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文言文(眩晕的中医辨证思路是什么)

1.眩晕的中医辨证思路是什么

辨证要点:(1)辨脏腑眩晕病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阳上亢之眩晕兼见头胀痛、面色潮红、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口苦、或见口舌燥、舌红、苔黄、脉弦等症状,常因情绪激动而诱发或加剧。脾胃虚弱之眩晕,气血不足则不能上荣于脑,头晕眼花兼有纳呆、倦怠乏力、面色恍白等症状。

脾失健运,痰湿中阻之眩晕,头晕目眩、头昏如蒙、兼见纳呆呕恶、四肢无力、或兼见耳鸣、舌淡、苔薄白而腻或滑腻、脉滑或弦滑诸症。肾精不足之眩晕,肾精不足则不能生髓充脑,眩晕多兼有头脑空虚、腰酸腿软无力、耳鸣如蝉、畏寒肢冷、。

双下肢浮肿等症状。瘀血阻窍之眩晕,兼见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等症状。

(2)辨虚实眩晕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气血亏虚、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湿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多属实证。一般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发作期多实,缓解期多虚;面白而肥为气虚多痰,面黑而瘦为血虚有火。

病久常虚中夹实,虚实夹杂。 凡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遇劳即发,伴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或面色咣白,神疲乏力,脉细或弱者,多属虚证,由精血不足或气血亏虚所致。

凡病程短,或突然发作,眩晕较重,视物旋转,伴有呕恶痰涎,头痛面赤,形体壮实者,多属实证,多由痰湿、瘀血、肝阳风火所致。 (3)辨标本眩晕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

其中阴虚多见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气血不足则见神疲倦怠,面色不华,爪甲不荣,纳差食少,舌淡嫩,脉细弱。标实又有风性主动,火性上炎,痰性黏滞,疲性留著之不同〗要注意辨别。

2.头晕乎乎 文言文翻译

芳容至孝 原文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游楚客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译文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华亭人。

他的父亲(周)文荣在楚国游历求官时客他乡在归州的官吏住处。芳容十四岁时,祖父祖母相继去世,临终时抚摸着芳容说:“怎能让你成为寻找亲人(骨骸)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闭眼。”

芳容哭泣着立下志愿,从此开始有背(父亲)遗骨回来安葬的念头。芳容认为自己的年纪快成人了,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难艰险了,于是自告奋勇说:“天下怎能有没有父亲的人!”于是在家族的宗庙里烧香说:“这次出去没有找到父亲的遗骨,就发誓再也不回来。”

自从出了都城,芳容每天无论天气如何都会赶路。时冷时热,时饥时饱。

到旅店投宿时,头晕目眩,浑身热得像火一样。第二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了。

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样子,害怕不敢让他留宿,想要把他搬运安放到附近的庙中。芳容于是说:“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药治疗,就可以痊愈。

何况我有重要的事没有完成,(请您)为我叫来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诉他。”不久里正来了,听到他的讲述后被感动,请来医生(为他治疗)。

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芳容)穿着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

有时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路到天亮。有时赤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裂开,血止不住地流。

(芳容)终于到达归州,依靠长年打杂的人指点,找到父亲的遗骨。芳容背着(父亲的)遗骨上船(回家),半个多月终于到达里门,把父亲按葬在祖墓旁,回复去世的祖父母的遗命。

头晕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