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文奋武的意思 揆文奋武的读音和出处
- 揆
- 文
- 奋
- 武
- 成语名称:
- 揆文奋武
- 成语拼音:
- [kuí wén fèn wǔ]
- 成语解释:
- 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 成语出处:
- 语出《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 成语例句:
- 宰治天下,定鼎天京,立政任人,揆文奋武。★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揆文奮武
- 英文翻译:
- Kui Wen strives for martial arts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揆文奋武”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K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施行 文教 振奋 武事
- 更多含义:
- “揆文奋武”出自《尚书·尧典》,强调文治与武功并重,侧重治国者统筹兼顾的治理理念,多用于评价君主或国家层面的战略平衡。与之相比,“文武双全”侧重于个人能力,形容个体兼具文才与武艺,应用场景更广泛。“文治武功”偏重对统治者功绩的总结,常与具体历史人物或朝代成就绑定。“文武之道”源自《礼记》,强调张弛有度的治国哲学,更具抽象性与方法论色彩。“崇文尚武”则偏向社会风气的描述,反映群体对文武的推崇态度,不特指平衡关系。此外,“文韬武略”聚焦策略与军事才能的结合,多用于赞美将领或政治家的综合素养。这些词语虽共享“文武兼备”的核心,但“揆文奋武”的独特性在于其宏观视角与治理层面的双向互动性。
“揆文奋武”的单字解释
【揆】:1.估量;揣测:揆度(duó)。2.道理;准则:其揆一也(其道理是一样的)。3.掌握;管理。后因称宰相、内阁总理的职位为揆:以揆百事。阁揆。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奋】:1.鼓起劲来;振作:振奋。兴奋。勤奋。2.摇动;举起:奋臂高呼。奋笔疾书。3.姓。
【武】: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揆文奋武”的相关成语
“揆文奋武”的关联成语
揆字的成语
文字的成语
奋字的成语
武字的成语
揆开头的成语
文开头的成语
奋开头的成语
武开头的成语
kui的成语
wen的成语
fen的成语
wu的成语
kwfw的成语
揆文什么什么的成语
揆什么奋什么的成语
揆什么什么武的成语
什么文奋什么的成语
什么文什么武的成语
什么什么奋武的成语
* 揆文奋武的意思 揆文奋武的成语解释 揆文奋武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