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感的意思 知遇之感的读音和出处

  • zhī
  • zhī
  • gǎn
成语名称:
知遇之感
成语拼音:
[zhī yù zhī gǎn]
成语解释:
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感:感激。对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感激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指对发现人才的人的感激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知遇之感
英文翻译:
Sense of acquaintanc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知遇之感”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Z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知遇 得到 重用 感激 给予
更多含义:
“知遇之感”特指因他人赏识自己的才能而心怀感激,强调被伯乐发现或重用的情感,常用于职场或机遇场景,如“他始终铭记领导的知遇之感”。“知恩图报”侧重接受恩惠后用行动回报,如“他知恩图报,多年后资助恩人治病”,其范围更广,不局限于才能被赏识。“感恩戴德”带有谦卑色彩,强调对重大恩情的深切感激,如“灾民对救援队感恩戴德”,情感强度高于“知遇之感”。“感激涕零”突出情感外露至流泪的状态,如“听到消息后他感激涕零”,侧重即时反应而非长期心理。“伯乐之恩”与“知遇之感”近义,但更强调施恩者的角色,如“他视导师为伯乐之恩的给予者”。这些词语均含感激之意,但“知遇之感”专指才能被赏识后的心理认同,其他词语或强调回报行动,或表现情感强度,或拓宽恩情类型。

“知遇之感”的单字解释

】:[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1.相逢;遭遇:相遇。遇雨。遇险。不期而遇。2.对待;款待:待遇。优遇。冷遇。3.机会:机遇。际遇。4.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知遇之感”的反义词

“知遇之感”的近义词

“知遇之感”的相关成语

“知遇之感”的关联成语

“知遇之感”造句

百里奚顿觉知遇之感,便全心事之。

这种思维方式,无疑令李奇大有知遇之感

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无论对方谈话内容如何,都不能拉长你的脸,或露出苦笑,或露出鄙夷的神态,应该真诚而有兴趣地听下去,使对方有知遇之感

宁道与那名叫做王奇的少年对望一眼,一时竟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知遇之感

周逸的心里一阵的感动,他真的没有想到,叶海竟然这么相信他,这种知遇之感尤然而生,他的心也更加的坚定了起来。

自己对这为帝王术的传人,还真有些发懵,他和袁世凯私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又怀有知遇之感

* 知遇之感的意思 知遇之感的成语解释 知遇之感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