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在文言文的意思(文言文翻译晋书)

1.文言文翻译 晋书

李胤字宣伯,是辽东襄平人。祖父李敏,

汉时任河内太守,辞官回家乡,辽东太守公孙度

想逼他当官,他乘扁舟漂流大海,不知去向。儿

子李信找他多年,渡大海走塞外,始终未找到,

想要服丧,又怀疑他还活着,于是心情如同服丧

不思婚娶。后来因邻居故人与他父亲同岁的人死

了,便也开始服丧了。与他同乡的燕国人徐邈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劝他娶妻。生下李胤

后,就断绝与妻来往,好像在服丧一样,悲伤过

度,几年后去世。李胤幼年丧父,母又改嫁,成

年以后,节食悲伤,也说自己在服丧。又因祖父

生死不明,就设木制牌位以供奉。因此以孝闻

名。外表不加修饰,弱不经风,却知识渊博,宽

宏大量,言而有信。

李胤初为郡国上计掾,州中征用为部从事、

治中,举为孝廉,参与镇北军事。升任乐平侯

相,为政崇尚清明简约。召入任尚书郎,改任中

护军司马、吏部郎,选拔官吏公正廉洁。赐爵关

中侯,外任补为安丰太守。文帝用为大将军从事

中郎,改任御史中丞,秉公执法,百官都怕他。

伐蜀时任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来任河南

尹,封为广陆伯。

泰始初年,任尚书,进爵为侯。李胤上奏认

为: “古代三公坐而论道,在内参与六官之事,

在外参预六军之教,处于三公之位,兼听断案,

考核疑难典章,和大臣商量。陛下圣明,日理万

机,多发诏令,遵循古法,虽唐、虞访求,周文

严谨,也赶不上啊。从今以后,国家有大事,可

亲自召见诸公,询问采纳正确之言。遇到疑难,

可扩大到台省,让侍中、尚书各抒己见。如果有

病没来,可临时派近臣垂问。”皇帝下诏同意。

升任吏部尚书仆射,不久改任太子少傅。因高风

亮节领司隶校尉。李胤多次表示自己愧当太子师

傅,不适合兼任监察官。武帝认为任此二职者都

必须忠诚贤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咸宁初年,皇太子到东宫居住,武帝认为司

隶校尉事务繁重,而少傅又要早晚辅导太子,李

胤向来身体羸弱,不应长期劳累,改任侍中,加

特进。不久改任尚书令,侍中、特进照旧。李胤

虽然当过朝内外官职,但家中却很贫穷俭朴,儿

子有病没钱买药。武帝听说后,赏钱十万。后来

武帝认为以前丞相职位中有司徒一职,下韶以李

胤为司徒。在任五年,清静持重,很称职。以吴

会刚平定,大臣多有功劳,应当提拔为由,上疏

请求辞官。武帝不听,派侍中宣旨,拒绝其上

疏,厚诏敦促。李胤不得已,出来处理政事。

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若的文言文意思,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书断》:”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等”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智永与“退笔冢”

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 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选自《书断》

译文: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文言文

3.退笔成冢文言文翻译

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 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选自《书断》

译文: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4.古文翻译巜樊重种梓漆》

樊重种梓漆

【原文】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译文】

樊重想造家具,先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笑他。这样过了些年月,(梓树和漆树)都收得使用,之前笑他的人,都来请求借用。这些种植不可以停止啊。谚言说:“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人(一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更好的了;十年的计划,没有比教育人更好的了)。”就是说这种事啊。

5.积在的古文中的意思

积 jī

〈动〉

(1) (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2) 同本义

积,聚也。——《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

令野修道委积。——《周礼·大司徒》。注:“少曰委,多曰积。”

掌邦之委积。——《周礼·遗人》。疏:“三十里言委,五十里言积。”

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盐铁论·错币》

(3) 又如:积谷(存积米谷以备灾荒);积居(聚积;囤积);积仓(贮存谷物的粮仓)

(4) 累积;堆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能从山里兴起,即指积土成山能使气侯发生变化而兴风作雨。兴,起,产生。焉,于是,从这里。)——《荀子·劝学》

积水成渊。

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转视积薪后。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积善成德。——《荀子·劝学》

能已积热。——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祖父积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积石(堆聚的石头);积委(累聚,储存);积威(累积而成的威势);积重(财物的累聚、蓄积);积气(积聚的气)

(6) 蕴积,积蓄

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史记·平准书》

乃积乃仓。——《诗·大雅·公刘》

(7) 如:积中(蕴积于心中);积伐(蕴蓄才能并自我夸耀);积志(蓄志,夙愿)

(8) 滞留

天道运而无所积。——《庄子·无道》

(9) 又如:积污(积滞污秽);积塞(积滞堵塞);积抱(郁积的怀抱);积忿(忿恨郁积于心);积怒

(10) 累计

积于今。(算到现在。积,累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词性发生变化的:

积 jī

〈名〉

(1) 指贮积起来的钱物等

主国五积。——《周礼·司仪》

共其牢礼积膳之牛。——《周礼·牢人》

居则具一日之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刍米禾薪。”

完者,使守积。——《汉书·刑法志》

士卒死伤如积。——司马迁《报任安书》

畜积足恃。(积,动词用作名词,积蓄的东西。蓄同积。)——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积陈(蓄积陈粮);积滞(滞积的水流);积实(指谷粟财货等);积委(指积贮的财物);积苏(聚积的柴草)

(3) 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如:积痞(中医名词。指体腔内可以摸得到的硬块);这孩子有积了;奶积

(4) 乘积的简称,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或量相乘所得出的数或量。如:求积

(5) 通“襀”。衣裙的褶子

襞积褰绉,纡徐委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美襞积以酷烈兮,允麈邈而难。——《文选·张衡·思玄赋》

(6) 通“绩”。功劳

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荀子·礼论》

考积幽穷。——《汉·北海相景君碑》

◎ 积

积 jī

〈形〉

(1) 长久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

(2) 又如:积日累岁(形容时间长久);积祖(祖祖辈辈;一贯);积世(累世,历代);积雨(久雨)

(3) 习惯的;积久渐成的

常俗生于积习。——汉· 蔡邕《述行赋》

(4) 又如:积窃(惯偷);积贼(惯偷);积悃(久积的诚挚之心);积赌(长期赌博;老赌客)

积在文言文的意思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