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在线朗读(初中文言文)
1.初中文言文
1、鸡犬相闻——挑花源记 2、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3、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5、水波不兴——核舟记 6、寻病终——挑花源记 7、遂至承天寺寻张杯民——记承天寺夜游 8、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故虽有名马——马说 11、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12、所识穷乏老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14、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16、今其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初中二年级文言文核舟记朗诵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chǎng)者为舱,篛(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3]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3.初中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朗读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一般情况下你只要放开自己的感觉,用一种自己觉得最顺口的节奏去读,就能体会到停顿了,然后在根据详细的用词结构仔细的划分一下就ok可,我举个例子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个划分的方法,凭感觉读就有显现出来了,并且你可以具体的看看他的语句构成和结构,每个划分基本是表示一个小部分的意思,最容易检查你是否划分错误的方法就是看看根据这个节奏读这段话会不会改变它应有的意思。比如,我划分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面这个划分你会发现它的语句构成结构完全被划分搅乱了。首先,两小句被划分出来的先天和后天连起来读就有一种和人的出生有关的先天,和后天的意思,一看就知道和原句要表达的意思背道而驰了。继而后面的下之忧而更是不明所以,毫无意思可言,显而易见,明显划分错误了。
所以划分只需要自己放松的去感觉就能做到的。更精准的测验是对是错,只要看看划分后的句子的每个小部分的意思是不是因为被划分而搅乱。如果没有,读起来感觉又很顺,那就没错了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4.初中语文文言文集锦
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翻译下面的句子。(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2.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衰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济,船破,皆游。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4.七录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1.如是者六七始已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下面的句子。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6.曾参教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解释下列句子。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解释下列句子。
1.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8.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9.苛政猛子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