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贵君轻的意思 民贵君轻的读音和出处

  • mín
  • guì
  • jūn
  • qīng
成语名称:
民贵君轻
成语拼音:
[mín guì jūn qīng]
成语解释: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成语例句:
范文澜《中国经学史的演变》:“他劝国王行仁政,王天下,虽然也包含着‘民贵君轻’、‘土芥寇仇’等危险思想……”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民貴君輕
英文翻译:
the peopl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uler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民贵君轻”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M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人民 君主 更重要 民本 思想
更多含义:
“民贵君轻”出自《孟子》,强调民众地位高于君主,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表达,直接指出民众是政权根基,君主权力应服务于民,其他类似表述各有侧重,“以民为本”更广泛,泛指国家政策应以民众利益为先,不特指君民关系,“君舟民水”出自《荀子》,用比喻强调君主依赖民众生存,若施暴政则会倾覆,突出动态平衡关系,“载舟覆舟”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源,侧重警示统治者重视民意,避免政权崩溃,更具现实劝诫意味,“得民心者得天下”强调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归属,偏向统治策略的功利性总结,而“民贵君轻”则从价值观层面确立民众的至高性,“天下为公”源自《礼记》,主张政权属于全体民众,超越君臣框架,更具理想主义色彩,这些概念均体现传统民本思想,但“民贵君轻”因直接对比君民地位而更具批判性,成为古代限制君权的重要理论依据。

“民贵君轻”的单字解释

】: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1.价格高;价值大(跟“贱”相对):绸缎比棉布贵。春雨贵如油。2.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宝贵。可贵。3.以某种情况为可贵:人贵有自知之明。锻炼身体,贵在坚持。4.地位优越(跟“贱”相对):贵族。贵妇人。达官贵人。5.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姓。贵国。高抬贵手。6.姓。
】: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1.重量小;负载力小。与“重”相对:轻如鸿毛。轻装。2.数量少;程度浅:年轻。轻伤不下火线。3.不用猛力:轻拿轻放。4.不重要:责任轻。5.不重视;不认真:轻视。轻率。6.不严肃:轻薄。7.轻松:轻音乐。

“民贵君轻”的相关成语

“民贵君轻”的关联成语

“民贵君轻”造句

民贵君轻,民心向背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

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民惟邦平、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六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古人云民贵君轻,君应惜民,可现在的大汉,皆因灵恒二帝横征暴敛不惜民力而起,大汉气数已尽,崩溃只是早晚之时。

从亚圣孟子“民贵君轻”思想至17世纪有着“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美誉的黄宗羲先生以“天下之法”代“一家之法”的醒世主张,正可谓一脉相承。

这几年国家的政策好,人民生活安定,市场物资丰富,真可谓民贵君轻了。

* 民贵君轻的意思 民贵君轻的成语解释 民贵君轻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