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斤掂两的意思 称斤掂两的读音和出处

  • chēng
  • jīn
  • diān
  • liǎng
成语名称:
称斤掂两
成语拼音:
[chēng jīn diān liǎng]
成语解释:
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
成语出处: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一次搞购粮工作,找全县的干部来布置任务,有个别干部,称斤掂两的,怕任务重了完不成。”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抉择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稱斤掂兩
英文翻译:
calculating in small matter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称斤掂两”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C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衡量 轻重 掂量 计算 分量 比喻 计较 得失
更多含义:
“称斤掂两”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义侧重和情感色彩上,该成语字面指称量物品的重量,常引申为对琐碎利益或细节过分计较,带有明显的贬义,强调在小事上过于精明或吝啬,如“他与人合作总是称斤掂两,失了格局”,与之近义的“斤斤计较”同样描述过分计较,但更突出对微小得失的反复权衡,如“买菜时斤斤计较几毛钱差价”,而“锱铢必较”语义更重,强调连极微小的利益都绝不退让,如“商人对合同条款锱铢必较”,相比之下,“精打细算”则属中性词,指合理规划资源而非过度计较,如“精打细算过日子值得提倡”,此外“权衡利弊”侧重全面考量得失,不含贬义色彩,如“投资前需权衡利弊”,这些词语的差异既体现在计较的程度轻重,也反映在语境中的褒贬倾向。

“称斤掂两”的单字解释

】:[chēng]1.叫;叫做:自称。他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2.名称:简称。俗称。3.说:称快。称便。连声称好。4.赞扬:称叹。称赏。称许。5.姓。6.测定重量:把这袋米称一称。7.举:称觞祝寿。[chèn]适合;相当:称体。称心。对称。匀称。[chèng]同“”。
】:1.市制质量单位。10两为1斤,100斤为1担。1斤原为16两,后改为10两,合500克。2.古时砍伐树木的工具。
】: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估量其轻重:掂量。掂一掂看有多重。
】: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称斤掂两”的近义词

“称斤掂两”的相关成语

“称斤掂两”的关联成语

* 称斤掂两的意思 称斤掂两的成语解释 称斤掂两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