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愦胡涂的意思 昏愦胡涂的读音和出处

  • hūn
  • kuì
成语名称:
昏愦胡涂
成语拼音:
[hūn kuì hú tú]
成语解释:
昏愦:昏乱。形容头脑糊涂,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
鲁迅《拟豫言》:“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愦胡涂。’”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昏愦胡涂
英文翻译:
Muddle up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昏愦胡涂”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H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昏愦 昏乱 形容 头脑 糊涂 不明 事理
更多含义:
“昏愦胡涂”指头脑混乱,不明事理,多形容人因年老或能力不足导致思维混乱,带有贬义,强调判断力丧失,如“他年老昏愦,常做荒唐决定”。“糊里糊涂”侧重描述做事马虎、理解不清的状态,程度较轻,如“他听课糊里糊涂,没记住重点”。“浑浑噩噩”强调生活混沌,缺乏目标,如“他浑浑噩噩度日,毫无规划”。“神志不清”多指因疾病、醉酒等导致的短暂意识模糊,如“高烧让他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昏头昏脑”侧重因外界干扰产生的短暂混乱,如“忙得昏头昏脑,忘了约会”。这些词语均描述不清醒状态,但侧重点不同,需结合语境选用。

“昏愦胡涂”的单字解释

】:1.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昏。2.黑暗;模糊:昏暗。昏黄。昏花。天昏地暗。3.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昏庸。昏头昏脑。4.又同“”。
】:糊涂;昏乱:昏愦。愦乱。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抹。涂饰。涂脂抹粉。涂上一层油。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涂鸦。信手涂上几笔。3.抹去:涂改。把写错的字涂掉。4.泥:涂炭。5.海涂的简称:涂田。滩涂。6.同“”。7.姓。

“昏愦胡涂”的相关成语

“昏愦胡涂”的关联成语

* 昏愦胡涂的意思 昏愦胡涂的成语解释 昏愦胡涂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