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丧邦的意思 一言丧邦的读音和出处

  • yán
  • sàng
  • bāng
成语名称:
一言丧邦
成语拼音:
[yī yán sàng bāng]
成语解释: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成语出处:
《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成语例句:
圣人说话,磨棱合缝,盛水不漏,如云一言丧邦,以直报怨,自是细密。★《朱子语类》卷十九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指关键人物的言语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一言喪邦
英文翻译:
a single wrong statement may bring disaster to the nation
成语故事:
一言丧邦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一言丧邦”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一的成语 浮泛的成语 一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一句话 可以 亡国
更多含义:
“一言丧邦”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其侧重点与语境,该成语出自《论语》,特指统治者或关键人物因一句错误言论导致国家危亡,强调言语后果的严重性与宏观影响,而“祸从口出”泛指个人因失言招致灾祸,范围更小,“众口铄金”侧重群体舆论的力量,“驷不及舌”强调言语的不可撤回性,“口若悬河”仅描述善辩能力而不涉后果,“一言九鼎”则突出话语的权威性与正面作用,此外,“一言兴邦”与“一言丧邦”形成对立,前者强调积极言论的治国价值,后者强调消极言论的破坏性,相比之下,“危言耸听”侧重故意夸大以制造恐慌,“覆水难收”虽与后果相关但多指行为而非言语,这些词语的核心差异在于影响范围、责任主体及结果导向的不同。

“一言丧邦”的单字解释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1.国:邦交。友邦。邻邦。2.姓。

“一言丧邦”的反义词

“一言丧邦”的相关成语

“一言丧邦”的关联成语

“一言丧邦”造句

古人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意思是说,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

时评家不可能一言兴邦,也断不至于一言丧邦

这样说来,阎崇年的观点再异端,也不至于到“一言丧邦”的地步。

“一言兴邦”与“一言丧邦”,连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正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就因为民进党一纸不实文宣,令农民们损失严重。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事绝不会有,因而杂文家不能自视过高,认为自己代表正义,代理真理,否则就是妄自尊大,自讨没趣。

传说中,大人物可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普通凡人的话虽没那么大的能量,却完全可能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家的命运。

我早已过了一言兴邦和一言丧邦的某种自恋或自信。

古哲有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就是这个意思。

我跟你们讲,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一言丧邦的意思 一言丧邦的成语解释 一言丧邦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