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描写调皮孩子(描写“小孩顽皮”的文言文有哪些?)

1.描写“小孩顽皮”的文言文有哪些?

1. 《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所见》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两小儿辩日》战国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文言文描写对孩子读书的期望,描写调皮的文言文,描写孩子聪明的文言文

2.描写“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有哪些

1、《两小儿辩日》——春秋战国 列御寇2、《司马光砸缸》——宋作者不详3、《杨氏之子》——南朝刘义庆4、《曹冲称象》——晋陈寿文言文故事简介:1、《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同班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机智与勇敢。3、《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面对客人的提问机智回答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4、《曹冲称象》:小小少年曹冲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称出大象的重量,被称赞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文言文,描写,调皮,孩子

3.描写“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有哪些

1、《两小儿辩日》——春秋战国 列御寇

2、《司马光砸缸》——宋 作者不详

3、《杨氏之子》——南朝 刘义庆

4、《曹冲称象》——晋 陈寿

文言文故事简介:

1、《两小儿辩日》: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同班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机智与勇敢。

3、《杨氏之子》:

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面对客人的提问机智回答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4、《曹冲称象》:

小小少年曹冲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称出大象的重量,被称赞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4.古代小孩子机智的古文

童区寄传[1] 选自《柳河东集》

柳先生曰:越人[2]少恩[3],生男女,必货视之[4]。自毁齿[5]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6]。不足,则取他室[7],束缚钳梏之[8],至有须鬣者[9],力不胜[10],皆屈为僮[11]。当道相贼杀[12]以为俗。幸[13]得壮大,则缚取幺[14]弱者,汉官因以为已利[15],苟[16]得僮,恣所为[17]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18],少得自脱[19]。惟童区寄以十一岁胜[20],斯[21]亦奇矣。桂部从事[22]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23]。行牧且荛[24],二豪贼劫持,反接[25],布囊其口[26]。去逾四十里,之虚[27]所卖之。寄伪[28]儿啼,恐栗[29],为儿恒状[30],贼易[31]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32],一人卧,植刃道上[33]。童微伺[34]其睡,以缚背刃[35],力上下[36],得绝[37],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38]曰:“为两郎[39]僮,孰若[40]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41]。郎诚见完与恩[42],无所不可。”市者良久[43]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44]。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45]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46];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47],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48]。”

虚吏白州[49],州白大府[50]。大府召视儿,幼愿[51]耳。刺史颜证[52]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53]。乡之行劫缚者[54],侧目[55]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56]二岁,而讨杀[57]二豪,岂可近耶!”

世说新语里的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德行)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言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夙慧)

5.文言文中关于小孩子聪颖机智的事

原文编辑

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

译文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很早就显出他的才华和天赋,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孪生弟弟江观一起相依为命,读书也没有老师朋友指点,兄弟两人就互相勉励,读书精力始终没感到疲倦。十六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他因为孝顺而闻名。服丧完毕后,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来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官员)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就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两小儿辩日(1)

孔子东游(2),见(3)两小儿辩斗(4),问其(5)故(6)。

一儿曰:“我以(7)日始(8)出时去(9)人近,而日中(1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11)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2),及(13)日中则(14)如盘盂(15),此不为(16)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7),及其日中如探汤(18),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9)也。

两小儿笑(20)曰:“孰为汝多知乎?(21)”[2-3]

文言文描写调皮孩子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