驿 宋 游次公 《贺新郎·斗柄回秋律》52、郑子江头逢二女 宋 晁补之 《调笑/调笑令》53、郑庄风韵 宋 韩元吉 《醉蓬莱·听清歌初转》54、郑玉非娼女 宋 刘仙伦 《贺新郎·郑玉非娼女》55、卫姬郑女腰如束 宋 高观国 《玉楼春》56、一洗淫哇郑卫 宋 林正大 《水调歌·耿耿银潢净》57、郑声放 宋 冯取洽 《贺新郎·二老交相访》58、记贞观、郑公恰至 宋 牟巘 《满江红·七荚新春》59、张翁与郑婆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60、张翁与郑婆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61、不烦郑氏笺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62、郑庄置驿 唐 李瀚 《蒙求》63、郑均白衣 唐 李瀚 《蒙求》64、郑众不拜 唐 李瀚 《蒙求》65、郑崇门杂 唐 李瀚 《蒙求》66、仰慕严郑 汉 嵇康 《幽愤诗》67、忆从南郑入成都 宋 陆游 《感旧》68、常思南郑清明路 宋 陆游 《梨花》69、常思南郑日 宋 陆游 《秋冬之交杂赋》70、秦收郑渠成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71、远托郑人缓 宋 黄庭坚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72、南郑奋熊罴 宋 邵雍 《观棋大吟》73、实能魏郑 魏晋 曹摅 《赠欧阳建》74、陈国郑东门 南北朝 鲍照 《幽兰》75、出郑终无反 南北朝 庾信 《周宗庙歌 皇夏》76、如何郑公客 宋 陈师道 《绝句》77、郑鲁有游女 宋 艾性夫 《杂言》78、岂独魏郑公 宋 方回 《秋晚杂书三十首》79、郑圃赵昌父 宋 方回 《秋晚杂书三十首》80、郑君故多方 宋 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81、相携话别郑原上 宋 苏辙 《怀渑池寄子瞻兄》82、自是秦楼压郑谷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83、列子居郑圃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84、郑公诗人秀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85、莫辨陈郑火 唐 李白 《大庭库》86、郑氏才振古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87、郑公纵得归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88、给事论郑注 唐 杜牧 《李给事中敏二首》89、--郑愔陈师振旅清九垓 唐 李显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90、--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 唐 李显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91、郑生运其谋 唐 卢照邻 《咏史四首》92、北疆虽入郑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93、吉凶恒委郑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94、郑李光时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95、郑逃。
3.关于姓氏的古风句子有哪些
1. 你姓郑,李花全落郑花开,你的那朵郑花独为谁开?
2. 你姓王,世人皆言无情心,谁知王内心冰封。
3. 你姓夜,白日巧嫣一笑,清夜为君泪垂。
4. 你姓邵,年少轻狂不知愁,残阳渐退无留意。
5. 你姓墨,水墨山河破碎恋,无奈情真意不切。
6. 你说你姓秦,却又最是无情,此秦非情,无可奈何。
7. 你姓顾,你嫁衣如血倾顾天下,他默默伴你生生天涯。
8. 你姓汪,一汪浅笑清如水,回眸泪满山,你说等君归来。
9. 你姓李,桃李天下,你却只对他一人回眸轻笑。
10. 张,我姓张,并非起灵,只是红尘陌上的一个过客。
11. 你姓边,谁言三日回,边野战死魂;相问,你答为红颜一归。
12. 你姓叶,奈何桥下忘川河,忘川河边彼岸花,花叶自此不相见,谁道无情却有情。
13. 你姓游,轻叹离别诉纷纷,不过一场游戏人间,你又何必在意君无情。
14. 你姓韩,那年,寒雪纷纷,你说,非我不娶,而今,寒雪纷纷,故事里我还在等候。
15. 我姓许,我曾许你三世不相忘,红尘路上你却牵了别人的手从我身边漠然走过。
4.诗中的“郑氏”指的是谁
文中有“郑氏”的诗只有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台湾》。“郑氏”指的是郑成功,他曾经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并对台湾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诗歌原文: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5.关于郑成功的诗词
歌颂郑成功的诗句
1、蔡延锴将军见景生情,命笔写下了七绝:“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兵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对郑成功赞美有加。
2、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绝:“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也对郑成功大家赞颂。
3.气止惊涛,波澜处,白袍身觅。遥海望,北风狂啸,浪流还击。五十万顷国土裂,七千里路人声寂。仰天叹,三百载轮回,骄阳熄。
4.祭沧海,行舟疾。假潮水,山河辟。 渡我明师,踏浪驱荷夷。血染沧海何畏首,复我华夏犹不弃。期夙愿,秣马厉寒兵,江山易。
扩展资料: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
6.赞美郑成功的诗句》
1、《复台》明末清初军事家郑成功
原文: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译文:
赶走荷兰鬼子,披荆斩棘,来把宝岛开发;要付出十年辛勤,才能恢复祖宗基业。我们有三千袍泽,象一家人样亲爱团结;任何艰难跋涉,都不能使我们忍心离别。
2、《竭郑成功祠-其一》近代张学良将军
原文: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译文:郑成功是一个不受重用的臣子,但他却能维护正义而去抵抗荷兰人。
扩展资料: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