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余粟且尽文言文翻译(越人溺鼠文言文翻译)
1.越人溺鼠 文言文翻译
原文出自《燕书》: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
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越人乃易栗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注释: 鼠好夜窃栗,好:喜欢 且呼群类入焉,焉:于之,在这里 是夜,是:这 栗且尽,且:将 且呼群类入焉,且:而且 乃以糠易栗,易:换 不意咸溺死,咸:都 不意咸溺死,意:意料 鼠恣啮,恣:放肆 啮:吃 是夜:这个夜晚 顾:管 反(必饱食而反):回 译文: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小米。
有个越国人把小米装进缸里,放任老鼠去吃,不去管(它们)。老鼠呼唤同伴(也)进(缸去吃),一定吃饱了再返回。
越国人于是用水代替小米,(把)糠皮浮在水面上。但是老鼠不知道(这件事),等到晚上,再一次呼唤同伴(去吃米),(鼠群)一个接着一个进入(缸里),都淹死了。
寓意: 这则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一些类似于老鼠之类的动物,不要担心老鼠的为非作歹,关键要注意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诱鼠,让其自以为是,令其自取灭亡。
道理: 老鼠角度思考——告诉我们无限贪欲最终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越人角度思考——告诉我们聪明人总能够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制服对手。 老鼠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鼠的贪婪与愚蠢。
2.苏武牧羊 古文翻译
原文:
律1.知武终不可胁2.,白3.单于。愈益欲降之4.,乃幽5.武,置大窖6.中,绝不饮食7。天雨8.雪,武卧啮9.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10.上无人处,使牧羝11.,羝乳12.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13.,掘野鼠去14.草实15.而食之。杖汉节牧羊16.,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释]:
1.律:指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为丁灵王,是单于的重臣。 2.胁:胁迫(他投降)。 3.白:禀报。又,《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又,《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 4.降之:让苏武投降。降,作使动用。 5.幽:囚,禁闭。 6.窖:地穴。 7.绝不饮食:不给他水喝,饭吃。 8.雨:下。名词作动词用。 9.啮(nie):吃、嚼。 10.北海: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11.羝(di):公羊。 12.羝乳:公羊生小羊。 13.廪食不至:公家不给他供应食物。 14.去:藏。 15.草实:野生的果实。 16.杖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放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