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意思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读音和出处

  • féng
  • shān
  • kāi
  • shuǐ
  • dié
  • qiáo
成语名称: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成语拼音: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成语解释:
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成语例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9回:“贫僧有两个徒弟,善能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结构类型:
复句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英文翻译:
Open the way on the mountai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复句式成语 八字成语 上下句成语 F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遭逢 遇见 加上 遇到 打通 道路 架起 桥梁 比喻 不畏 障碍
更多含义: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强调主动克服障碍,体现积极进取的行动力,与类似成语存在侧重点差异。“披荆斩棘”侧重排除困难的过程,常用于描述创业或开拓的艰辛,而“逢山开路”更突出应对具体障碍的果断。“迎刃而解”强调问题解决的自然顺畅,关键矛盾化解后其他问题随之消失,与“逢山开路”的主动攻坚形成对比。“见机行事”侧重灵活应变,根据形势调整策略,而“逢山开路”更偏向坚持目标,逐一突破。“因势利导”强调顺应趋势加以引导,利用现有条件达成目的,而“逢山开路”则体现改造环境,创造路径的主动性。“百折不挠”着重意志坚定,不因挫折放弃,与“逢山开路”的行动导向互为补充。“攻坚克难”现代色彩较强,多用于形容突破技术或制度瓶颈,与“逢山开路”的实干精神相通,但语境更偏正式。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单字解释

】:1.遇到;遇见:相逢。逢场作戏。千载难逢。每逢佳节倍思亲。2.姓。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1.相逢;遭遇:相遇。遇雨。遇险。不期而遇。2.对待;款待:待遇。优遇。冷遇。3.机会:机遇。际遇。4.姓。
】: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1.更换;轮流:更迭。2.屡次:迭次。3.及:忙不迭。
】:1.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桥梁。桥墩。桥涵。桥头堡。吊桥。栈桥。引桥。立交桥。2.形状如桥梁的:心脏搭桥手术。3.古同“”,高。4.古同“”,正,整。5.姓。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近义词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相关成语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关联成语

*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意思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成语解释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