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伐夷的意思 以夷伐夷的读音和出处

成语名称:
以夷伐夷
成语拼音:
[yǐ yí fá yí]
成语解释: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成语例句: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二年》:“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定语;含褒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以夷伐夷
英文翻译:
play off one power against another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以夷伐夷”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同的成语 力量的成语 Y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外族 外国 军事 利用 对方 矛盾 冲突 削弱 力量
更多含义:
“以夷伐夷”指利用外部势力或矛盾制衡对手,出自《后汉书》,强调借助异己力量削弱敌人,属于分化策略,类似“以毒攻毒”,但后者侧重以相似性质的手段对抗,如用毒药治疗毒伤,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以夷伐夷”更突出利用群体间的矛盾,例如联合同盟打击共同敌人,与之相近的还有“借刀杀人”,但后者更强调暗中利用他人之手达成目的,具有隐蔽性,此外,“坐山观虎斗”则偏向被动观望,等待对手内耗后再行动,与主动操作的“以夷伐夷”形成对比,而“以暴制暴”仅指用暴力对抗暴力,不涉及策略性分化,这些词语的核心差异在于手段的针对性与实施方式的主动性。

“以夷伐夷”的单字解释

】: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1.砍(树):伐木。伐了几棵树。2.攻打:征伐。讨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以夷伐夷”的近义词

“以夷伐夷”的相关成语

“以夷伐夷”的关联成语

* 以夷伐夷的意思 以夷伐夷的成语解释 以夷伐夷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