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的意思 忧国忧民的读音和出处

  • yōu
  • guó
  • yōu
  • mín
成语名称:
忧国忧民
成语拼音:
[yōu guó yōu mín]
成语解释: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成语例句:
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明 吴承恩《西游记》)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爱国人士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憂國憂民
英文翻译:
be concerned about one 's country and one 's peopl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忧国忧民”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ABAC式的成语 人物品质的成语 高尚的成语
成语关注:
国家 前途 人民 命运 担忧
更多含义:
“忧国忧民”特指对国家前途和民众疾苦的深切忧虑,强调责任感和使命感,多用于形容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或领导者,如“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他类似词语则各有侧重。“忧心忡忡”侧重描述个人内心焦虑的状态,不特指对象,如“他对考试结果忧心忡忡”。“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带有贬义,如“担心外星人入侵纯属杞人忧天”。“心怀天下”与“忧国忧民”含义接近,但更强调胸怀广阔,如“政治家应心怀天下”。“悲天悯人”则侧重对世人苦难的同情与哀伤,情感更普世,如“杜甫的诗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此外,“民不聊生”直接描述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不带主观情感色彩,“国破家亡”强调国家与家庭遭受毁灭的客观结果,而“忧国忧民”始终聚焦于主体对两者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

“忧国忧民”的单字解释

】:1.忧愁:忧闷。忧伤。2.使人忧愁的事:忧患。高枕无忧。3.担心;忧虑:杞人忧天。忧国忧民。4.指父母的丧事:丁忧。5.姓。
】: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1.忧愁:忧闷。忧伤。2.使人忧愁的事:忧患。高枕无忧。3.担心;忧虑:杞人忧天。忧国忧民。4.指父母的丧事:丁忧。5.姓。
】: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忧国忧民”的反义词

“忧国忧民”的近义词

“忧国忧民”的相关成语

“忧国忧民”的关联成语

“忧国忧民”造句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许多诗篇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对今日之国是置身事外,简直不大可能。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离骚》充分反映出屈原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青史留名。

古往今来,忧国忧民一直是文人志士写诗作文的主要内容。

屈原的《离骚》充分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

杜甫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写了不少唤醒世人的诗歌。

作为一代文坛宗匠,欧在他诗文中议政论道,表现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从唐宋八大家到鲁迅,我们的散文传统怀着忧国忧民的一腔热血。鲁迅过人的尖锐和思辨力使散文一度发出了狮吼雷鸣之声。……人民信仰鲁迅,崇拜鲁迅,却在文字中无声无息地逃避鲁迅;鲁迅这盏民族魂的探照灯照亮了散文的旅途,但旅途上没有什么人。苏童 

* 忧国忧民的意思 忧国忧民的成语解释 忧国忧民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