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文言文阅读(罗刹海市的文言文)
1.罗刹海市的文言文
一少年乘骏马来,市人尽奔避,云是“东洋三世子。”
世子过,目生曰:“此非异域人。”即有前马者来诘乡籍。
生揖道左,具展邦族。世子喜曰:“既蒙辱临,缘分不浅!”于是授生骑,请与连辔。
乃出西城,方至岛岸,所骑嘶跃入水。生大骇失声。
则见海水中分,屹如壁立。俄睹宫殿,玳瑁为梁,鲂鳞作瓦,四壁晶明,鉴影炫目。
下马揖入。仰视龙君在上,世子启奏:“臣游市廛,得中华贤士,引见大王。”
生前拜舞。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
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生稽首受命。
授以水晶之砚,龙鬣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生立成千余言,献殿上。
龙君击节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矣!”遂集诸龙族,宴集采霞宫。酒炙数行,龙君执爵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
先生倘有意乎?”生离席愧荷,唯唯而已。龙君顾左右语。
无何,宫女数人扶女郎出,佩环声动,鼓吹暴作,拜竟睨之,实仙人也。女拜已而去。
少时酒罢,双鬟挑画灯,导生入副宫,女浓妆坐伺。珊瑚之床饰以八宝,帐外流苏缀明珠如斗大,衾褥皆香软。
天方曙,雏女妖鬟,奔入满侧。生起,趋出朝谢。
拜为驸马都尉。以其赋驰传诸海。
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争折简招驸马饮。生衣绣裳,坐青虬,呵殿而出。
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马上弹筝,车中奏玉。
三日间,遍历诸海。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
宫中有玉树一株,围可合抱,本莹澈如白琉璃,中有心淡黄色,稍细于臂,叶类碧玉,厚一钱许,细碎有浓阴。常与女啸咏其下。
花开满树,状类薝葡。每一瓣落,锵然作响。
拾视之,如赤瑙雕镂,光明可爱。时有异鸟来鸣,毛金碧色,尾长于身,声等哀玉,恻人肺腑。
生闻之,辄念故土。因谓女曰:“亡出三年,恩慈间阻,每一念及,涕膺汗背。
卿能从我归乎?”女曰:“仙尘路隔,不能相依。妾亦不忍以鱼水之爱,夺膝下之欢。
容徐谋之。”生闻之,涕不自禁。
女亦叹曰:“此势之不能两全者也!”明日,生自外归。龙王曰:“闻都尉有故土之思,诘旦趣装,可乎?”生谢曰:“逆旅孤臣,过蒙优宠,衔报之思,结于肺腑。
容暂归省,当图复聚耳。”入暮,女置酒话别。
生订后会,女曰:“情缘尽矣。”生大悲,女曰:“归养双亲,见君之孝,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何用作儿女哀泣?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何必旦夕相守,乃谓之偕老乎?若渝此盟,婚姻不吉。
倘虑中馈乏人,纳婢可耳。更有一事相嘱:自奉衣裳,似有佳朕,烦君命名。”
生曰:“其女耶可名龙宫,男耶可名福海。”女乞一物为信,生在罗刹国所得赤玉莲花一对,出以授女。
女曰:“三年后四月八日,君当泛舟南岛,还君体胤。”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宝,授生曰:“珍藏之,数世吃着不尽也。”
天微明,王设祖帐,馈遗甚丰。生拜别出宫,女乘白羊车。
送诸海涘。生上岸下马,女致声珍重,回车便去,少顷便远,海水复合,不可复见。
生乃归。 自浮海去,家人无不谓其已死;及至家人皆诧异。
幸翁媪无恙,独妻已去帷。乃悟龙女“守义”之言,盖已先知也。
父欲为生再婚,生不可,纳婢焉。谨志三年之期,泛舟岛中。
见两儿坐在水面,拍流嬉笑,不动亦不沉。近引之,儿哑然捉生臂,跃入怀中。
其一大啼,似嗔生之不援己者。亦引上之。
细审之,一男一女,貌皆俊秀。额上花冠缀玉,则赤莲在焉。
背有锦囊,拆视,得书云:“翁姑俱无恙。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结想为梦,引领成劳。
茫茫蓝蔚,有恨如何也!顾念奔月姮娥,且虚桂府;投梭织女,犹怅银河。我何人斯,而能永好?兴思及此,辄复破涕为笑。
别后两月,竟得孪生。今已啁啾怀抱,颇解言笑;觅枣抓梨,不母可活。
敬以还君。所贻赤玉莲花,饰冠作信。
膝头抱儿时,犹妾在左右也。闻君克践旧盟,意愿斯慰。
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奁中珍物,不蓄兰膏;镜里新妆,久辞粉黛。
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独计翁姑已得抱孙,曾未一觌新妇,揆之情理,亦属缺然。岁后阿姑窀穸,当往临穴,一尽妇职。
过此以往,则‘龙宫’无恙,不少把握之期;‘福海’长生,或有往还之路。伏惟珍重,不尽欲言。”
生反覆省书揽涕。两儿抱颈曰:“归休乎!”生益恸抚之,曰:“儿知家在何许?”儿啼,呕哑言归。
生视海水茫茫,极天无际,雾鬟人渺,烟波路穷。抱儿返棹,怅然遂归。
生知母寿不永,周身物悉为预具,墓中植松槚百余。逾岁,媪果亡。
灵舆至殡宫,有女子缞绖临穴。众惊顾,忽而风激雷轰,继以急雨,转瞬已失所在。
松柏新植多枯,至是皆活。福海稍长,辄思其母,忽自投入海,数日始还。
龙宫以女子不得往,时掩户泣。一日昼暝,龙女急入,止之曰:“儿自成家,哭泣何为?”乃赐八尺珊瑚一株,龙脑香一帖,明珠百粒,八宝嵌金合一双,为嫁资。
生闻之突入,执手啜泣。俄顷,迅雷破屋,女已无矣。
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
2.罗刹海市的文言文
一少年乘骏马来,市人尽奔避,云是“东洋三世子。”
世子过,目生曰:“此非异域人。”即有前马者来诘乡籍。
生揖道左,具展邦族。世子喜曰:“既蒙辱临,缘分不浅!”于是授生骑,请与连辔。
乃出西城,方至岛岸,所骑嘶跃入水。生大骇失声。
则见海水中分,屹如壁立。俄睹宫殿,玳瑁为梁,鲂鳞作瓦,四壁晶明,鉴影炫目。
下马揖入。仰视龙君在上,世子启奏:“臣游市廛,得中华贤士,引见大王。”
生前拜舞。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
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生稽首受命。
授以水晶之砚,龙鬣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生立成千余言,献殿上。
龙君击节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矣!”遂集诸龙族,宴集采霞宫。酒炙数行,龙君执爵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
先生倘有意乎?”生离席愧荷,唯唯而已。龙君顾左右语。
无何,宫女数人扶女郎出,佩环声动,鼓吹暴作,拜竟睨之,实仙人也。女拜已而去。
少时酒罢,双鬟挑画灯,导生入副宫,女浓妆坐伺。珊瑚之床饰以八宝,帐外流苏缀明珠如斗大,衾褥皆香软。
天方曙,雏女妖鬟,奔入满侧。生起,趋出朝谢。
拜为驸马都尉。以其赋驰传诸海。
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争折简招驸马饮。生衣绣裳,坐青虬,呵殿而出。
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马上弹筝,车中奏玉。
三日间,遍历诸海。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
宫中有玉树一株,围可合抱,本莹澈如白琉璃,中有心淡黄色,稍细于臂,叶类碧玉,厚一钱许,细碎有浓阴。常与女啸咏其下。
花开满树,状类薝葡。每一瓣落,锵然作响。
拾视之,如赤瑙雕镂,光明可爱。时有异鸟来鸣,毛金碧色,尾长于身,声等哀玉,恻人肺腑。
生闻之,辄念故土。因谓女曰:“亡出三年,恩慈间阻,每一念及,涕膺汗背。
卿能从我归乎?”女曰:“仙尘路隔,不能相依。妾亦不忍以鱼水之爱,夺膝下之欢。
容徐谋之。”生闻之,涕不自禁。
女亦叹曰:“此势之不能两全者也!”明日,生自外归。龙王曰:“闻都尉有故土之思,诘旦趣装,可乎?”生谢曰:“逆旅孤臣,过蒙优宠,衔报之思,结于肺腑。
容暂归省,当图复聚耳。”入暮,女置酒话别。
生订后会,女曰:“情缘尽矣。”生大悲,女曰:“归养双亲,见君之孝,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何用作儿女哀泣?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何必旦夕相守,乃谓之偕老乎?若渝此盟,婚姻不吉。
倘虑中馈乏人,纳婢可耳。更有一事相嘱:自奉衣裳,似有佳朕,烦君命名。”
生曰:“其女耶可名龙宫,男耶可名福海。”女乞一物为信,生在罗刹国所得赤玉莲花一对,出以授女。
女曰:“三年后四月八日,君当泛舟南岛,还君体胤。”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宝,授生曰:“珍藏之,数世吃着不尽也。”
天微明,王设祖帐,馈遗甚丰。生拜别出宫,女乘白羊车。
送诸海涘。生上岸下马,女致声珍重,回车便去,少顷便远,海水复合,不可复见。
生乃归。 自浮海去,家人无不谓其已死;及至家人皆诧异。
幸翁媪无恙,独妻已去帷。乃悟龙女“守义”之言,盖已先知也。
父欲为生再婚,生不可,纳婢焉。谨志三年之期,泛舟岛中。
见两儿坐在水面,拍流嬉笑,不动亦不沉。近引之,儿哑然捉生臂,跃入怀中。
其一大啼,似嗔生之不援己者。亦引上之。
细审之,一男一女,貌皆俊秀。额上花冠缀玉,则赤莲在焉。
背有锦囊,拆视,得书云:“翁姑俱无恙。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结想为梦,引领成劳。
茫茫蓝蔚,有恨如何也!顾念奔月姮娥,且虚桂府;投梭织女,犹怅银河。我何人斯,而能永好?兴思及此,辄复破涕为笑。
别后两月,竟得孪生。今已啁啾怀抱,颇解言笑;觅枣抓梨,不母可活。
敬以还君。所贻赤玉莲花,饰冠作信。
膝头抱儿时,犹妾在左右也。闻君克践旧盟,意愿斯慰。
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奁中珍物,不蓄兰膏;镜里新妆,久辞粉黛。
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独计翁姑已得抱孙,曾未一觌新妇,揆之情理,亦属缺然。岁后阿姑窀穸,当往临穴,一尽妇职。
过此以往,则‘龙宫’无恙,不少把握之期;‘福海’长生,或有往还之路。伏惟珍重,不尽欲言。”
生反覆省书揽涕。两儿抱颈曰:“归休乎!”生益恸抚之,曰:“儿知家在何许?”儿啼,呕哑言归。
生视海水茫茫,极天无际,雾鬟人渺,烟波路穷。抱儿返棹,怅然遂归。
生知母寿不永,周身物悉为预具,墓中植松槚百余。逾岁,媪果亡。
灵舆至殡宫,有女子缞绖临穴。众惊顾,忽而风激雷轰,继以急雨,转瞬已失所在。
松柏新植多枯,至是皆活。福海稍长,辄思其母,忽自投入海,数日始还。
龙宫以女子不得往,时掩户泣。一日昼暝,龙女急入,止之曰:“儿自成家,哭泣何为?”乃赐八尺珊瑚一株,龙脑香一帖,明珠百粒,八宝嵌金合一双,为嫁资。
生闻之突入,执手啜泣。俄顷,迅雷破屋,女已无矣。
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
3.罗刹海市的注释
[1]梨园子弟:戏曲艺人。
《新唐书·礼乐志》,谓唐玄宗曾选乐工及宫女数百人,亲授乐曲于梨园。后因称演戏的场所为”梨园”,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子弟”。
[2]权子母:指经商。权,权衡。
子母,原指货币的大小、轻重,后来指利息与本钱。[3]浮海:泛海,航海。
此指到海外经商。[4]自陈所自:自己陈述来历。
所自,从哪里来。[5]望望然而去:掉头不顾而去。
《孟子·公孙丑》上:“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6]率:全,都。
诡异:怪异。[7]耳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
《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终始,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索隐》:“言俗以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8]上卿:周官制,最尊贵的诸侯臣称上卿。
《公羊传·襄公十一年》:“古者上卿下卿,上士下士,”[9]任民社:古称直接理民的地方官为“职任民社”。民社,人民和社稷。
[10]邀:获取。[11]鼎烹:美食,贵人所享。
此指贵人赐与的“残杯冷炙”。鼎,古代炊器,三足两耳。
[12]罗刹:梵语音译,意思是恶鬼。这里作为国名。
《文献通考》谓罗刹国朱发黑面,兽牙鹰爪,作市以夜,昼则掩面。[13]兴:起床。
[14]相国:宰相。[15]大夫:古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这里指位次于相国的高级官员。[16]狰狞(zhēng níng):凶恶。
指性情、行为或状貌十分可怕 [17]杀:煞;减。[18]百口解说:极力解说。
百,多。口,代指语言。
[19]执戟郎:古代警卫宫门的官员。《史记·淮阴侯列传》:“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秦汉郎宫中有中郎、侍郎、郎中等,负责执戟宿卫殿门,故称执戟郎。[20]揖;拱手为礼。
这里是尊奉的意思。[21]须卷(quán 拳)如猬:胡须密集象刺猬。
卷,弯曲。[22]貌类夜叉: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貌类如夜叉”。
[23]腔拍恢诡:腔调和节奏都很特别。恢诡,离奇。
[24]扼腕:紧握己腕,表示惋惜。[25]易面目图荣显:改换面貌来谋取荣华显贵:指迎合世俗所好,换取功名利禄。
易,改变。[26]当路者:居于要职的人,指掌握政权的官员。
《孟子·公孙丑》:“夫子当路于齐。”[27]婆娑:形容舞姿;此指起舞。
弋阳曲:南曲腔调的一种,明清时代流行于江西弋阳,故名。《顾曲麈谈》谓弋阳腔是“俗腔”,昆山腔是“雅乐”。
马骥唱俗腔,罗刹国王却认为是“雅乐”;这说明罗刹国雅俗颠倒。[28]倾倒:佩服。
[29]交章:纷纷上奏章。[30]召以旌节:派人持旌节去召见他。
古礼,君有所命,召唤大夫用旌、旃。旌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和五彩鸟羽,古代出使者持之,以为凭证。
[31]治安之道:治国安邦的法则。[32]委曲:原原本本地。
[33]离宫:别宫。古时帝王于正式宫殿之外,别筑官室,供随时游处,称“离宫”。
[34]靡靡之音:淫靡的乐曲;本指俗腔,而罗刹国好之,视为雅乐。[35]拜:授官。
下大夫:古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大夫,大夫分上中下三等。[36]时与私宴:经常参加皇帝的家宴。
与,参与。[37]百执事:犹言百官。
《书·盘庚》:“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执事,指各部门专职人员。
[38]憪(xiàn)然:不安的样子。[39]乞休致:请求辞宫家居。
清制,自陈衰老而批准休致的,称“自请休致”;非自己所请,谕旨令其休致的,称“勒令付致”。[40]休沐:休息沐浴;指短期休假。
汉制,吏五日一休沐;唐代十日一体沐。[41]乘传:乘驿站的传车。
传,传车,古代驿站的公用车辆。马骥付沐,得用传乘,可见深得国王恩宠。
[42]鲛人:神话传说,谓南海有鲛人,善纺织,所织薄纱叫“鲛绡”;鲛人常哭泣,其泪则凝为珠,见《博物志》和《述异记》。[43]贸迁:贸易。
[44]敌楼:城楼。云汉:天河,这里指高空。
[45]世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妻所生之子。[46]前马者:在马前开路的人。
[47]具展:一一陈述。邦族:籍贯与姓氏。
[48]玳瑁为梁:以玳瑁为饰的屋梁。玳瑁,龟类动物,背甲光亮,可作装饰。
[49]拜舞:跪拜舞蹈。舞蹈,占朝仪之一。
[50]衙官屈宋:意思是超过屈原、宋玉。《续世说》谓杜审言曾自夸:“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书迹合得王羲之北面。”
衙官,唐代刺史的属官。以屈原、宋玉为其衙官,是说自己的作品压倒屈、宋。
[51]椽笔:如椽之笔,比喻能写文章的大手笔。赋海市:写一篇描写海市的赋。
赋,文体名,这里指作赋。[52]珠玉:比喻美好的文章。
[53]水精:即水晶。[54]龙鬣(liè列)之毫:用龙的鬣毛制成的笔。
[55]击节:抚手或拍板以调节乐曲,表示激赏。这里指赞赏。
[56]离席:离座站起,表示恭敬。愧荷:以自愧的心情表示感激。
[57]佩环:佩和环都是古时佩在身上的玉饰。[58]双鬟:指幼婢。
古时幼女结双鬟。[59]副宫:旁宫。
[60]八宝:指金银、珍珠、玛瑙等各种珠宝。[61]流苏:用彩丝或鸟羽做成的垂缨。
[62]驸马都尉:宫名,汉武帝时置,掌副车之马,秩二千石,多以宗室及外戚诸公子孙担任。魏晋以后,帝婿例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皆非实职。
[63]员:派专人。[64]驾青虬(qiú 求);驾驭青虬拉的车子。
《离骚》:“驷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王逸注:“有角曰龙,。
4.聊斋2有个罗刹海市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罗刹】 梵语ra^ks!asa。
恶鬼之名。又作罗刹娑(罗刹婆为误写)、罗叉娑、罗乞察娑、阿落刹娑。
意译为可畏、速疾鬼、护者。女则称罗刹女、罗叉私(梵ra^ks!asi^,又作罗刹斯)。
乃印度神话中之恶魔,最早见于梨俱吠陀。 相传原为印度土著民族之名称,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遂成为恶人之代名词,演变为恶鬼之总名。
男罗刹为黑身、朱发、绿眼,女罗刹则如绝美妇人,富有魅人之力,专食人之血肉。相传在楞伽岛(即锡兰)中,即有罗刹女国,此于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九、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七、慧琳音义卷七等均有记载。
又罗刹具神通力,可于空际疾飞,或速行地面,为暴恶可畏之鬼。 此外,罗刹亦为地狱之狱卒,职司呵责罪人。
又称阿傍、阿傍罗刹、阿防、旁。其形状有多种,或牛头人手,或具有牛蹄,力气甚大,或为鹿头、羊头、兔头等。
以上各类恶鬼性质之罗刹,于诸经中,偶亦转变成佛教之守护神,称为罗刹天,乃十二天之一。 彼等呈神王形,身披甲胄,手上持刀,跨骑白狮。
又如十罗刹女即法华经陀罗尼品所说之守护神。 在密教,于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中,有罗刹众及女罗刹;于胎藏现图曼荼罗之外院西南隅有罗刹天,左右共有四童子,右侧二位为罗刹童男、罗刹童女。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大智度论卷十六、慧琳音义卷二十五、慧苑音义卷下、大唐西域记卷十一〕 【罗刹国】 梵名Ra^ks!asi^-dvi^pa。为食人罗刹所居之处。
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六下):‘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 ’又慧琳音义卷七亦谓海岛中有罗刹女国。
据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七、大唐西域记卷十一僧伽罗国条所载,罗刹女国即指锡兰岛(又称楞伽岛)。盖锡兰为罗刹住处之说,系源于古印度史诗罗摩耶那(梵Ra^ma^yan!a),谓罗摩(梵Ra^ma)为救回其妃私多(梵S/i^ta^),攻陷楞伽岛,杀罗刹鬼王逻伐拏(梵Ra^van!a)之故事而来。
〔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九‘五百比丘因缘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
5.《海市》的文言文及翻译,注释
在登州的海上,有时候会出现云雾空气,象宫殿居室、台阁景观、城墙垣堞、人物、车马、楼屋顶盖,(都)清晰可见,把它(这种景象)叫做“海市”。
有人说:“(这是)蛟龙吐气而形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的。
欧阳文忠曾经到河朔去出使,路过高唐县,在驿馆的房屋中夜间听到有鬼神从天空而经过,车马人畜的声,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说的非常详细,这里不详细摘录了。询问本地的老人,说:“二十年前曾在白天路过这个县,也清楚可以看见人与物。”
当地人也称这(种景象)为“海市”。同登州所看见的大致上相同。
6.罗刹海市(节选)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生路漫漫,我们选择宏伟的目标,毅然奋进.在前进中我们披两肩霜花,洒一路豪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优美的乐章.选择,我们愿选择美丽的人生. 花儿面对更替变换的四季选择绿意盎然的春天,青松面对辽阔的大地选择峻峭悬崖,腊梅面对大地选择了冰天雪地的北国,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与众不同的精灵们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选择. 智者信仰着真理选择桀骜不驯,勇者渴望超越选择了奋斗不息,善者祈祷和平选择了舍生取义.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选择,但无论是什么选择,我们都要让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择一颗炽热的心,可广交天下之友;择一颗平和的心,可以享受“采菊东篱下”的悠闲;择一颗博爱的心,可挑起万家忧乐的重任;择一颗不凡的心,可以作出惊世的创举.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选择了归园田居,享受着“飞鸟相与还”的乐趣;孟子面对生与义,主张“舍生取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正义观.今天不少的大学毕业生,一走出校门便选择了落后的西北地区,这是他们的有价值的选择,是无悔的青春心。
7.聊斋志异2之罗刹海市简介和结局
简介:罗刹海市讲述的是男主人公马骥性格孤傲清高,怀材不遇而愤世嫉俗,拒人千里却心地善良。龙女小乔纯真无邪爱上马骥更是不惜自残身体,以身上龙鳞喂马骥。
马骥从此脱胎换骨,文思敏捷、文采不凡,成功地技压状元!后经历官场官场丑恶一面,徐彪成为官场清泉;容颜已毁的清荷为恢复美貌,用尽方法,受尽折腾,更令老叟不断寻龙,老叟疲于奔命,却一无所获。
终于马骥发现龙宫世界乃真正世外桃园,与小乔居于天国海市,过神仙美眷生活。
结局:徐彪考官,成为官场清泉。清荷为老叟误伤,毁容颜,清荷为回复美貌,用尽方法,受尽折腾,更令老叟不断寻龙,老叟疲于奔命,一无所获。小乔、马骥回龙宫。马骥发现龙宫世界,才是真正世外桃园,与小乔居于天国海市,过神仙美眷生活。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聊斋志异》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
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考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