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晋国文言文(左传中与晋国相关的部分有哪些?)

1.左传中与晋国相关的部分有哪些?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

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或称《春秋古文》(《史记·吴世家》)。西汉末年刘歆所见到的则称“古文《春秋左氏传》”,《左传》就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刘歆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他就拿传文去解经,使之互相说明。在汉代,《春秋》与《左传》本来是各自单行的,晋代杜预在刘歆、贾逵等前人解释的基础上,把“经”(《春秋》)与“传”(《左传》)按纪年合并到一起成为一部书,而加以系统解释,这就是《春秋经传集解》。

六朝人书《左传》 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

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还有人主张为刘歆所作的,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

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唐孔颖达认为姓左名丘明(《春秋左氏传序疏》)。

清代朱□尊认为左丘为复姓(《经义考》)。清代俞正燮又认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已类稿·左邱明子孙姓氏论》)。

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未知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宋代刘叔刚刻本《春秋左传注疏》 《左传》的写作年代,至今没有定论,清代崔述根据书中文风及记事繁简分析,主张“上距定、哀未远,亦不得以为战国后人也”(《洙泗考信录·余录》)。日本学者狩野直喜则据顾炎武《日知录》卷四《左氏不必尽信》条说:“左氏预断秦孝公以前事皆有验,孝公后概无征,则左氏时代从可推断。”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前言》因而推测:成书在公元前403年魏斯为侯以后,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以前。正因此,有人主张作《左传》的左丘明与孔子所见过的左丘明为两个人。

《左传》记事基本以《春秋》所载鲁十二公为次序,但在鲁隐公元年之前,有鲁惠公生鲁隐公及隐公即位的说明;鲁哀公二十七年之后,又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晋国知伯被杀之事。全书内容包括聘问、会盟、征伐、搜狩、城筑、婚丧、篡弑、族灭、出亡等。

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记录了诸侯、卿大夫的活动,并把笔触深入到商贾、卜者、刺客、乐师、妾媵、百工、皂隶等阶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业盛衰的叙写,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角逐;而对鲁季孙氏、齐田成子、晋国韩、赵、魏诸卿与公室的矛盾,郑子产的改革等描述,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内部的变革及其趋向。 左氏在叙事中敢于直书不讳,带有鲜明的倾向性。

他往往以“礼也”、“非礼也”作为对人物的评判,表现了保守的伦理观念,但总的说来,是非、爱憎观念和历史观还是比较进步的。例如书中既肯定霸主的历史功绩,又不避讳齐桓公好内多宠与公子重耳的贪图安逸。

又如叙“晋灵公不君”(宣二年)、陈灵公“衷其祀服,以戏于朝”(宣九年)、齐庄公“拊楹而歌”(襄二十五年)、“祁胜与邬臧通室”(昭二十八年)等,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把统治者的暴虐荒淫、丑恶污秽揭露无遗。而忠良机智的晏婴、刚直不阿的叔向、精明而有远见的子产等人,则被作为系国之安危的人物来加以肯定和赞扬。

书中还贯穿着适应当时历史潮流的民本思想,把民看作“神之主也”的观点。这种观点通过随季梁(桓六年)、宋司马子鱼(僖十九年)等多次提出;晋师旷论卫人出君(襄十四年),然明答子产为政(襄二十五年),韩献子论栾武子报楚(成十五年),齐晏婴、晋叔向论齐晋季世(昭三年),沈尹戌论抚民(昭十九年),逢滑对陈怀公(哀元年)等,都强调了“上思利民”的必要和“民”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的作用,从而得出“国将兴,听于民”的结论。

这里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倾向。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文言文翻译,高一左传的文言文,左传文言文注释

2.《左传》原文及翻译: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

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

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於诸侯。得志於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翻译: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 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一个叫廧咎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俦和叔刘。

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重耳想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

季隗回答说: “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还是让我等您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子不依礼待他。

重耳走到五鹿,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了他一块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

狐偃说:“这是建立国家的预兆。”重耳叩头表示感谢,把泥块接过来 放到了车上。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

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

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你走吧,怀恋妻子和安于现状,会毁坏你的功名。”

重耳不肯走。姜氏与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齐国,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长得连在一起,想看看他 的裸体。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

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的随从人员,都定以担当治国的大任。如果让他们辅佐公子,公子一定能回到晋国当国君。

回到晋国当国君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中称霸而讨伐 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头一个。

你为什么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对他与曹君不同呢?”于是僖负羁就给重耳送去了一盘饭, 在饭中藏了一块宝玉。重耳接受了饭食,将宝玉退还了。

到了宋国,宋襄公送给了重耳二十辆马车。此文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春秋时代末期的名著《左传》,记载了晋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历。

同时对各诸侯国君主和大臣的政治远见和性格也有所记录。是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不可多得的史料。

《晋公子重耳之亡》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描写人物,记叙事件,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细节描写,把人物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作者简介:左丘明,生卒年不详,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

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

晋国,左传,文言文

3.左传晋公二年翻译

《晋灵公不君》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重敛赋税来粉饰宫墙。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以取乐)。(一次),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杀了厨师,(把尸体解了)放在篓中,让宫女抬着经过朝庭送出去。晋国大臣赵盾、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向宫女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和士季)打算进宫规劝晋灵公。士季说:“我俩要是一同进行规劝,他若不肯接受,就没有人再去进谏了。”士季前进三次到了檐下,灵公才理睬了他。灵公抢先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诗经》上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头,但很难能有个好结尾。像《诗经》所说的,能够真正改正错误的人太少了。您若能改正错误贯彻始终,就连整个晋国也可以永远安固了,岂只是群臣能有所依赖。《诗经》上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说的就是周宣王能接受大臣规劝改正错误。您能够补救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晋灵公(虽然说改)还是没改。赵盾又多次进谏。晋灵公对赵盾的劝谏非常反感,于是就派鉏麑去刺杀赵盾。一天早晨,鉏麑潜入(赵府),(见赵盾)卧室的门已经开了。赵盾已经穿戴好朝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坐在那里闭目养神。鉏麑退了出去,自言自语地感慨:“(他在家里还)不忘恭敬国君,真是晋国百姓的好官。我杀了百姓的好官,就是不忠;放弃国君的命令,就是不信。在不忠不信中占一,还不如死了好。”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季九月,晋灵公请赵盾(进宫)饮酒,暗中埋伏下武士打算在宴席上杀害他。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觉了这件事,快步走上殿堂说:“做臣子的陪侍国君饮宴,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节了。”于是提弥明扶着赵盾走下殿来。灵公忙唤猛犬追咬赵盾。提弥明徒手同猛犬搏斗了一阵把它打死。赵盾(愤愤地)说:“废弃忠良豢养恶犬,恶犬虽然凶猛有什么用!”(提弥明保护着赵盾,)一边打一边往外走,结果提弥明为伏兵所杀。

当初,赵盾在首阳山打猎,休息在桑树浓密的荫凉处。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得很,赵盾问他生了什么病,灵辄答道: “我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赵盾送给他东西吃,灵辄却留一半不肯吃。问他这是为了什么,灵辄说:“我在外谋差事已经三年了,还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允许我把这一半带给她吃。”赵盾让他把食物全吃了,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一些肉,装在口袋里让灵辄带回去。后来灵辄做了灵公的武士,(在这次事件中,)灵辄把兵器倒过头来挡住其他武士,掩护赵盾脱了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回答说:“我就是饿倒在桑林里的人。”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什么也没告诉就走了,于是逃亡了。

宣公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赵盾的同族赵穿在桃园地方杀掉了晋灵公。赵盾往外国避难尚未走出晋国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就回来了。晋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死了他的国君晋灵公。”把这一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解释说:“不是这样。”董狐说:“你是晋国的正卿,逃亡而不过国境,回朝以后又不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那么不是你杀的是谁杀的?”赵盾叹息说:“唉!‘我怀念祖国反而自找忧患",这两句诗大概说的是我啊!” 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古代一位好的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一位好的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受到了弑君的恶名。太可惜了,赵盾如果走出国境,就会避免弑君的罪名了。”

4.《左传》的《晋楚城濮之战》的全文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view/145093.htm?fr=ala0 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

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如果丢开宋国不管,宋国将与我们绝交;如果请楚国退兵,楚国不会答应.我们要是与楚国交战, 齐秦两国不同意,那怎么办呢?先轸说:“让宋国不求我们,而把礼物送给齐、秦,通过齐、秦两国向楚国请求退兵。同时我们扣留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楚国舍不得曹、卫,必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而退兵的。

齐国和秦国喜欢宋国的礼物,怒恨楚国不接受调解的顽固态度,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很高兴,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楚成王进入申城并住下来,让申叔离开谷地,让子玉离开宋国,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在外边,十九年了,而结果得到了晋国。

险阻艰难,都尝过了;民情真假,都了解了。上天给与他年寿,同时除去了他的祸害,上天所设置的,难道能废除吗?《军志》说:‘适可而止’。

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的人不能阻挡’。

三条记载,适用于晋国。”字玉派遣伯棼向成王请战,说:“不能说一定有功劳,愿意以此塞住奸邪小人的嘴巴。”

楚成王发怒,少给他军队,只有西广、东宫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辆战车跟去。 子玉派宛春到晋军中报告说:“请恢复卫侯的君位,同时把土地交还曹国,我也取消对宋国的包围。”

子犯说:“子玉无理啊!给君王的,只是解除对宋国的包围一项,而要求君王给出的,却是复卫封曾两项。这次打仗的机会不可失掉了。”

先轸说:“君王答应他,使别人安定叫做礼,楚国一句话而安定三国,我们一句话而使他们灭亡,我们就无礼,拿什么来作战呢?不答应楚国的请求,这是抛弃宋国;救援了又抛弃他,将对诸侯说什么?楚国有三项恩惠,我们有三项仇怨。怨仇已经多了,准备拿什么作战?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来离间他们,逮了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打起仗再说。”

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同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

曹、卫就与楚国断交。子玉发怒,追击晋军。

晋军撤退。军吏说:“以国君而躲避臣下,这是耻辱;而且楚军已经衰疲,为什么退走?”子犯说:“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哪里在于在外边时间的长短呢?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这里。

退避三舍,就是作为报答。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要用这个来庇护他们的敌人,我们理曲而楚国理直,加上他们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认为是衰疲。

我们退走而楚军回去,我们还要求什么?若他们不回去,国君退走,而臣下进犯,他们就缺理了。”进军退走三舍。

楚国骑士要停下来,子玉不同意。 夏天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军队进驻城濮。

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 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

晋文公心中疑虑。狐偃说:“打 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

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晋文公说:“楚国从前 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

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 如同楚国打一仗。”晋大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

狐偃说:“这是吉利 的征兆。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观看。”晋文 公让栾枝回答说:“我们的国君领教了。

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 呢?既然得不到贵国退兵的命令,那就劳您费心转告贵国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认真对待贵君交付的任务,咱们明天早晨战场 上见。” 晋军有七百辆战车,车马装备齐全。

晋文公登上古莘旧城 的遗址检阅了军容,说:“年轻的和年长的都很有礼貌,我们可以 用来作战了。”于是晋军砍伐当地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

四月初四,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下军副将胥臣领兵抵挡限陈、蔡两国军队。楚国主将子玉用若敖氏的六百兵卒为主力,说:“今 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楚国左军,斗勃统率楚国右军。

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击陈、蔡联军。陈、蔡联军 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

晋国上军主将狐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迟,晋国下军主将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 击,原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精锐兵力向楚军拦腰冲杀。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的左军也溃败了。

结果楚军 大败。子玉及早收兵不动,所以他的中军没有溃败。

晋军在楚军营地住了三天,吃缴获的军粮,到四月八日才班 师回国。四月二十九日,晋军到达衡雍,在践土为周襄王造了一 座行官。

在城濮之战前的三个月,郑文公曾到楚国去把郑国军队交给楚国指挥,现在郑文公因为楚军打了败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 九去向晋国求和。晋国的栾枝去郑国与。

5.《左传》全文翻译

九年春季,周定王的使者来鲁国要求派人去聘问。夏季,孟献子去成周聘问。周定王认为有礼,赠给他丰厚的财礼。

秋季,占领了根牟,《春秋》记载是说很容易。

滕昭公死。

晋成公、宋文公、卫成公、郑襄公、曹文公在扈地会见,这是由于准备攻打不听从晋国的国家。陈灵公没有参加会见,晋国的荀林父率领诸侯的军队进攻陈国。晋成公死在扈地,荀林父便率兵回国。

冬季,宋军包围滕国,这是乘滕国有丧事。

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都把夏姬的汗衣贴身穿着,而且在朝庭上开玩笑,泄冶进谏说:“国君和卿宣扬淫乱,百姓就无所效法,而且名声不好。君王还是把那件汗衫收藏起来吧!”陈灵公说:“我能够改过了。”陈灵公把泄冶的话告诉孔宁、仪行父两个人,这两个人请求杀死泄冶,陈灵公不加禁止,于是就杀了泄冶。孔子说:“《诗》说:‘百姓多行邪恶,就不要再去自立法度。’说的就是泄冶吧!”

楚庄王为了厉地战役的原故,进攻郑国。

晋国的豀缺率兵去救援郑国,郑襄公在柳棼打败了楚军。国内的人们都很欢喜,只有良子担心说:“这是国家的灾难,我离死期不远了。”

6.左传 秦晋韩之战 译文

译文如下:

秦国国王问:“晋国团结一致吗?”

回答说:“不和。小人以失去了他们的国君而耻辱,悼念他们丧失的亲人,不怕征兵入伍训练立圉为国君。说:一定要报酬,宁愿侍奉蛮族。君子爱他们的国君并知道他的罪行,不怕征兵训练等待秦国的指令。说:一定报效(秦国的)恩德,死也没有二心。因此不和。”

秦国国王说:“国人认为(你们的)君王会(被)怎样?”

回答说:“小人皱眉(担心),认为不会被免罪;君子觉得心宽,认为必定会回国。小人说:我国伤害秦国(那么深),秦国怎么会归还国君?君子说:我们认罪了,秦国必定会归还国君。有二心就抓起他,服罪了就放了他,(秦这样做的)恩德就没有更厚的了,惩罚没有更严厉的了。服罪的牢记(秦的)恩德,有二心的害怕严厉的惩罚,这一仗(之后),秦可以称霸(诸侯)啊。(当初)接受(并)扶持他却不巩固他的地位,(如今)又要废除他而不立他为王了,用好心却(最终)做了遭人怨恨的事,秦不可能做这种事的。”

秦国国君说:“这正是我心中想的啊。”(于是对晋惠公)改成了接待晋国国王的待遇,送给他七头牲畜。

十四日,秦、晋两军在韩原作战。晋惠公的小驷马陷在烂泥中盘旋不出。晋惠公向庆郑呼喊求救。庆郑说:“不听劝谏,违抗占卜,本来就是自取失败,为什么又要逃走呢?”于是就离开了。梁由靡驾韩简的战车,虢射作为车右,迎战秦穆公的战车,将要俘虏他。庆郑因为叫他们救援晋惠公而耽误,就使秦穆公走脱了。秦国俘虏了晋惠公。晋国的大夫披头散发,拔出帐篷,跟随晋惠公。秦穆公派使者辞谢说:“你们几位为什么那样忧愁啊!寡人跟随晋国国君往西去,只不过实现晋国的妖梦罢了,难道敢做得太过分吗?”晋国的大夫三拜叩头说:“君王踩着后土,而顶着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了您的话,下臣们谨在下边听候吩咐。”

参考资料: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左传晋国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