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50字
1.求50字文言文一篇,加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
望采纳
2.急求十篇文言文字数在50字以内要带翻译
『原文』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到邯郸学习走路姿势的人,没有学会他们走路的姿势,又忘记丢失了自己原来的步法,于是只能爬行回去了。 陆绩怀桔 『原文』 陆绩六岁时,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以遗母。”
术大奇之。 『译文』 陆绩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
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
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
陆绩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稀奇。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孙叔敖杀两头蛇 『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弃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母亲问他原因。
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
母亲说:“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你不会死的。”
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折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这样。 利令智昏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
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 『译文』 齐国有个人想要得到金子。一天清晨,他穿好衣戴好帽,往卖金子地方走去。
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那金子的时候,只看见金子,没有看见人。
" [原文]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高兴极了。用公粮供给三百人。
齐宣王死后,闵王继位。闵王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处士逃走了。
[原文] 鲁人执竿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竖着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着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
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是见到听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原文]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所以灵王的大臣都是每天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了。
[原文] 岳柱八岁指瑕 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义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译文] 岳柱字止所。在八岁的时候,观看著名画家何澄画的《陶母剪发图》,岳柱看到陶母手腕上有金镯子,问画家说:“金镯子可以换酒,为什么要剪下头发去换酒呢?”何澄对岳柱说的话感到非常惊讶, 这样观看就可以知道作画的道理。
3.十五篇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五十字左右
(1) 崔景偁拜师 原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译文: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2)屠牛吐辞婚 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
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
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
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
其友后见之,果丑。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希望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
他的朋 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干什么推辞呢?”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丑。”他的朋友说:“ 您怎么知道呢?”吐说:“以我是屠夫而知道的。”
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 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只会是嫌(肉)少的;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虽然用别的附加好处,还是卖不出去。如 今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所以女儿丑。”
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果然丑。 (3)【退避三舍】翻译 及楚,楚子飨之(30),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31),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32),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33)。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34),右属藁鞬(35),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36)。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37),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38),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39) 【译】: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 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
"楚国 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 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
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笱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苟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如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全获。 (4)笱巨伯 笱巨伯到远方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碰上贼人进攻这座城市。
朋友告诉笱巨伯说:“我现在要死了!你可以离开这里。” 笱巨伯 说:“我从远处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失去信义而求得生存,这哪里是我所为呢?” 贼人已经到达,对笱巨伯说:“大军已经到达,全城已空,你是什么男子,却敢独自留在这儿?” 笱巨伯 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离开他,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
贼人相互转告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不讲信义的人,却到了有信义的国家!”于是率领军队离开了这座城市。全城的人都全部获救。
(5)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翻译】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在。
4.50字文言文翻译
给你4个。
请采纳哦。 1)『原文』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到邯郸学习走路姿势的人,没有学会他们走路的姿势,又忘记丢失了自己原来的步法,于是只能爬行回去了。 陆绩怀桔 2)『原文』 陆绩六岁时,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以遗母。”
术大奇之。 『译文』 陆绩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
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
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跌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
陆绩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稀奇。 3)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文言文两则翻译50字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6.求一篇五十字左右的文言文,带原文、翻译和解析的,非常感谢. 在线
蛙曲
王子巽言:“在都时,曾见一人作剧于市。携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细杖敲其首,辄哇然作鸣。或与金钱,则乱击蛙顶,如拊云锣,宫商词曲,了了可辨。”
【译文】
王子巽说:“我在京都的时候,曾经看见一个艺人在市集上作戏。他带着一个木盒,盒子里分成许多格子,一共隔成十二个小孔;每个小孔里都趴着一只青蛙。用细棍敲一下蛙头,青蛙就呱的一声。有人给他一些钱,他就乱敲蛙头,如同敲打九音锣,音调不同的蛙鸣竟然谱成了乐曲,可以清清楚楚地听出来。”
(赏析无)
7.文言文两则翻译50字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8.求50字左右的文言文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如下,仅供参考: 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拉上满弓还未发射,鸟兽便都趴下了。
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其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
二年后,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东西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出显著,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从南面来练习看。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
看周围其余东西,都像山丘般大。于是就用燕国牛角装饰的弓,北方蓬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
(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跳高拍胸说:“你掌握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