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见知交文言文阅读答案(患难见知交文言文阅读答案)
1.患难见知交 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括号内为解释):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望尘者接踵于道。(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及罢归(免职),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改观(改变态度)。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死)于客(外地)邸(旅舍,客店)。两孙孤立,菌次哀振(同“赈”,救济)之,抚其幼者如子,字(嫁)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译文: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鉴赏评点: “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赵洞门当官时,门庭若市;被免职后,门前车马稀;当再次被起用,门前车马又络绎不绝。这真像是一幕闹剧,世态炎凉尽在其中。而大千世界也不尽然,吴菌次就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他对赵洞门的升迁始终如一。特别是赵洞门和儿子亡故后,他更是把赵的小孙子视同自己的儿子。吴菌次的这种品质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心得体会:只有处在困境中才会了解知交的真面目;只有身处困境的时候,才能真正了解到朋友之间的交情有多深厚。
2.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
(1)赵洞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行的只有三几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只有吴菌次每次落落大方,气质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失去儿子而悲痛,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门:人名。(2)辐辏:形容人和物聚集像车辅集中于车毂上一样。(3)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4)罢归:免职。(5)欣戚:欣,富贵;戚,失势。(6)改观:改变态度。(7)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8)殁:死。(9)客邸:外地旅舍,客店。(10)振:通“赈”,救济。(11)字:嫁。(12)寻:不久。(13)及:等到······的时候(14)望尘者:拜访的人。、我们对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被那些阿谀奉承,拍马屁的人花言巧语所蒙蔽。2、做人要正直、光明磊落,要像文中的吴菌次那样不因别人有势力就奉迎,也不因别人不得势而冷落别人。
3.《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患难见知交 原文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còu),望尘者接踵于道。
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独吴薗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也。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mò)于客邸(dǐ)。两孙孤立,薗次哀而振之,抚其幼者如子,字以爱女。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选自《今世说》) 1。
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组是:( 和 );( 和 )(4分) A。 不以欣戚改观 B。
以中有足乐者 C。字以爱女 D。
以塞忠谏之路也 E。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F。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G。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
翻译句子。(2分) 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
3。“ ”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2分) 4。 该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 。
(2分) 参考答案 1。 A B(因为) ;C F(把)(4分) 2。
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在外地客寓。 (2分) 3。
答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2分) 4。
对比(2分) 译文 赵洞门作为御史大夫,门前车马汇集,前来拜访,献媚他的人络绎不绝。 等到他被免官归里,离开京城时,为他送行的人三三两两。
不久后,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人们又像当初那样前来拜访。当时只有吴薗次一个人光明磊落,不因赵洞门富贵还是失势而改变对他的态度。
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赵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帮助我们家。 ”没多久,友沂早逝,赵洞门也因失去儿子而悲痛,死于客居外地的府邸。
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薗次哀伤地救济他们,把小的那个孙子当儿子一样抚养,他又把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他。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1] 鉴赏评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赵洞门当官时,门庭若市;被免职后,门前车马稀;当再次被起用,门前车马又络绎不绝。这真像是一幕闹剧,世态炎凉尽在其中。
而大千世界也不尽然,吴薗次就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而改变对他人态度的人,他对赵洞门的升迁始终如一。 特别是赵洞门和儿子亡故后,他更是把赵的小孙子视同自己的儿子。
吴薗次的这种品质确实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品质。 注释 (1)赵洞门:人名。
(2)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后形容人和物聚集像车辅集中于车毂上一样。 (3)望尘者:拜访的人。
(4)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 (5)于:在。
(6)及:等到。 (7)罢归:免职。
(8)欣戚:欣,富贵;戚,失势。 (9)改观:改变态度。
(10)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 (11)殁:死。
(12)客邸:外地旅舍,客店。 (13)振:通“赈”,救济。
(14)字:嫁。 (15)寻:不久。
(16)咸:全,都。 感悟 1、我们对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被那些阿谀奉承,拍马屁的人花言巧语所蒙蔽。
2、做人要正直、光明磊落,要像文中的吴薗次那样不因别人有势力就奉迎,也不因别人不得势而冷落别人。 以上就是查字典诗词网小编整理的“《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查字典诗词网,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随时和小编交流探讨qq:2757920787,也可以加入查字典诗词群486142169,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参考讨论。
4.患难见知交 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括号内为解释):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望尘者接踵于道。(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及罢归(免职),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改观(改变态度)。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死)于客(外地)邸(旅舍,客店)。两孙孤立,菌次哀振(同“赈”,救济)之,抚其幼者如子,字(嫁)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译文: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鉴赏评点: “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赵洞门当官时,门庭若市;被免职后,门前车马稀;当再次被起用,门前车马又络绎不绝。这真像是一幕闹剧,世态炎凉尽在其中。而大千世界也不尽然,吴菌次就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他对赵洞门的升迁始终如一。特别是赵洞门和儿子亡故后,他更是把赵的小孙子视同自己的儿子。吴菌次的这种品质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心得体会:只有处在困境中才会了解知交的真面目;只有身处困境的时候,才能真正了解到朋友之间的交情有多深厚。
5.求患难见知交的文言文详解
作者介绍作者:〔清〕王晫王晫,初名斐,字丹麓,号木庵,自号松溪子,浙江钱塘人。
生于明末,约生活于清顺治、康熙时。顺治四年秀才。
旋弃举业,市隐读书,广交宾客。工于诗文。
所著有《遂生集》十二卷、《霞举堂集》三十五卷、《墙东草堂词》及杂著多种。编辑本段原文赏析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còu),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薗(yuan)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也。
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mò)于客邸(dǐ)。
两孙孤立,薗次哀振之,抚其幼者如子,嫁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选自《今世说》)编辑本段译文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行的只有三五个人。
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只有吴薗次显得孤高,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
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为失去儿子而感到万分悲痛,死于外地的旅馆。
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薗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编辑本段鉴赏评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赵洞门当官时,门庭若市;被免职后,门前车马稀;当再次被起用,门前车马又络绎不绝。这真像是一幕闹剧,世态炎凉尽在其中。
而大千世界也不尽然,吴薗次就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他对赵洞门的升迁始终如一。特别是赵洞门和儿子亡故后,他更是把赵的小孙子视同自己的儿子。
吴薗次的这种品质确实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品质。 注释 (1)赵洞门:人名 (2)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
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 (3)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 (4)罢归:免职 (5)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6)改观:改变态度 (7)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 (8)殁:死 (9)客邸:外地旅舍,客店 (10)振:同“赈”,救济 (11)字:嫁(12)寻:不久(13)及:到了 (14)望尘者:拜访的人。
6.文言文《患难见知交》的译文
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
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
当时独有吴菌次显得孤高,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
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为失去儿子而感到万分悲痛,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
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