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文言文
1.求翻译《资治通鉴》里的一段文言文
章帝便下诏决定:“江海所以成为百川的首领。
企业决策者很有必要研究《资治通鉴》,是由于其地势低下。汉朝略受委屈,君臣的名分已确定。
……现命令度辽将军兼中郎将庞奋,用加倍的价格赎买南匈奴所抢夺的俘虏和牲畜,又有什么危害?何况如今汉朝与北匈奴,一如惯例。”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亡实践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人君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归还给北匈奴。
而南匈奴曾杀敌擒虏,应当论功行赏,就是精讲《资治通鉴》的!武汉大学近期有一个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的高级研修班。如果企业高管没有时间去精读这本书,那么选择报这样的一个班去进修也是明智之选。
2.翻译古文资治通鉴
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唐太宗说:“你们都认为封禅是帝王盛事,我却不这么想。如果天下安定,家给人足,即使不搞封禅大典,又有何妨?从前秦始皇搞封禅,汉文帝未搞封禅,后世不认为汉文帝不及秦始皇。
而且向天地拜祭,何必非得上泰山之顶,封几尺高的土,就表达诚敬了么?”群臣仍然请唐太宗搞封禅大典。唐太宗快要同意了,只有魏征一人认为不可。
唐太宗说:“你不要我封禅,是因为功尚不高吗?”答:“高啊!”问:“德不厚吗?”答:“厚啊!”问:“中国不安定吗?”答:“安定了啊!”问:“边境不服吗?”答:“服了啊!”问:“年成不丰吗?”答:“丰收了啊!”问:“没有符瑞么?答:“有了啊!”问:“如此说来,为何不能封禅?”魏征答道:“陛下您虽有上述六条,然而继承隋末大乱之后,人口未恢复,粮仑尚空虚,而封禅大典、车驾成千上万,一路住宿、吃饭的费用,不容易办。而且封禅之时,外国使节都来祝贺,边境酋长都带侍从,现今伊州、洛阳以东,一直到海州、泰山的路途上,人烟稀少,杂木丛生,这等于引外国人到内地,看到我们的虚弱。
况且来者必给赏赐,赏赐达不到来者的期望,给了下次还要给,都用老百姓的劳苦为代价,好虚名求实祸。恳请陛下考虑去还是不去?”恰巧遇上南北几州发大水,封禅之事遂挂起来不提了。
3.《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文中有好几处:"而谓之揽权",意思都是一样:才叫做加强中央集权.
臣劝陛下加强中央集权这件事,不是想让陛下像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那样的做法,(我没说)那样才叫加强集权;也不是想让陛下像隋文帝那样吃着饭也来处理政务,(我也没说)那样才叫加强中央集权,也不是要皇上您像唐德宗一样什么事都亲自过问,连宰相都不用。也不是要您像精通治理官吏、把什么事都查明、总施仁恩的唐宣宗。我觉得皇上您应该通过处理过去的事(指坏事),而防止没有发生的坏事,使奖罚之权收归皇上一人手中,不到于把这种权利移到下面的人的手中。臣希望陛下以正身(既行事作别人的表率)为集权的根本,而又把重用有才之士作为集权的辅助,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把加强中央集权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那么我所求的都得到,所希望的都如意了,即使是国家大政方针,天下大事,都可以不用声色地处理了。
完了,希望能成为最佳答案。
4.《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文中有好几处:"而谓之揽权",意思都是一样:才叫做加强中央集权.臣劝陛下加强中央集权这件事,不是想让陛下像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那样的做法,(我没说)那样才叫加强集权;也不是想让陛下像隋文帝那样吃着饭也来处理政务,(我也没说)那样才叫加强中央集权,也不是要皇上您像唐德宗一样什么事都亲自过问,连宰相都不用。
也不是要您像精通治理官吏、把什么事都查明、总施仁恩的唐宣宗。我觉得皇上您应该通过处理过去的事(指坏事),而防止没有发生的坏事,使奖罚之权收归皇上一人手中,不到于把这种权利移到下面的人的手中。
臣希望陛下以正身(既行事作别人的表率)为集权的根本,而又把重用有才之士作为集权的辅助,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把加强中央集权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那么我所求的都得到,所希望的都如意了,即使是国家大政方针,天下大事,都可以不用声色地处理了。完了,希望能成为最佳答案。
5.司马光《资治通鉴》古文解释
原文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 臣司马光曰: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
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
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一败涂地。
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儿便宜救不了致命之伤,所得到的远远少于失去的,这岂不令人痛心!当年齐桓公不违背曹沫以胁迫手段订立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弃与山野之人打猎的约会,秦孝公不收回对移动木杆之人的重赏,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尚称不上完美,而公孙鞅可以说是过于刻薄了,但他们处于你攻我夺的战国乱世,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之时,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一统天下的当政者呢。
6.文言文 《资治通鉴》翻译
文言文是外语吗?。。
郑文贞公魏征卧病在家,皇上派遣使者慰问,赏赐药品,往来不绝。又派了中郎将李安俨住在魏家,以便随时将病况上报。皇上又和太子一起到他家,指名衡山公主将许配给他的儿子魏叔玉。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征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魏征的妻子裴氏说:“魏征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她婉言推托没有接受,而用布蓬车载运棺柩去埋葬。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皇上亲自撰写了碑文,并亲笔往石碑上写。皇上对魏征思念不止,跟左右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到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魏征去世了,我丢掉了一面镜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