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疑未决的意思 狐疑未决的读音和出处

  • wèi
  • jué
成语名称:
狐疑未决
成语拼音:
[hú yí wèi jué]
成语解释: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成语出处:
《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过横楼西,适有两巷相联,莫知何者可达,狐疑未决。”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犹豫不决
结构类型:
补充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狐疑未决
英文翻译:
Doubtful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狐疑未决”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补充式成语 H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狐疑 犹豫 狐性 多疑 传说 狐狸 形容 疑惑 决定 下来
更多含义:
“狐疑未决”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侧重点和来源不同,“狐疑未决”强调因猜忌、不信任而产生的犹豫,源自狐狸多疑的天性,如“狐性多疑”,多用于形容因怀疑真相而难以下决定,如“他对合作方的动机狐疑未决”。“犹豫不决”泛指内心迟疑,不特指怀疑,适用范围更广,如“她犹豫不决是否接受邀约”。“举棋不定”侧重行动上的摇摆,比喻做事缺乏果断,如“他面对投资机会举棋不定”。“瞻前顾后”强调顾虑过多,既担心前因又考虑后果,如“做事瞻前顾后容易错失良机”。“优柔寡断”则形容性格软弱,缺乏决断力,如“领导优柔寡断导致项目拖延”。相较而言,“狐疑未决”更突出因不信任或疑心导致的停滞,而其他词语多描述普遍性犹豫或性格缺陷。

“狐疑未决”的单字解释

】: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yí]1.不信,猜度(duó):疑惑。疑问。疑心。疑团。疑虑。疑窦。疑点。疑端。猜疑。怀疑。半信半疑。2.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疑案。疑难。疑义。存疑。[nǐ]1.安定,止息。2.古同“”,比拟。
】:1.副词。1.不:未便。未知可否。2.没;没有:未见此人。2.地支的第八位。3.未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
】:1.水冲破堤岸;开口子:决口。2.确定;拿定主意:表决。犹豫不决。3.确定最后胜负:决赛。决出前三名。4.副词。一定:决不后退。5.处(chǔ)死:枪决。处决。

“狐疑未决”的近义词

“狐疑未决”的相关成语

“狐疑未决”的关联成语

* 狐疑未决的意思 狐疑未决的成语解释 狐疑未决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