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虚景的古诗句(关于虚实的诗句)
1.关于虚实的诗句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2.虚实结合的诗句有哪些
1、《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2、《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4、武陵春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3.观沧海虚景的句子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附:《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主旨: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全文
《观沧海》阅读鉴赏及答案《观沧海》阅读鉴赏及答案
▲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①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②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③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④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整首诗是由哪一个字来统领全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阅读鉴赏及答案默认分类
▲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4.形容山景的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望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