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全析高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封面上的文字翻译)
1.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封面上的文字翻译
高中文言文常用字检索爱 ài ①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尔雅》:“惠,爱也。”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②男女间有情 [love]《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③ 喜好 清·袁枚《祭妹文》:“爱听古人节义事。”
――宋·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④ 爱护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三国志·方伎传》:“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⑤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如:爱发脾气;爱下雨⑥爱惜,珍惜 《礼记·表记》:“爱莫助之。”
注:“犹惜也。”苏轼《留侯论》:“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
《论语·八佾》:“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柳宗元《驳复仇议》:“不爱死,义也。”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⑦ 舍不得;吝惜 《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老子》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汉·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⑧ 贪 《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⑨友爱 《左传·隐公三年》:“兄爱弟敬。”⑩怜悯、怜恤、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按:àn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说文》:“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管子·霸言》:“ 按强助弱。”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6.通“安”。安置;安定 《汉书·高帝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
《三国志·郭淮传》:“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白:bái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白丁]无功名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⑥显著。 《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
⑦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
谤:bàng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说文》:“谤,毁也。” 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
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②毁谤,诽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诅咒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进胙者莫不谤令尹。”暴:(一)bào①猛烈。
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②突然,猛然。
《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③暴躁,急躁。
《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④凶残,残暴。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⑤欺凌,侵害。
《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⑥祸患,祸害。
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7。
暴露,显露。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二)pù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卑:bēi①低,低下。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贱。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贬低,降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
④低劣,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
2.高中文言文常识
掌握几条原则。
介词结构后置:多由介词“于”“以”引导。
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要前置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定语后置:中心词+修饰语 中心词+之+修饰语 中心词+修饰语+者 中心词+之+修饰语+者
判断句:者,也。 乃 ,即,皆
这些规则在《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中都有详解,只要掌握了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就好理解。
3.高中重点文言文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二、古今异义
1、至于
2、成立
3、不行
4、秀才
5、告诉
6、区区
7、辛苦
三、词类活用
1、夙遭闵凶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3、九岁不行
4、则刘病日笃
5、历职郎署
6、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臣具以表闻 / 谨拜表以闻
祭 十 二 郎 文
一、通假字与异体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⑥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二、古今异义
1、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与汝俱少年。
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少而强者不可得
5、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明年,丞相薨
7、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8、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9、汝去年书云
10、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11、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三、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若西归。
2、东亦客也
3、吾年四十,而视茫茫。
4、将成家而致汝。
5、强者夭而病者全。
6、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8、其传之非其真邪
9、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10、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愚 溪 诗 序
一、通假字
纪于溪石上
二、古今异义
牢笼百态
三、词类活用
1、东流入于潇水 2、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3、盖上出也 4、合流屈曲而南
5、今予家是溪 6、得其尤绝者家焉
7、名之以其能 8、予得专而名焉
9、故姓是溪为冉溪 10、溪虽莫利于世
11、智而为愚者也 12、睿而为愚者也
13、邦无道则愚 14、无以利世
15、不能兴云雨
赤 壁 赋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2、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2、击空明兮溯流光
3、东望武昌
4、下江陵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寄蜉蝣于天地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渺沧海之一粟
9、顺流而东也
10、侣鱼虾而友麋鹿
4.语文文言文高中句式解析
定语后置-用我的话说,就是修饰名词的.如“。
.的孩子。” 中的“。
的”就是定语了。(貌似英语中的adj.)如: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种树郭橐驼传》 即为:凡为观游之长安豪富人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翻译是说蚯蚓没有锋利的 爪牙,和强健的 筋骨。即--利爪牙,强筋骨。
宾语前置-句子中有 主语、谓语、宾语。这知道吧,宾语前置,就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如常见的否代宾: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即:忌不信自。--邹忌不相信自己。
还有:沛公安在?-《鸿门宴》 即为沛公在安? 安 是“哪里”的意思。通常有一些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即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标志。
“惟利是图”这个词也是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惟图利。
状语后置-又叫介词结构后置.我们老师讲的比较好记。“状语状的是动词。”
(这句话较经典,这句话,一般用于我们判断某个文言字的用法,是名词活用做动词,还是名词活用做状语。也许用英语解释会比较清楚。
如: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等等等,一般也就是找介词就好了,介词后面加名词。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