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周周练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1.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B【小题4】⑴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⑵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

⑶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如果不这样,就生气叹息一整天。 【答案解析】【小题1】复:免除徭役【小题2】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

③喂养教育所有孩子。⑥是勤俭持家的表现。

【小题3】“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说丈夫担忧自己死后,周节妇自己不能保全孩子。

【小题4】略参考译文:周节妇,姓赵,名淑。 她的父亲叫周孟德,精通文献经典,有两个女儿,节妇年长而且贤惠。

尤其喜爱节妇,教授她《论语》、《孝经》、《列女传》,都能通晓书的文义。十八岁时,父亲寻找适合作女婿的人,找到了同县的周本恭,把妇女儿嫁给了他。

刚出嫁,婆婆就去世了,不久,公公和丈夫的哥哥嫂子也相继死去。 哥哥的儿子宗显年纪还小,节妇辅助丈夫办理丧理,办理丧事都符合礼法,养育宗显如同自己的儿子。

出嫁十一年,生育三个男孩;叫做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刚出生时,天下大乱。

丈夫被疾病缠绕,病得很厉害,担心自己的病不能好,面对着节妇说:“现在兵革四起,孩子们这样孤单柔弱,我死后你能保全他们吗?”节妇把手指咬出了血,哭着说:“老天在上,如果我不能保全这些孩子的话,老天就让我死!”丈夫死时,节妇年二十九,号啕大哭,哭泣间,含着食物喂养孩子们,从没有迈出过家门槛。 第二年,国朝与张士诚建立的吴国对抗作战,两兵相交烧杀掳掠,家里没有剩下丝毫财产,节妇抱儿子和侄子宗显跟随一妾外逃,到处逃走躲避。

只拿着官府登记自家田地的簿册,在深山和幽邃的山谷间行走,忍饥挨饿跌跌爬爬,削树皮、采野菜来吃。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意思是让她改嫁)?”节妇很生气,不和这个人说话,剪下鬓发给他看,声色俱厉,使人不敢靠近。

战乱结束回到家里,富民几乎把她家的田地全侵占了,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

节妇极力推辞不愿上报,于是免除她家的徭役。节妇感动落泪,每天纺麻织布,来接济困乏。

购买《诗经》《书经》等儒家书籍,教诲孩子们,夜里在屋子里点燃松脂,坐在孩子们两旁而亲自教授他们。 有人懈怠低头打瞌睡,就打板子呵斥,一点也不宽恕。

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否则,就生气叹息一整天。节妇因为丈夫的哥哥死得早,只有儿子宗显在,给他娶媳妇,比自己的儿子早,吃穿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别人分辨不出来。

儿子们谦虚友爱,都有士大夫的操行。宗祚入太学为太学生,以文章与德行扬名,人们都称节妇善于教导孩子所致。

文言文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周周练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周周练

2.古文翻译(特急,帮忙吧)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窋(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辞:推辞。

6,务:事务。

7,孤:古时诸侯王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位职称。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吴县,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见事:认清事物。

23,但:只,仅。

24,孰若:哪个像。

25,谓:对……说。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

29,何:为什么。

30, 即 :重新

31.初:原来,本来。

32,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文言文,周周

3.下面的这段话出自哪个文言文传记

柳敬亭说书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1]。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2]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3],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4],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5]干净,并不唠叨。哱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 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齰[6]舌死也。 柳麻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4.文言文“沈周”的翻译

沈周,字启南,是长洲人。他的祖父沈澄,永乐年间被举为贤良,(他)不接受。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天摆酒宴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做顾仲瑛。(沈周)的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和沈澄)一样清高隐遁。建有竹屋,兄弟们在那里读书。善于作诗,擅长作画,家里的佣人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同县人陈孟贤,是陈五经的继子。沈周少年时跟随他游学,得到他的指导传授。十一岁,游学南都,做了百韵诗,呈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当面测试(命作)《凤凰台赋》,(沈周)提笔马上写完,崔恭非常赞叹称异。等到长大,没有没看过的书。文章模仿左丘明(的文风),诗歌仿效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书法)模仿黄庭坚,一并被世人钟爱,特别擅长绘画,评论的人都称(他)是明朝第一。

郡守要举荐沈周为贤良,沈周用《易经》占卜,得到《遁》的九五卦,于是拿定主意隐居。他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风景优美,图书鼎彝满屋错杂排列,各地名士往来没有一天空着,风雅文采,辉映一时。侍奉双亲极尽孝道。父亲去世,有人劝他做官,(他)回答道:“你不知道(我)母亲把我当做生命吗?怎么能离开她的身边。”生活常常厌恶进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一个别居,有事的时候就去一住。晚年时,唯恐隐藏的不深,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以礼尊敬他,要留在(自己)的府中,(沈周)一概用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了。

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除(征召),沈周说:“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最终服役回来。不久,郡守去朝见,铨曹问道:“沈先生好吗?”郡守不知道回答什么,随便回答道:“挺好的。”拜见内阁,李东阳说:“沈先生有书信吗?”郡守更加吃惊,又随便回答道:“有,还没有到。”郡守出来,急忙拜见侍郎吴宽,问:“沈先生是什么人?”,吴宽详细的描述了他的情状。(又)问左右的人,(说)是画壁的人。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要吃饭,沈周给他饭吃,(郡守)就离开乐。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没有远游。母亲九十九岁去世,沈周也八十岁了。又过了三年,在正德四年去世。

5.斗门实中语文周练卷文言文翻译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

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

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

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6.文言文翻译

我自己翻译的~~~楼主~~~有分部分

1、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2];皆石,石皆壁之余[3]。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4]。燕故难竹[5],至此,林林亩亩[6]。

观音石阁的西面溪流纵横,遍地石砾;溪水全发自一眼泉水,石块则都是从石崖下落的多出来的部分。石阁的南边满目竹叶,挨着溪水周围的石头生长。燕京过去很少见到竹子,反而到了现如今,竹子倒是成林成亩了,十分广茂。

2、竹,丈始枝[7];笋,丈犹箨[8];竹粉生于节,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9],孙大于母[10]。

竹子长到一丈高的时候,枝杈才分开;竹笋长到一丈高的时候,笋壳仍没有脱落。

竹粉从竹节的地方生出来,竹笋从林子里冒头,竹子根部的嫩芽长到篱笆外面去了,小竹都比老竹粗壮。

3、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11];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12],泉犹石泉矣。

路过了龙泉寺,然后向西行,终于听见了泉水的声音。泉水流过的路途漫长,声音却短促得很,是因为下游的地势低平。花得要水渠引泉水来照料,竹子也得要水渠引泉水来照料;所以泉水就顾不上发出声音了。

如果花和竹子不被照料好,泉水就好像是光秃秃的石头那样的泉水了(即谓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4、石罅乱流[13],众声澌澌[14],人踏石过,水珠渐衣[15]。小鱼折折石缝间[16],闻跫音则伏[17],于苴于沙[18]。

泉水在石头的裂缝间肆意流淌,众多溪流汇集的声音轻柔而不间断,游人踩着石头过河,水珠沾湿了衣角。小鱼儿安静从容地在石缝间游动,听见脚步声就躲起来,有的钻到浮草里,有的钻到泥沙里。

5、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19]。草至不可族[20],客乃斗以花[21],采采百步耳[22],互出[23],半不同者[24]。

花的种类太杂,多的像水藻一样,就连住在山上的僧侣或者园艺老人也叫不出名字。

花朵像杂草那样到处生长,到了无法分辨种类的程度,所以游客们就把摘花当成竞赛的游戏。他们到处去采花,也不过百步路罢了;把各自摘的花拿出来放到一起,当中却有一半那么多,互不相同。

6、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25]。叶紫紫,实丹丹[26],风日流美[27],晓树满星[28],夕野皆火:香山曰杏[29],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可是春天的花儿还是比不上秋天的柿子叶啊。叶子是幽幽的紫色,果实却红艳艳的;风和日丽的时候,破晓时分,每棵树上都像是布满了星星,到傍晚的时候则像是满山都着了火:在香山,太阳像杏子;在仰山像是梨子,在寿安山的太阳就是柿子了。

7、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30],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31],泉盖从中出。

从西边登上圆通寺,看着太和庵前面的地方——山里人都用手指比划着那儿,说那里就是泉水的源头。一到就看间众多石头之间的两个石角,像是两个小坑,大概泉水就从这儿流出来。

8、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32]。坐久,始别[33],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小鸟叫唤着,大树枝繁叶茂,泉水声轻轻的,不能立刻听到。久久地坐一会儿,才分辨出来,就说:“那是鸟叫,那是树叶的摇曳声,这个嘛,是泉水声啊。”

9、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34],曰:“卧佛无泉[35]。”

然后再次从西边登上广泉边废弃的寺庙,往北再走半里就是五华寺了。

而游人们看过了卧佛寺就立刻折返回去了,还说着“卧佛寺那儿没有泉水啊”。

文言文周周练5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