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的意思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的读音和出处

  • gōng
  • yǒu
  • gōng
  • yǒu
成语名称: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成语拼音:
[gōng yǒu gōng lǐ,pó yǒu pó lǐ]
成语解释:
公:称丈夫的父亲。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成语出处:
鲁彦《西安印象》:“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然又引经据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双方争执不下
结构类型:
复句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英文翻译:
Public axiom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复句式成语 八字成语 上下句成语 G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丈夫 父亲 比喻 双方 争执 有理
更多含义: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侧重点和使用场景不同,该成语强调对立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道理,体现争执不下或立场对立的状态,如家庭矛盾或观点冲突,而“各执一词”仅指双方坚持自己的说法,不强调对立性,“众说纷纭”侧重多种意见并存,不特指双方对立,“见仁见智”强调观点因立场或角度不同而产生差异,但无争执意味,“莫衷一是”突出无法达成一致结论的状态,但不涉及对立双方的具体立场,相比之下,“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更生动地描绘了僵持局面,带有口语化色彩,适用于具体矛盾场景,其他词语则多用于概括性描述或中性表达。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的单字解释

】: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1.年老的妇女:老太婆。2.丈夫的母亲:婆媳。3.旧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媒婆。巫婆。4.〈方〉祖母或与之同辈的妇女:婆婆。外婆(外祖母)。
】:[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1.年老的妇女:老太婆。2.丈夫的母亲:婆媳。3.旧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媒婆。巫婆。4.〈方〉祖母或与之同辈的妇女:婆婆。外婆(外祖母)。
】: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的近义词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的相关成语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的关联成语

*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的意思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的成语解释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