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旦夜而起以诗会友文言文(临川汤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1.临川汤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译文: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
从小聪慧过人,卓尔不群。体格挺拔,眉清目秀。
见到他的人称赞说:“汤家有这样的孩子。”五岁能写文对诗。
考验他时就会作答,再考验他还会作答。考验多次没有为难的神情。
13岁时参加督学公试,补为弟子员。每次考试一定会在同类中称雄。
庚午年在乡间被举荐,年龄也就二十岁。见的人又再次啧啧称赞:“这是汗血宝马一样的人,可以达到日行千里的才能,不是只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上小步走的人。”
丁丑年参加会试,张居正派他的党羽用中举来引诱他,但是先生不答应。说:“我不敢像女子一样失去贞洁。”
先生虽然是一个老孝廉,但是更加的名声鹊起,天下的人更把拜望他当做幸运。等到癸未年间考中进士,张居正已经去世了,那些依附的人都离开了。
先生于是叹息:“假设我因为依附被任用,不也会因为依附而失败吗?”当时辅佐蒲州、苏州两个人,他们的孩子都考中进士,是同师受业之友。于是他们想要邀请他入幕,用选任馆职来答谢他,但是先生全都不答应,也像当时拒绝张居正时的原因一样。
因为喜欢留在山川,请求做南太常博士。到任后就关上门足不出户,没有一点做官的想法。
打开书,像书虫一样沉浸其中,每天到了深夜读书声也不停。家人笑话他说:“老博士看书干什么?”他说:“我读我的书,不管是不是博士。”
不久,凭借博士调任南祠部郎。部里虽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先生对待职责非常谨慎。
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阻塞言路,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待了很久,又调转为遂昌令。
又因为矿产的税务有很多错误,与计吏一同上京之时,便向吏部尚书请求辞官回家。虽然主爵、典选、御史大夫都挽留他,但先生却义无反顾,辞官隐居而去不可挽回。
在家中,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的仪仗往往停满了巷子,但是他不邀请迎接。就算是有当时的大事,不是引起公愤的事情不会谈论。
别人劝他请托说情拉关系。他说:“我不能拿着我的脸面和口舌去博取金钱,做不知道后人怎么评论的事情。”
指着床上的书说:“有这些就不贫困。”先生没有不读的书,尤其擅长研究《文选》,合上书背诵,不错一个字。
对于诗文没有不模仿写作的,尤其精通西京六朝青莲少陵这些人的文风。先生又把剩余的部分写成传奇,像《紫箫》、《还魂》这些剧本,水平确实是超出所有人。
每写完一个曲子,让小史歌唱,自己为他应和,歌声响震天际。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神仙。
先生和我约定游览灵岩虎丘的山川,却不能筹办三个月的粮食,犹豫着放弃了。但是先生不说自己贫困,别人也不知道他贫困。
先生难道不是坚信自己的本心吗?我即使是给他拿着马鞭赶车,也是高兴钦慕的。
2.《“南宫生,吴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
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
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 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
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
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
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饮,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
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
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
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
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
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
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
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
⑤周彝: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
⑦钟、王:钟繇、王羲之。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壮,见天下大乱 逮:等到 B.时藩府数用师 师:军师C.使酒人恶能勇 恶:怎么 D.辄令削牍疏所乏 疏:分条陈述7.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明旦因客诣生谢 / 蒙故业,因遗策 B.日游其间以自娱 / 樊哙侧其盾以撞C.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 故遣将守关者 D.久之,稍厌事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宫生年轻时喜爱侠义,好交朋乐友,对财物看得很轻,这一品质一直保持到老年。
B.南宫生壮年时本想趁天下大乱建功立业,但由于道路堵塞,又无豪杰赏识,最后只能打道回府。C.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D.作者表现南宫生的“奇”,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很生动,所以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9.用“/”做标记给下面句子划分句读。
(3分)歆 慕 静 退 时 赋 诗 见 志 怡 然 处 约 若 将 终 身。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 (3分)译文 ⑵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
(3分)译文 ⑶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 (4分)译文。
3.戴名世的乙亥北行日记及译文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拓展资料:
《乙亥北行日记》是清代文人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
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像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
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有话则不嫌其详,无话则一笔带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
节选的这则日记所展示的生活跟《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极为相似,两文都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其中男女老少都生活得安逸自足。甲文中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这样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怎不令作者向往?
乙文中这家的男人在挑粪浇菜园,女人在井边打水洗衣服。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树枝叶葱茏茂盛,小孩子在嬉笑玩乐,不时有鸡鸣狗叫声传来。真是一幅闲适安逸的农家乐图景。作者面对这幅图景,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一家中,的确有万物各得其所的真谛,很遗憾自己远远不如他们安适。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乙亥北行日记
4.古文翻译~
孔子说:“可以使人终日津津有味不知疲倦的不就师学习才能如此吗?一个人的身体再强壮时不足以令人看得起的,勇力再大是不足以自豪的,祖先与族姓在尊贵也是不足以夸耀的,但是可以使自己闻名四方连诸侯也都知道的,不就是只有靠努力学习才能如此吗?”诗经说:“不超越本分不败亡,都是因为遵守了旧的制度”,这不就是说的学习吗?
孟子说:“规矩,是方圆的表率;圣人,是人伦的表率。要当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要做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者都是效法的尧舜而已。不按照舜辅佐尧的做法来辅佐君主,就是不尊敬自己的君主;不按照尧管理百姓的做法来管理百姓,就是残害百姓。孔子说:‘道有两种,仁和不仁而已。’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灭;不厉害,就会自身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谥号为‘幽’、‘厉’,就算有孝子贤孙,一百代也改不了这个谥号。《诗》上说:‘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就是这个意思。
5.翻译文天祥传的古文,急
德佑年初,江上战事报急,诏告天下保护皇上。
文天祥捧着诏书泪流满面,派陈继传发到郡里各路豪杰,并且联合溪峒一带的少数民族,派遣方兴在吉州召兵,各路豪杰全部积极响应,有万余人之多。这事传开,文天祥被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
他的朋友劝他说:“现在元军三路进逼,已经攻破了京郊地区,快到内地了。您用这万余人的乌合之众对抗,无异赶着一群羊和猛虎相搏!”文天祥说:“我也知道这样的结果。
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到了危急的时候,向天下征兵求救,而没有一个人一匹马愿意应战,我最痛恨的就是这样了。所以不考虑自己的力量,只是想用自己的生命殉国。
这样天下忠义之士就会有人听到我这样而跟我一起揭干而起的。有道义的人会出谋划策,人多了才会有效果,这样大宋江山还可以保住。
6.求,翻译文言文
原文出自荀子的一段话:“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翻译为:所以说:“根据近世来了解远古;从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由隐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原文: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1)。”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翻译为: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说:“古今情况不同,古今之所以治乱者,其道不同。”于是一般群众就被他们搞糊涂了。那所谓一般群众,是才性愚昧而说不出道理、见识浅陋而不会判断是非的人。他们亲眼看见的东西,尚且可以欺骗他们,更何况是那些几千年前的传闻呢!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就是近在大门与庭院之间的事,尚且可以欺骗人,更何况是几千年之前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