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逻辑(文言文中的连词一般存在哪几种逻辑关系?)

1.文言文中的连词一般存在哪几种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 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主要有“及、则、与、而、且、既……且……”等,可译为“和、而且”等。

如: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蜩与学鸠笑之。《庄子•逍遥游》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 士。

《过秦论》 (2) 选择关系 表选择关系的连词主要有“或、其、非……则……”等,可译为“或者、还是” 等。如: 蛟或浮或没。

《周处》 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 民遗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晏子春秋》 (3) 递。

进关系 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主要有“而、且、非独……、尚……况……”等,可译为“而 且、何况”等。如: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陈情表》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4) 承接关系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主要有“而、以、则、遂、即、于是、然后”等,可译为“就、才、便”等。

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

《鸿门宴》 (5)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主要有“但、而、然、则、顾”等,可译为“但是、不过、却” 等。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 (6) 目的关系 表目的关系的连词主要有“以、为、因、是故”等,可译为“因为、所以”等。 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假设或让步关系 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主要有“若、苟、使、则、向使、假令、藉第令”等,可译为 “如果、假设、即使”等。

如: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8) 修饰关系 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主要有“而、以” 等,可译为“地”或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 《荀子•劝学》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9) 条件关系 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主要有“无、苟、非”等,可译为“无论、只要、除非”等。如: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出师表》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 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

文言文逻辑顺序,文言文逻辑分析,文言文逻辑题

2.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3)予 / 尝求 / 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4)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5)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 (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7)鹏之 /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 逍遥游》) (8)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9)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 (10)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11)然则 /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12)故 /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13)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捕蛇者说》)。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 至若春和景明 若夫淫雨霏霏 然则北通巫峡 诚宜开张圣廷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 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 ④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

文言文逻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