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答案(《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蔡邕听琴》古诗原文及翻译)

1.《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蔡邕听琴》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蔡邕听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

(《后汉书•蔡邕传》)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

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

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

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 这 足以称为杀心了 !” [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

“向”是个多义词。 一、指“面对”、“朝向”。

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二、指“接近”、“临近”。

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即临近晚上。

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昏黑”即临近昏暗。

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 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名 ②屏 ③潜 ④却⑤耸然 ⑥莞然 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参考答案: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高中课本文言文古诗词汇总,高中必背文言文古诗词72篇,高中必考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

2.《高中文言文阅读“于谦,字廷益,钱塘人”附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3题10分)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 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

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注】①扈跸 bì:护从皇帝出行。

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责以督率修缮 责:责备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按:巡查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望:怨恨D.擅举人自代 擅:擅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请以每岁三月 /比去,以手阖门C.而谦每议事京师 / 夜缒而出D.一动则大事去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3分)(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4分)(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3分)。

古诗词,文言文,答案,高中

3.《高中文言文阅读范式有答案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8分)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②式仕为郡功曹。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 元伯临尽。

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

既至圹①,将窆②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

移时③,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送殡用的绳索)而引,柩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③举州茂才④,四迁荆州刺史。

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⑤。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

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⑥,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注释:①圹:墓穴。②窆:下葬。

③移时:过了一会儿。 ④茂才:秀才。

⑤街卒: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⑥牧伯:州郡长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乃共克期日( ) ⑵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⑶咸为挥涕( ) ⑷式见而识之( ) 18。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而子怀道隐身”A。

尽欢而别 B。屣履而呼曰 C。

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 D。号哭而来19。

下列各项与“子未我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

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C。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D。

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6分)⑴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⑵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21。用“/”为第③段划线句断句。

(2分)式 行 部 到 新 野 而 县 选 嵩 为 导 骑 迎 式 式 见 而 识 之呼 嵩。22。

细读全文,概述范式的性格特点。(2分)。

4.谁有高中古诗词和文言文阅读训练60首的答案啊

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参考答案 1.感遇(其七) (1)扰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到 用树藤扎成的门 休息 (2)暮 (3)绿竹人幽径 青萝拂行衣或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3.再经胡城县 (1)曾 (2)生灵血 县宰朱绂 (3)深刻揭 露了封建统治者戕害百姓的罪行。

4.月下独酌(其一) (1)亲近我 理解,懂得 只是 天河 (2) 一 独 无 邀 伴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3)相约在遥远的天上仙境 5.春思 (1)“燕草如碧丝”句。 (2)拟人。

6.M岳 (1)大自然 跃上 看 (2)六 景 两 (3)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7.赠卫八处士 (1)哪里 年 高兴地 吩咐 还 张罗,摆设 连续,接连不断 盛满酒的酒杯 (2)共此灯烛光 人生不相见 (3)感子故意长 热情款待 8.送别 (1)去哪里 只 (2)不得意 (3)安慰 羡慕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9.青溪 (1)循、沿 同“趋” 安静 (2)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或“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分析略) 10.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闻”字、“敲”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衬出了敲桨之人。第二句“逡巡女伴来寻访”,方 才点明了人和人的性别。

“逡巡”,顷刻,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颇有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

这个“旋”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一连串节奏快速的行动,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莲舟”句写荷叶作杯。

据说是把荷叶连茎摘下,用针刺破叶心凹处,一手捧荷叶,注酒凹处以当酒杯,于茎端吸饮之。在荷香万柄、轻舟荡漾中间,几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用荷叶作杯,大家争着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动而富有乡土气息的女儿行乐图!接着轻荡莲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摇动起来,映人了荷花的红脸,也映入了姑娘们腮边的酒红,一似红浪时生。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洒面红相向”,是从花、酒与人三方面作交错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红晕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

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与“红”之中了。这就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醉倚绿阴眠一饷”句,笔锋一转,由热闹转为静谧。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

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

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 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

11.秋登万山寄张五 (1)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2)灭 愁 孤寂(孤独) 惆怅 (茫然) (3)与旧友一起共度重阳佳节 12.夏日南亭怀辛大 (1)窗 遗憾 (2)嗅觉 听觉 (3)可选择的诗句有:“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等。(可以从词性、情感、物态、声色等角度赏析) 13.春泛若耶溪 (1)泛 春江 月夜 花路 (2)幽意 (3)爱好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愿意做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14.宿王昌龄隐居 (1)孤云 (2)前者:住宿;后者: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3)可以从对偶的角度一一分析。

15.贼退示官吏 并序 (1)癸卯岁 西原贼 道州、永州、邵 劝诫 官吏不要忍苦征敛 (2)生活之安适,日子之太平 二十 官(臣) (3)“贼”的表现是: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使臣”的表现是: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4)于愿弃官,也不愿做所谓的忠臣、贤臣。

宁愿归隐江湖,洁身自好,也不愿坑害人民。 16.夕次盱眙县 (1)驻扎、停驻 城 (2)风起日沉 (3)孤独 (4)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17.溪居 (1)劳累、牵累 流放 (2)久为簪组累 (3)幸 18.渭城曲 (1)湿润 旅馆 老朋友 (2)春天 渭城 朝雨 青青柳色 (3)柳 19.出塞二首(其一) (1)只要 (2)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 (3)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20.春夜别友人 (1)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2)从上句的屋内转到屋外,高高的树阴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时刻终于来了。 21.凉州词 (1)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杨柳 (2)略 (3)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22.闺怨 (1)不知愁 (2)柳树又绿,。

5.《高中文言文阅读郑羲附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郑羲,字幼麟,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①浑之八世孙也。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

高宗末,拜中书博士。天安初,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

显祖诏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之,并招慰淮汝,遣羲参石军事。 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来迎。

既相见,议欲顿军于汝北,未即入城。羲谓石曰:“机事尚速。

今珍奇虽来,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②,据有府库。虽出其非意,要以全制为胜。”

石从羲言,遂策马径入其城。城中尚有珍奇亲兵数百人,在珍奇宅内。

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 羲谓石曰:“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以待非常。”

其夜,珍奇果使人烧府厢屋,欲因救火作难,以石有备,乃止。明旦,羲赍白虎幡慰郭邑,众心乃定。

明年春,又引军东讨汝阴。刘彧汝阴太守张超城守不下,石率精锐攻之,不克,遂退至陈项,议欲还军长社,待秋击之。

诸将心乐早还,咸称善计。羲曰:“今张超驱市人,负担石,蚁聚穷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

超食已尽,不降当走,可翘足而待,成擒物也。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

石不纳,遂旋师长社。至冬,复往攻超,超果设备,无功而还。

历年,超死,杨文长代戍,食尽城溃,乃克之。竟如羲策。

延兴初,阳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动众,扰乱京索。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

羲到,宣示祸福,重加募赏。旬日之间,众皆归散。

智度奔颍川,寻见擒斩。李冲贵宠,与羲姻好。

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德、治中申灵度,并在任廉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

太和十六年卒,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选自《魏书·列传四十四》,有删节)注:①将作大匠: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之官。

②管龠:锁匙。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 做……妻子B.羲赍白虎幡慰郭邑 把东西送给别人C.智度奔颍川,寻见擒斩 被D.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 怨恨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B。C。

D。7。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郑羲明智的一组是(3分)①遣羲参石军事 ②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据有府库③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 ④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⑤羲皆申表称荐 ⑥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迎降常珍奇的过程中,大家商议要把军队驻扎在汝水以北,不马上入城。

郑羲告诉元石,军机之事,贵在神速。现在常珍奇虽然来了,但意图不明,我们不如直接进入他的城中,夺其锁匙,占有其府库,以便全面控制局势。

元石接受了郑羲的意见。B.在迎降常珍奇的过程中,郑羲还告诉元石,常珍奇虽然投降,但面有不平之色,应该严兵设防,以防意外。

这天夜里,常珍奇果然派人焚烧府邸厢屋,想在救火时发难。幸亏元石有防备,常珍奇只好作罢。

C.刘彧的汝阴太守张超据守的城池攻克不下,元石于是退军至陈、项,本打算退军长社,到秋天再行攻打,众将都乐意于此。 郑羲则认为张超坚持不了多久,应该安心地守在这里。

元石不听,还师长社。到了冬天,再来攻打张超,结果无功而还。

D.十五岁的阳武人田智度妖言惑众,扰乱京索。朝廷因为郑羲深得河南老百姓的信任,被州郡长官信任,便派他前去安抚。

郑羲到该地以后,宣示祸福缘由,重加悬赏。 十天内,聚集的民众纷纷归去,智度当即被擒拿斩杀。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1)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3分)(2)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

(3分)(3)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4分)。

6.《高中文言文常梦锡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

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

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

烈祖①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

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 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

烈祖纳其言。元宗②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

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 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

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

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

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 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

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

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卒,年六十一。

卒后才逾月,齐丘党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

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 元宗不答,而心善之。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 众皆默然散去。

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节选自《南唐书·卷七》,有删改)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 谮:诬陷B.元宗怜之 怜:可怜C.乃少瘳 瘳:病愈D.每以直言忤物 忤:触犯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机事多委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臣具以表闻C.乃称疾纵酒,希复朝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②首召见慰勉。

③梦锡终日论诤。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

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

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13.把文言文阅读材 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4分)(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3分)(3)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3分)。

7.《高中文言文阅读范广附答案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A。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范广,辽东人。

正统中嗣世职,为宁元卫指挥佥事,进指挥使。十四年,积功迁辽东都指挥佥事。

广精骑射,骁勇绝伦。英宗北狩,廷议举将材,尚书于谦荐广。

擢都督佥事,充左副总兵,为石亨副。也先犯京师,广跃马陷阵,部下从之,勇气百倍。

寇退,又追败之紫荆关。录功,命实授。

俄进都督同知,出守怀来。寻召还。

景泰元年二月,亨出巡边。时都督卫颖统大营,命广协理。

三月,寇犯宣府。敕兵部会诸营将遴选将材,佥举广。

命充总兵官偕都御史罗通督兵巡哨,驻居庸关外。数月还京,副石亨提督团营军马。

亨所为不法,其部曲多贪纵,广数以为言。亨衔之,谮罢广,止领毅勇一营。

广又与都督张軏不相能。及英宗复辟,亨、軏恃“夺门”功,诬广党附于谦,谋立外籓,遂下狱论死。

子升戍广西,籍其家,以妻孥第宅赐降丁。明年春,軏早朝还,途中为拱揖状。

左右怪问之,曰:“范广过也。”遂得疾不能睡,痛楚月余而死。

成化初,廷臣讼广冤。命子升乃袭世职。

广性刚果。每临阵,身先士卒,未尝败衄。

一时诸将尽出其下,最为于谦所信任,以故为侪辈所忌。 (选自《明史》)14。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都督佥事 擢:提拔 B。

寻召还 寻:不久C。 亨衔之,谮罢广 衔:怨恨D。

广数以为言 数:数落15。下列各项,全都表现范广“性刚果”的一项是①广跃马陷阵,部下从之,勇气百倍 ②俄进都督同知,出守怀来 ③每临阵,身先士卒,未尝败衄 ④英宗北狩,廷议举将材,尚书于谦荐广⑤其部曲多贪纵,广数以为言 A。

①②⑤ B。 ①③⑤C。

②③④ D。 ②③⑤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宗被俘后,廷臣商议推举将才时,尚书于谦推荐范广。

B。石亨所为违法,其部属大多贪财骄纵,范广多次劝说石亨。

石亨怀恨心中,制造谗言使朝廷罢免了范广。 C。

景泰年间,皇上诏令兵部会合军中诸营将领遴选将才,大家一致推举范广。D。

由于范广与都督张軏不合,被诬陷党附于谦,谋立外藩,在景泰年间被处死。参考答案:14。

D (多次,屡次)15。 B (②做官镇守情况;④范广被举荐情况)16。

D (不是景泰年间,应是英宗复辟后的事情)【参考译文】范广,辽东人。正统年间,他承袭世袭职位,为宁远卫指挥佥事,后晋升为指挥使。

十四年(1449),他积功升至辽东都指挥佥使。范广精于骑射,骁勇绝伦。

英宗被俘后,廷臣商议推举将才时,尚书于谦推荐范广。范广因此被提拔为都督佥使,充任左副总兵,为石亨的副将。

也先进犯京城,范广跃马上前,冲锋陷阵,部下紧随着他,勇气百倍。 敌寇后退,范广又追至紫荆关,将敌击败。

朝廷给他记功,并实授官职。范广随即晋升为都督同知,出守怀来。

随后又应诏回京。景泰元年(1450)二月,石亨出巡边境。

当时都督卫颖统领大营,范广奉命协理。三月,敌寇进犯宣府。

皇上诏令兵部会合军中诸营将领遴选将才,他们一致推举范广。 于是范广奉命充任总兵官偕同都御史罗通督兵巡哨,驻扎于居庸关外。

数月之后,他返回京城,协助石亨提督团营兵马。石亨所为不法,其部属大多贪财骄纵,范广多次劝说石亨。

石亨怀恨心中,制造谗言使朝廷罢免了范广,使他只能统领毅勇一营。 范广又与都督张軏不和。

英宗复辟后,石亨、张軏依仗“夺门”之功,诬陷范广党附于谦,谋立外藩,于是将范广下狱,处以死刑。将他的儿子范升贬戍广西,抄没了他的家,把他的妻儿、府宅赐给降人。

第二年春,张軏早朝之后回家,在途中拱手作揖。左右奇怪地问他,他回答说:“范广刚才经过这里。

”于是便生病不能入睡,痛苦了一个多月后去世。成化初年(1465),廷臣为范广辩冤。

朝廷才命其子范升继承世袭职位。范广性情刚毅果敢,每次上阵,总是身先士卒,未曾败衄。

一时诸将尽在其下,他最受于谦信任,因此为同辈所嫉妒。

高中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