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浑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禹偁)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禹偁

【答案】【小题1】A【小题1】B【小题1】C【小题1】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 / 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1处1分)【小题1】(1)(4分)夏天适宜听落得很急的雨,有像瀑布一样的声音;冬天适宜听下得很密的雪,有像碎玉洒落一样的声音。

(2)(4分)。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

如果铺两层,就可以用二十年了。”【答案解析】【小题1】比屋:挨家挨户。

【小题1】①写小楼的构造,②写作者的穿戴,③写作者默坐时排除世俗杂念。 【小题1】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是略写【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除了把握句意之处,虚词也可帮助断句。

译文:不知明年又在什么地方,难道还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向相同,能接着修整它,希望这座竹楼永远不会朽坏。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1)得分点:其中“宜”字应该译为“适宜”“适合”之意(1分)。“有瀑布声”“有碎玉声”译为比喻句(1分),有“听”之意(1分)。

全句翻译通顺(1分)。(2)其中“闻……云”译为“听……说”(1分)。

“竹之为瓦”译为“用竹做瓦”(1分)。“重”译为“两层”(1分),全句通顺1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黄冈竹楼记王禹偁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 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户户都这样, 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在月城的西北角,女墙塌毁,野草丛生,我利用(那里的空地),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

(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平视江波,幽静辽远,(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适宜听落得很急的雨,有像瀑布一样的声音;冬天适宜听下得很密的雪,有像碎玉洒落一样的声音。

(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最适于投壶,箭声铮铮动听。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

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 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那齐云楼,落星楼,高确实是高!井干楼、丽谯楼,华丽确实是华丽!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贮藏妓女,陈列歌舞罢了,这不是诗人应做的事情,我也不屑于去做。 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

如果铺两层,就可以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丙申年又转到广陵,丁酉年又调入中书省。

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调到齐安。己亥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停,不知明年又在什么地方,难道还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向相同,能接着修整它,希望这座竹楼永远不会朽坏。 咸平二年农历八月十五记。

2.阅读甲

试题答案:小题1:(1)善良,坚持道义(0.5分) (2)通“悦”,高兴(0.5分)(3)掌管(0.5分)小题1:(1)宋有什么罪呢?(1分)(2)让其他诸侯听说这件事后,(1分)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1分)这是第三条罪状。

(1分)小题1:墨子以“借刀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之语。(1分)再以事实论说了公输盘的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而说服了公输盘。

(1分)从中可见墨子爱好和平、爱护人民的进步思想。(1分)小题1:晏子以烛邹陷国君于不义为借口,委婉指出了国君的错误。

(2分) 从中可见晏子具有正直、机智的性格特点。(2分)小题1:①坚持正义。

②要切中要害。 ③讲求方法。

④要善于表达。(每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文言文,答案,阅读

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也

【答案】【小题1】C【小题1】B【小题1】D【小题1】(1)。

(太后)下令左右扶着皇帝坐起,取水来为他洗脸,拉着他登车出行。(3分)(2)(太后)又召来皇帝让他长跪,历数他的过错。

皇帝流泪保证悔改才停止。(3分)(3)家人曾经有过错,(太后)命令使者出宫逐条列举过失,并将家人绳之以法。

(4分)【答案解析】【小题1】C项:“终”译为完成、成全。【小题1】B项:均为修饰关系连词。

A项:连词“于是”/介词“通过”。C项:连词“就”/副词“竟然”。

D项:代词/与时间词搭配,音节助词,无实义。【小题1】A项皇帝心中颇为怨恨无中生有。

B项太后是听皇帝说光宗的母亲是宫女出身而发怒的。C项“福王立即离开京城”没有根据。

【小题1】(1)“掖”1分、“盥”1分、“挈”1分(2)“召”1分、“数”1分、“已”1分(3)“尝”1分、“历数”1分、“抵”1分、语句通畅1分参考译文:孝定李太后,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亲生母亲,漷县人。 曾在裕邸侍奉明穆宗。

隆庆元年三月被封为贵妃。后生了神宗。

神宗即位后,尊号她为慈圣皇太后。原来的制度规定:天子即位,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如果有生母称太后的,那么就加封徽号来区别。

这时候,太监冯保准备向贵妃献媚,于是以大学士张居正为首在朝堂与群臣商议,尊称原皇后为仁圣皇太后,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两人)地位才没有区别。 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

张居正请李太后照看皇帝起居(代帝监国),于是搬迁居住在乾清宫。 李太后对万历皇帝要求十分严格。

皇帝有时不用心读书,就召来罚他长跪。每次设置御讲筵时,太后曾让皇帝效仿讲臣在筵席前讲解(治国之道)。

遇到上朝之时,太后在五更时分到皇帝就寝之处,呼喊“皇帝起来”,并下令左右扶着皇帝坐起,取水来为他洗脸,拉着他登车出行。皇帝侍奉太后特别恭谨,而诸位奉了太后懿旨的内臣,往往对皇帝约束得很厉害。

万历皇帝曾在西城设宴饮酒过量,命令内侍唱新歌,内侍做不到而推辞,皇帝拔剑要击杀内侍。 左右大臣劝谏,于是割下了内侍的头发。

第二天,李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传话给张居正准备奏章严厉的劝谏皇帝,并下令张居正为皇帝草拟指责自己罪过的御札。又召来皇帝让他长跪,历数他的过错。

皇帝流泪保证悔改才停止。万历六年,皇帝大婚,太后将返回慈宁宫居住。

下懿旨对张居正说:“我不能早晚教导皇帝,先生您亲自接受皇帝托孤,让他早晚接受教诲,成全先帝的临终之托。”同年三月加封尊号为宣文皇太后。

万历十年加封明肃皇太后。万历十二年同仁圣皇太后拜谒山陵。

万历二十九年加封贞寿端献皇太后。三十四年加恭熹皇太后。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太后去世,皇帝尊谥号为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和穆宗合葬于昭陵,另在崇先殿单独祭祀她。 李太后秉性严明。

万历皇帝刚执政时,委任张居正,对官吏进行综合考核以察其是否名副其实,国家日趋富强,李太后出力占大多数。 光宗尚未册封太子之时,给事中姜应麟等人上疏进谏被皇帝贬谪,太后听说这件事后不高兴。

一天,皇帝入宫拜见太后,太后问起这件事的原因。皇帝说:“他是都人的儿子。”

太后听闻后大怒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皇帝惶恐,伏在地上不敢起来。内廷称宫人叫做“都人”,李太后也是从宫人的身份被封贵妃的,所以这么说。

光宗因此得以被册立为太子。群臣奏请福王前去自己的封地,距离出行之期已过一段日子了,郑贵妃打算让福王延迟到第二年再走,就用为太后祝寿作为理由。

李太后说:“我的潞王也可以离开封地来祝寿吗?”郑贵妃于是不敢留福王。御史曹学程因为进谏获罪当处死刑。

太后怜悯他的母亲年老,向皇帝说情,于是宽恕了他。 太后的父亲李伟被封为武清伯。

家人曾经有过错,(太后)命令使者出宫逐条列举过失,并将家人绳之以法。李太后笃信佛教,京师内外多建立佛寺,耗费巨大,皇帝也资助布施无数钱财。

张居正在位之时,曾经因此进谏,没能被采纳。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

6。

B(序:有序)7。A(A用来……的。

B副词,没有谁;副词,不要。C代词,他的;代词,我。

D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副词,互相)8。 C(应为“民”)9。

C(“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应为“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公侯到奴仆,他们的官爵、俸禄、死生(礼仪)的制度各有不同的等级,小的不得越过大的,低贱的不得越过高贵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先王)辨明土地、山川水泽、丘陵等不同情形,教导百姓(因地制宜)种植树木、饲养牲畜;(从)五谷六畜到鱼鳖、鸟兽、材料、工具等资财,用来养生送终的东西,没有不全都植养繁育的。

按时植养,使用时有节度。这样之后(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各自根据他们(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各自的智力和体力,早起晚睡,来治理自己的产业,并没有(政府)征发(赋税徭役),限期交纳,但远近地区都很富足。

所以《易》说“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备取万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器物把(它)作为天下人的利益,(在这方面)没有谁比圣贤的君主更伟大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允许混合居住。

士人在学习读书的地方相互谈讲仁义,工匠在官府里相互议论技巧,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生产,从早到晚从事(自己的职业),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所以他们父兄的教导(即使)不严格也能成功,子弟的学习(即使)不费力也能学会,(他们)各自安于自己居住的地方,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认为自己的食物很美味,认为自己的服饰很好看,即使看见奇异华丽的事物,(因为)不符合他们的习俗,(就)不会接受。

由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简单,财物充足,没有争夺。在这种情况下,位居百姓之上的君王,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所以百姓有廉耻之心而懂得尊敬,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

这(就是夏、商、周)三代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不需采用严酷的政治而能使国家安定的大概原因吧。 到周王室衰微时,礼法被破坏。

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礼义彻底破坏,各国的政治不同,各家族的风气差别很大。于是商人贩卖奇珍异货,工匠制作没有实用价值的器具,士人进行违反道义的行为,来追逐时人的喜好而获取世间的资财。

诡诈的人违背事实来诈骗名誉,奸邪的人侵犯损害他人来求取功利,篡权杀君得到国家的人成为王公,强取豪夺建立家业的人成了英雄,粉饰欺诈为非作歹的人一辈子富足,固守正道遵循义理的人不能免去饥寒的忧虑。礼义不足以约束君子,刑戮不足以威慑小人,损丧风化,败坏风俗,(这)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复蒋松如书 (清)姚鼐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D【小题4】A【小题5】(1)而且又因此了解了君子的内心,虚心善诱,乐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到了这种程度。

(4分)(2)利禄的道路一打开,那些研究这种学问的人,把它当作获取富贵的手段罢了。 (3分)(3)汉儒的言论,并不是没有超过宋儒而应当吸取的内容。

(3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舍:谦辞。舍侄,侄儿。

掌握较多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

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试题分析:文中无“由侄儿给蒋松如寄信”,注意把选项与原文一一比对,排除错误选项。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关键字(1)“虚怀善诱”译为虚心善诱,“善”译为长处, (2) “途”译为道路,“学者” 指研究学问的人,“以为”译为以之为,把…。作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注释: [1]闾(lǘ)里:乡里。 [2]聩(kuì):天生耳聋。

霿(mèng):晦,昏暗。[3]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和凤凰一样,多作为吉祥的象征。

用来形容文章,则是指文辞优美有文采。[4]欣忭(biàn):欣喜愉悦。

忭,快乐。[5]识(zhì):通“志”,记。

行间:文字中间。 此句说自己见到蒋的大作后,回信表明看法。

[6]引绳:加以纠正。绳,纠正。

[7]高明:对人的尊称,意思是指对方的见识、学术比自己高明。[8]被:受,承当。

专辄:专擅,专断。辄,车箱两旁可凭依处,引申为倚恃妄作之意。

[9]手书:亲笔信。[10]衷:内心。

[11]草木臭(xiù)味:草和木是同类的东西,气味相同,故喻同类的人为草木臭味。《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臭,气味。[12]曲:曲折深刻。

[13]古儒:此指汉代的经学家。拙滞:拘泥,笨拙。

[14]汉学:亦称“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之学。 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推崇汉儒的朴实学风,反对宋儒空谈义理。

到乾隆嘉庆年间,姚鼐、戴震等人更发展以汉儒的训诂方法,虽有成就,但也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脱离实际的学风,与桐城派的崇尚宋儒理学对立。[15]专己:自专,独断专行。

[16]因:所以。[17]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即当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文体。

[18]戴东原: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思想家、学者,对经学、语言学有重要贡献。

他以训诂探讨古书义理,有力的批评了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19]钱献之:钱坫,字献之,江苏嘉定人。

清代书画家、学者。姚鼐曾作《送钱献之序》,畅谈当时理学、汉学之争。

[20]木铎(duóo):木舌的铃,古代用于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用之。《论语八佾》:“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朱熹的《论语集注》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你们何必担心丧失官职呢?天下黑暗已经很久了,上天将把孔子作为传播光明政治的喉舌。 [21]苏氏说:苏氏解释“木铎”一段,认为上天使孔子失位,周游四方,像木铎一样辛苦于道路。

[22]集注:即朱熹的《论语集注》。[23]盆成:人名,战国时人,仕齐而被杀。

[24]蓉庵:疑为蒋炳的号。蒋炳,字晓沧,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雍正举人,擢御史,为官三十余年,有政绩。 [25]颖州:府名,治所在今安徽阜阳。

此指蒋炳儿子蒋熊昌。熊昌曾任颖州知府,这里用官职称呼。

同年:乡试、会试同榜考取者称为同年。姚鼐与蒋熊昌同榜中进士。

[26]教言:教诲之言。对别人意见的尊称。

[27]愚陋:自我的谦称。[28]宥:原谅。

李浑文言文阅读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