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仇举子的意思 举仇举子的读音和出处
- 举
- 仇
- 举
- 子
- 成语名称:
- 举仇举子
- 成语拼音:
- [jǔ chóu jǔ zǐ]
- 成语解释:
- 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 成语例句:
- 唐·韩愈《送齐滜下第序》:“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举仇举子
- 英文翻译:
- Take revenge
- 成语故事:
- 举仇举子的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举仇举子”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J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推荐 仇敌 儿子 形容
- 更多含义:
- “举仇举子”源于春秋时期祁奚举荐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的故事,特指推举人才时不避亲仇,强调公正无私,核心在于“举荐”行为本身。与之相比,“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同一典故的扩展表述,侧重强调“不避”的态度,而“举仇举子”更直接点明对象。“大义灭亲”虽涉及亲缘关系,但强调为正义惩罚亲属,与举荐无关。“任人唯贤”泛指选拔人才的标准,不涉及亲仇矛盾。“一视同仁”强调平等对待,适用范围更广,不限于举荐场景。这些词语的区别在于行为目的(举荐、惩罚、选拔)和侧重点(对象身份、道德标准、平等原则),“举仇举子”独特之处在于将“亲”与“仇”并置,突出超越个人情感的公心。
“举仇举子”的单字解释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举仇举子”的反义词
“举仇举子”的相关成语
“举仇举子”的关联成语
举字的成语
仇字的成语
举字的成语
子字的成语
举开头的成语
仇开头的成语
举开头的成语
子开头的成语
ju的成语
chou的成语
ju的成语
zi的成语
jcjz的成语
举仇什么什么的成语
举什么举什么的成语
举什么什么子的成语
什么仇举什么的成语
什么仇什么子的成语
什么什么举子的成语
* 举仇举子的意思 举仇举子的成语解释 举仇举子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