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不知道是谁(不知是谁的诗词)

1.不知是谁的诗词

你记错了

《古艳歌》

作者:无名氏(汉)

朝代:汉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简析:【注释】:这篇最初见于《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九,题为《古艳歌》,无作者名氏。明、清人选本往往作窦玄妻《古怨歌》。《艺文类聚》卷三十记窦玄妻事云:“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旧妻与玄书别曰:‘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已亲。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独何人,而居是处。’”并不曾提到窦玄妻作这首歌。今仍从《太平御览》。这首诗是弃妇诗,上二句比喻自己被出而终恋故人,下二句是说服故人也应该念旧。

解释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貌)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2.三首很美的古诗词,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谁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却留下了美丽而浪漫的诗情。

1.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一种冥冥中的注定,那么,为何有些人来晚了呢?于是感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其实我相信,这世间没有什么能阻挡爱情的纯粹,年龄也不行。但我还相信,能阻挡这类爱情的圆满的,或许也正是年龄。

所以这首诗读起来,才有一种令人心疼的无奈。仿佛能看到一个娇柔的女孩仰望心仪的那个他,凄然地想,如果早生若干年,站在他身旁、与他携手漫长一生的会是我吧?

但人生没有如果,你生得迟了,他生得早了,便只能“相思相望不相亲”。……

知道这首诗确实很久了,却一直不晓得作者是谁,后来特意去查,才发现真的是作者不详。只知道它是刻在唐代瓷器上的诗,有可能是陶工自己所作,也有可能是当时流行的歌谣,所以姑且就用这个标题吧——《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2.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也是一首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的情歌,但不知作者是谁。

诗文有着属于民歌的直白与质朴,而在感情上烘托出了作为誓言的坚定与激烈,若进行深层思考,则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与叛逆。

“上邪”的意思是“上天啊”,以此感叹,来表达那份日月可鉴的心意。

诗中以大量自然景观为载体,以那些无法轻易改变的自然规律为假设对象,当高山没了山峰,当江水枯竭,当夏天下起雪来,当天和地合在一起,当这些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我才会离开你……

3.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曾有位朋友告诉我,她最喜欢看的故事是暗恋的故事,最喜欢的一句诗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句诗也让我一听倾心,后来我才知道它出自《越人歌》,作者不可考。多么遥远而古老的歌谣,如林间五月的风,吹去了喧嚣,踏碎了时光,侵入心里,挥之不去。

当岁月回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久至周王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生活在江汉地区,气候温热潮湿,随处可见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所以舟楫才会自然地出现在这首诗中……

也许她知道,悬殊的差距大概不会让两人有圆满的结果,所以也只能在心里偷俞地爱着,而不让他知道。……

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3.七首很美的古诗词,我们却不知道作者是谁

你说的这七首古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却留下了美丽而浪漫的诗情。

1.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一种冥冥中的注定,那么,为何有些人来晚了呢?于是感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2.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文有着属于民歌的直白与质朴,而在感情上烘托出了作为誓言的坚定与激烈,若进行深层思考,则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与叛逆。“上邪”的意思是“上天啊”,以此感叹,来表达那份日月可鉴的心意。

3.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句诗也让我一听倾心,后来我才知道它出自《越人歌》,作者不可考。多么遥远而古老的歌谣,如林间五月的风,吹去了喧嚣,踏碎了时光,侵入心里,挥之不去。

4.题玉泉溪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这首诗出自一位唐代女子之手,姓名及身世均不得而知,因其最早见于《树萱录》,其中提到“尝游湘中”和“宿于驿楼”,故称此女为“湘驿女子”。

5.绿罗裙

一枝迎春,送走寒冬万里云。一片丹心,为谁苦追寻?

问声郎君:谁是梦中人?点绛唇,垂下云鬓,着我绿罗裙。

这首词出自一个美丽浪漫的故事。相传伏羲氏用柔软的枝条,鲜嫩的绿叶及迎春,编织出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并将它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

6.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7.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由于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

4.含有设问的古诗句不知道古诗中有哪些是据含有设问成分

1、《观书有感》——宋代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问渠那得清如许?”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

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

2、《清明》——唐代杜牧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问题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诗人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4、《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5、《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作者是有乡却不可归,有家却不能回,一种失落、遗憾、惆怅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此时的作者看到正在归去的大雁落在了洛阳河边,思乡之情更加浓烈,一种无尽的无奈。

5."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古诗句不知道是谁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