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人的文言文(“匪”字的文言文解释)
1.“匪”字的文言文解释
基本字义
1. 强盗,抢劫财物的坏人:~徒。~首。叛~。
2. 不,不是:~夷所思(不是常人的想法)。获益~浅。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匚( 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2. 同本义 [round bamboo basket]
匪,器似竹筐。——《说文》。按,古者盛币帛以匪,其器椭方。
共设匪瓮之礼。——《周礼·肆师》
3. 通“斐”。五色相错 [rich and bright colors]斐
有匪君子,如切如瑳。——《诗·卫风·淇奥》
4. 盗匪 [bandit] 以打家劫舍为生、有组织、有武装的团伙。如:剿匪;匪荒(盗匪引起的灾祸);匪党(盗匪党徒);匪营(匪军的营地)
〈副〉
1. 假借为“非”,表示否定 [not;no]
匪寇,昏媾。——《易·屯卦》
比之匪人。——《易·比卦》
匪夷所思。——《易·涣卦》
先祖匪人。——《诗·小雅·四月》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邶风·北风》
2. 又如:匪懈(不懈怠,不怠情);匪独(不单是);匪惟(不是);匪夷(不寻常)
3. 表示否定,相当于“无”[not; no]
深言匪由衷,白首为无误。——明· 何景明《送崔氏》
4. 又如:匪什(无篇什,谓没有写作才能);匪止(不止);匪啻(不止,不只);匪惶(没有闲暇;来不及)
5. 表示关联,用于“非…不…”之类的句式 [must…not]
匪安匪舒。——《诗·大雅·江汉》
匪富匪势,穷年无冀。——《抱朴子·外篇·吴失》
6. 不仅,不但 [not only]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
7. 通“彼”( bǐ)。那,那个 [that;that one]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诗·小雅·小旻》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韩诗外传·卷四》
〈形、动〉
1. 行为不正 [bad]
不幸见辱于匪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匪辟(不正派;邪恶);匪人(匪类。行为不端的人;不是亲近的人;盗寇);匪劣(品行恶劣的人);匪昵(行为不端的亲信)
3. 通“菲”。微薄 [meagre]。如:匪薄(菲薄,浅陋);匪仪(菲薄的礼物)
4. 〈动〉 通“分”( fēn)。分配 [distribute;share out]
以九式的均节财用,…八曰匪颁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2.求几篇描述写美食的古文 请写明出处 谢谢啦
1.闻子由瘦
宋·苏轼
土人顿顿食薯芋,
荐以薰鼠烧蝙蝠。
初闻蜜唧尝呕吐,
稍近蛤蟆缘习俗。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4.老饕赋
宋·苏轼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5.菜羹赋
宋·苏轼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
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6.初到黄州
宋·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7.猪肉颂
宋·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3.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我宁愿一个人用文言文来说
原文“如果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宁愿一个人”是一句表假设的偏正复句,即:前分句表假设,而后分句表结果。因此,原文翻译成文言文时,其语义可作如下排序:
前分句“我不能和你在一起”的语义排序是“我与你不能同处”,而后分句“我宁愿一个人”的语义排序则是“宁愿孤独”。出现在前分句中的连词“如果”,可用出现在后分句中表假设的“则”替代。
同时,在前分句中,表自称的代词“我”可用“吾”替代;对称代词“你”可用“君”替代;“一起”可用“同处”替代;而后分句中的自称代词“我”可以承前省略;“宁愿”原本就是文言文可保留,“一个人”可用“孤独”替代,因为“孤独”可译为:只身独处;孤单寂寞。例如:汉 徐干《中论·法象》:“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夫幽微者,显之原也;孤独者,见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
所以,原文的文言文直译大意是:吾与君不能同处,则宁愿(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