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墙之争朱纲正(0.999999999循环等于1吗)

1.0.999999999循环等于1吗

不等于。

这其实是个数项级数求和,因为0.9循环=9/10+9/100+9/1000+…无限加下去,这是个等比级数,且当公比|q|<1时,这个级数就收敛,也就是有极限,极限值为a1/(1-q)。

所以这个级数当n趋于无穷时就收敛于0.9/(1-0.1)=1,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这个级数有和,其实说0.9循环=1。只是一个说法而已,确切的说0.9循环无限接近于1,极限值是无限接近而不是等于。

扩展资料

分数化小数:

(1)分数化为纯循环小数。一个最简分数能化为纯循环小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母的质因数里没有2和5,其循环节的位数等于能被该最简分数的分母整除的最小的99…9形式的数中9的个数。

(2)分数化为混循环小数。一个最简分数能化为混循环小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母既含有质因数2或5,又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化成的混循环小数中,不循环的位数等于分母里的因素2或5的指数中较大的一个;循环节的位数,等于能被分母中异于2,5的因子整除的最小的99…9形式的数中,数9的个数。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1、看是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添几个0做分母;

2、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作分子;

3、能约分的要约分。

2.智犬破案文言文翻译您好! 原文: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

原文: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

一夕,有盗墙而入。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

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途径一酒肆,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如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译文: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已座古老是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

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发现了盗贼。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货物逃走了。

几天后,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告状,他的狗也去了。

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5、6个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责怪那只狗。

突然狗跳近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鬼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

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原来狗也很聪明。

翻译:距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个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 一个晚上,有盗贼翻墙进入。

狗叫声,僧人觉。盗贼砍殷僧首,在我。

于是越国贿赂而死亡。第二天,两个小和尚进入房间看到的,很惊讶。

于是到官府告状的,他的狗也跟着。路上经过一个酒店,看见五六个喝酒的人喝酒。

狗停止不再前进,僧奇怪的。突然狗跳进酒馆,咬一只不设置。

和尚怀疑是强盗,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的,果然是这样。

因为狗有智慧的。译文: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了这座古老寺庙,香火很旺盛。

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围墙进入(寺庙)。

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们发现了盗贼。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财物逃走了。

几天以后,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到了尸体,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告状,其他的狗一样去了。

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到五、六个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们斥责怪那只狗。

突然狗跳近酒馆,咬住他们中的一个酒鬼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

官吏审问后,如果这就是他。 原来狗是很聪明。

文言文,之争,朱纲正

3.“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出自于哪篇文言文

出自《孟子·告子下》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绿荫斋古桂记的全文翻译,谢谢

绿荫斋古桂记

(清)戴名世

①距虎丘三里而近,有朱氏园林,盖昔朱某翁先生之所创也。园昔为田为圃,先生买而为园。园之大二百亩,凡费金钱数万。其间竹木水石、亭榭楼阁,重叠映带,极一时之盛。先生垂没而园分授诸子。于是其季子某间其东隔之绿荫斋,以读书其间,而时时召集门友赋诗饮酒,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

②斋之东有古桂一株,盖百余年物,其枝四面分披而下,其中可坐数十人。每花开,召客宴集其下,绿叶倒垂,繁英密布,如幄之张,加藩之设,风劲花落,拂襟萦轴。行酒者伛而入,绕树根而周,客无不欢极情叹而去。

③天标尝导余游遍园中,台榭多倾圮矣,水或涸而石或颓矣,竹木存者十不及一二矣,苔生于牖,草环于亭,非复曩日之盛。而园中故有七松草。七松者,有松七株,盖宋、元时物。数里外望之,挺然离立云表。自先生没而七松地属某氏,某氏斧以为薪,存者仅一株,差小,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呜呼!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于匹夫之手者多矣!吾悼七松,所以幸古桂之遇也。

22.概括第①段中“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中的“是”指的是什么? (2分)

23.第②段画线句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试对其进行赏析。 (2分)

24.本文题名为《绿荫斋古桂记》,为何要在第①段写“朱氏园林”?(3分)

25.下列对“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被搁在朱家的院子内才免于被砍为柴。

B.把它与朱家的围墙相隔得以免于被砍为柴。

C.因它被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才得以幸免。

D.把它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从而得以幸免。

26.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4分)

试题答案:

(六)(13分)

22.(2分)朱家的小儿子得到绿荫斋,在这里读书交友。

23.(2分)采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写出了宴饮时愉快的心情;或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比作帐幔和藩篱,形象地写出了桂树的繁茂。

24.(3分)第一段写朱氏园林由繁盛到分给诸子的转变,既交代了绿荫斋古桂的由来,又为下文写朱氏园林衰败和七松被砍伐埋下了伏笔。

25.(3 分)A

26.(4分)本文借对朱家园林的破落、古桂的经历和七松遭砍伐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忧伤,表达了作者对优异人才被埋没扼杀的不平和希望良材能够得到保护的渴望。

5.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游说之辞。

一般为后人所接受的解释为,原文中先列举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令人很容易想到意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强的浓厚悲剧意识。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32)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是(斯)人也(9),必先苦其心志(10),劳其筋骨(11),饿其体肤(12),空乏其身(13),行拂乱其所为(14),所以(15)动心忍性(16),曾益其所不能(17)。 人恒(18)过(19),然后能改(20);困于心(21),衡于虑(22),而后作(23);征于色(24),发于声(25),而后喻(26)。

入则无法家拂士(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8),国恒亡(29)。 然后知生于忧患(30),而死于安乐(31)也。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

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

“畎亩”,泛指田野,田地、田间。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傅说,商朝人,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

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胶鬲,商朝贤臣,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羖(gǔ,黑色公羊)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8)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使命,担子。

(9)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

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饿,使……挨饿。

(13)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拂,拂逆,不顺,违背。所为,所行。

乱,使……错乱。 (15)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动,使……惊动。

忍,使……坚忍。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

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18)恒:常常。 (19)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20)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21)困于心:内心困扰。

困,忧困。于,介词,在。

(2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堵塞,指不顺。

(23)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4)征于色:表现在脸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征,表征,表现。 (2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

文言文一墙之争朱纲正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