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从的用法
1.古汉语实词“从”在高中课本中有那些用法
【动词】cóng 1、会意。
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从形。 2、随行,跟随。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
——《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
——《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经·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
——《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3、顺从;依从。 不昭不从。
——《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
——《左传·定公八年》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4、参与其事。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
注:“为也。”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
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5、听从,取法。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6、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cóng 自,由。
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副词】cóng 素来,一向。
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名词】cóng 1、因由。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堂房亲属。
从祖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形容词】cóng 1、言词顺畅的。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
——《后汉书》 2、次要。如:从犯。
2.高中文言实词复习——“从”的归纳
不知道你用的人教版还是语文版,两者选择的文章是不同的。我教的是人教版,据我记忆,课本上的文言文中“从”的用法不是很多,但是等你到高三复习的时候,还是比较常见的
从的基本意义
1. 依顺:顺~。盲~。~善如流。
2. 采取,按照:~优。
3. 跟随:愿~其后。
4. 跟随的人:侍~。仆~。
5. 参与:~业。~政。投笔~戎。
6.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 次要的:主~。~犯。
8.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 姓。
678算是比较常见吧,这个字还是比较简单好理解的
3.古汉语实词“从”在高中课本中有那些用法
【动词】cóng 1、会意。
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从形。 2、随行,跟随。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
——《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
——《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经·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
——《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3、顺从;依从。 不昭不从。
——《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
——《左传·定公八年》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4、参与其事。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
注:“为也。”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
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5、听从,取法。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6、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cóng 自,由。
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副词】cóng 素来,一向。
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名词】cóng 1、因由。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堂房亲属。
从祖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形容词】cóng 1、言词顺畅的。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
——《后汉书》 2、次要。如:从犯。
4.从在古文中的用法
者 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
的”或“。
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例: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 ②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者:指事。) 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⑤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⑥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⑦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⑧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指人) ⑨客何为者?(者:指人) ⑩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者:指物,药) (11)又可怪者,在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
(者:指病)? (12)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⑵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的样子”、“。
似的”。
例: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⑶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例: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⑷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 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例: 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 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此数者:这几点。) ⑼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例: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 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5.从在古文中的用法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follow]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comply with]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join;be engaged in]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accept;obey]。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
1. 自,由 [from]——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副〉 素来,一向 [earlier on;all along]。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名〉
1. 因由 [reason;cause]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the secondary]。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形〉
1. 言词顺畅的 [smooth]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accessary]。如:从犯
6.文言文里"于"字的用法中"从"的意思是什么
囧……说的啥米?不懂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是不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