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言文
1.描写儿童的古文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寻找小学四则文言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原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
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懂得很多啊?”
3.儿童生日致谢辞文言文
鄙人有小儿某某,乃公元某某年生人者也。适逢丙申初夏之诞辰,余将贺之,思之良久,突发奇想,不如趁此佳期良辰,设筵款待众亲朋好友,以共贺之,岂不美事!然红尘喧哗,人间忙碌,唯恐误众位之工商之要事,忧心无预期之果。不曾想,亲友风尘仆仆,不远十里,悉来力挺,席位皆满,真乃鄙人举家之幸,小儿一人之多福!感激涕零,无有回报,遂撰文恭谢厚爱!
起笔辞穷,落笔有情。余知众皆才子佳人,及诸行业有成就者,文不可乱敲,而字为大家所笑,更何敢做文言之作!余才学书浅,斗胆来书,皆大家所逼也,望莫笑焉?于是乎凭窗对桌,浮想遐思。
余观夫亲友皆至,高朋满座,忆起弱冠之时,岂有今日之盛况!大家意气,近而早来,远而不怠,岂能不多感乎?尔来春秋疾速,于今余无大业,况且人已趋而立,怎敢望平日亲友所助,在此一一敬谢矣!自古朝廷有人好做官,民间有人少艰难!余是凡人,生在乡村,不懂礼节,行为常为市俗所不嗤。然,余有亲友捧场,似背有巍峨泰山所依,心自平和!此城大,人皆冷,户牅之外,有枯有荣,景致轮回,而你我情谊始终如一!真乃幸甚至哉!比如某同学,今未改行,用心专一,建厂,始作坊,后生意渐大,竟走向西域,今拜为董事长,能力大也!此乃余不及,虽金身,犹来道小儿之喜,诚能得谋之相助,而闲暇每来约余,真乃不知如何回报!余小儿命佳,余虽苍颜白发,霜鬓如雪,功名无就,有大家非常人生,余心虽愧也满足矣。如今上有老,下有小,也是三生之幸事哉!自然,余当年半生之事,未之有过此也。长江滚滚东流水,余不在多言,是以铭记在心之大事,复谢大家光临!谢谢!
4.请帮帮忙,找找《学奕》文言文、《两小儿辨日》的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自译: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二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的话是听;(另)
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在想有鸿鹄将要到,想着拿带绳的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和另一人同学一起学习,(却是)不如他的。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和痰盂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
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懂得很多啊?”
感: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
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5.关于小孩聪明对话的文言文并且要译文
“司马光砸缸”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溅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