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兰传的文言文阅读(《孙叔敖诫子》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是什么?)

1.《孙叔敖诫子》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是什么?

《孙叔敖诫子》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是: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3.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2分)

4.“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阅读答案:

1. (1)疾:生病(或生重病)(2)数:多次(或屡次)

2. (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或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或不好,不吉)。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或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为利益(或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注意两个“知”的准确翻译)

3. .因为“荆人畏鬼,越人信禨” ,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越人信禨)

4.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1. 原文: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为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2. 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假如我死了,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

未见全部原文以及题目,给一个做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

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睢,折胁。

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范睢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

守者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

范睢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遂操范睢亡匿,更姓名曰张禄。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睢夜见王稽。

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

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睢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

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

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而存先王之宗庙也。

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睢拜,王亦拜。范睢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

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俯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

齐王南攻楚,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

乃以范睢为客卿。(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卷,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 阴:阴险 B.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 佯:假装 C.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匡:辅助 D.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 亲:接近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 弃甲曳兵而走 B.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 归璧于赵 C.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形势不能有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齐起初听信须贾的话,打断范睢肋骨,将范睢卷进竹席放到厕所里,酒醉后答应看守扔掉席中死人的请求,后来得知范睢逃脱,又派人去寻找范睢。

B.出使魏国的秦国谒者王稽秘密地带范睢上车一起回国,推荐给秦王,范睢见秦王来了,故意胡说秦国没有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以此来引起秦王注意。C.范睢面对秦王问计,为抬高自己身价,一开始故意含含糊糊地三问不答,后来又只说外事不提内政,在秦王再三请求之下,他才对秦王纵论天下大势。

D.范睢认为穰侯越过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刚、寿两地不是好计策,他建议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攻取中原之地来控制天下枢纽,从而完成称霸大业。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2)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4.(3分)A(阴:秘密。)

5.(3分)D(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A.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修饰; B.都是介词,前一个译为“对”;后一个译为“到”;C.前一个是介词,译为“凭借”,后一个是连词,译为“因为”。)

6.(3分)C(范睢不是“为抬高自己身价”,而是试探秦王是否真心,以免多言招致祸患。)7.(10分) (1)(5分)秦王隐约听到他的话,便屏退身边侍从,跪着请求说:“先生用什么指教我?”(“微”“屏”“跽”“何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5分)诸侯看到齐国征战疲劳困乏,便起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使齐国近于灭亡,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却使韩、魏两国得益。

(“罢敝”“破”“几”“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起初,魏国人范睢随从中大夫须贾出使到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善辩的口才,私下赠给他钱财。须贾以为范睢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便向魏国相国魏齐告发。

魏齐发怒,下令鞭打范睢,折断了范睢的肋骨。范睢只好装死,被人用竹席卷着放到厕所里。

范睢对看守说:“你放出我,我必有重谢。”看守请示扔掉席中死人,魏齐醉答:“可以。”

范睢得以逃出。事后魏齐后悔,又叫人去寻找范睢。

魏国人郑安平安排范睢逃亡藏匿起来,改换姓名叫张禄。秦国谒者王稽出使到魏国,范睢深夜求见王稽。

王稽秘密带他上车。

文言文,阅读,丛兰传

3.麻烦语文学霸看一下这个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