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馌耕的意思 鸡鸣馌耕的读音和出处

  • míng
  • gǒu
  • gēng
成语名称:
鸡鸣馌耕
成语拼音:
[jī míng gǒu gēng]
成语解释:
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成语出处:
《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成语例句:
清·钱谦益《诰封安人熊母皮夫人墓志铭》:“承德公老于场屋,不事生产,朝齑暮盐,虽勉有无,白首相庄,有鸡鸣馌耕之德,此夫人之为妻也。”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持家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鶏鳴馌畊
英文翻译:
Crowing with chicken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鸡鸣馌耕”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鸡的成语 J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比喻 妇女 勤俭 治家 昧旦
更多含义:
“鸡鸣馌耕”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其侧重点和意象的独特性,该成语源自《诗经》,字面指鸡鸣时耕作、送饭,既强调农忙时节的辛劳,又暗含家庭协作的温情,整体突出农耕生活的具体场景,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侧重生活规律的自然性,弱化劳动细节,“男耕女织”则强化性别分工概念,展现社会生产结构,“躬耕乐道”偏向文人隐士的精神追求,与物质劳动关联较弱,“精耕细作”聚焦农业技术层面的改进,缺乏人文情感,“刀耕火种”反映原始农耕方式,与“鸡鸣馌耕”的文明程度形成对比,此外,“晨兴夜寐”等词语仅描述时间投入,未体现农耕活动的具体形态,因此,“鸡鸣馌耕”通过细节化的场景刻画,在同类词汇中兼具画面感与文化厚度。

“鸡鸣馌耕”的单字解释

】: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给在田里耕作的人送饭。
】:用犁翻地松土:耕田。机耕。

“鸡鸣馌耕”的相关成语

“鸡鸣馌耕”的关联成语

* 鸡鸣馌耕的意思 鸡鸣馌耕的成语解释 鸡鸣馌耕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