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楫甫妻传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

姓王的一位义士,他的名字已经流失(没有记载)了,是泰州如皋县(地名)的差役。虽然是差役,但自身注重气节,行侠仗义。

甲申年(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国家被灭亡以后,同县的平民许德溥(字元博)不愿意剃去头发,刺破自己的手臂誓死明志。公府以抗拒法令的罪名将他杀头弃市,妻子要被流放。王义士正好赶上当值押解犯人,对许德溥的行为感到崇敬,打算放掉许德溥的妻子却没有办法,于是一整夜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问他:“你问什么如此辗转反侧呢?”王义士不回答。妻子又说:“你为什么辗转反侧呢?”王义士说:“这不是妇道人家应该知道的。”妻子说:“你不要以为我是女人就轻视我,你告诉我,或许我能替你出主意。”王义士告诉了她事情缘故。妻子说:“你崇敬许德溥打算放掉他的妻子,这是豪杰之人的行为,能弄到一个人代替她就可以了。”王义士说:“对。但是到哪里找个人呢?”妻子说:“我应该成全你的义举,一议替她流放。”王义士说:“真的吗?还是玩笑话?”妻子说:“确实真的,哪有什么玩笑?”王义士于是跪在地上磕头感谢他的妻子。随后把计划告诉了许德溥的妻子,让他藏匿在娘家。

王义士夫妇于是就上路了,每当经过地方馆驿接受检验身份时,俨然就像官差押解罪犯。经过了好几千里,到达了流放目的地,虽然风霜雨雪非常艰苦,他们却很乐意不觉得难熬。于是如皋县的人都很感动,集资赎回了王义士的妻子,王义士夫妇都在家里去世。

2.《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参考译文: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

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

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

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

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 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

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

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 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

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

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文言文,翻译,俞楫甫妻传

3.《“子原平,字长泰,又禀至行,养亲必己力”阅读答案(附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

子原平,字长泰,又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

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

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

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答案和解析】 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禀:生性 禀性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A。

唯飧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B。父抱病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D.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答案和解析】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B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不能表明仗义助人,表明他家贫穷或者说他的俭朴;C“岂可减溉田之水” 不能表明仗义助人,只能说是他体恤他人;D“原平乃拜而受之” 不能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也不能表明仗义助人。

4.《赵达,河南人也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赵达,河南人也。

少从汉侍中单甫受学,用思精密。谓东南有王者气,可以避难,故脱身渡江。

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至计飞蝗,射隐伏,无不中效。

或难达曰:“飞者固不可校,谁知其然,此殆妄耳。”达使其人取小豆数斗,播之席上,立处其数,验覆果信。

尝过知故,知故为之具食。食毕,谓曰:“仓卒乏酒,又无佳肴,无以叙意,如何?”达因取盘中只箸,再三从横之,乃言:“卿东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何以辞无?”时坐有他宾,内得主人情。

主有惭曰:“以卿善射有无,欲相试耳,竟效如此。”遂出酒酣饮。

又有书简上作千万数,著空仓中封之,令达算之。达处如数,云:“但有名无实。”

其精微若是。 达宝惜其术,自阚泽、殷礼皆名儒善士,亲屈节就学,达秘而不告,太史丞公孙滕少师事达,勤苦累年,达许教之者有年数矣,临当喻语而辄复止。

滕他日赍酒具,侯颜色,拜跪而请。 达曰:“吾先人得此术,欲图为帝王师,至仕来三世,不过太史郎,诚不欲复传之。

且此术微妙,头乘尾除,一算之法,父子不相语。然以子笃好不倦,今真以相授矣。”

饮酒数行,达起取素书两卷,大如手指,达曰:“当写读此,则自解也。吾久废,不复省之,今欲思论一过,数日当以相与。

”滕如期往,至乃阳求索书,惊言失之,云:“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遂从此绝。

初,孙权行师征伐,每令达有所推步,皆如其言。权问其法,达终不语,由此见薄,禄位不至。

达常笑谓诸星气风术者曰:“当回算帷幕,不出户牖以知天道,而反昼夜暴露以望气祥,不亦难乎!”闲居无为,引算自校,乃叹曰:“吾算讫尽某年月日,其终矣。 ”达妻数见达效,闻而哭泣。

达欲弭妻意,乃更步算,言:“向者谬误耳,尚未也。”后如期死。

权闻达有书,求之不得,乃录问其女,及发棺无所得,法术绝焉。(节选自《三国志》) 翻译:赵达,是河南郡人。

他幼年跟随汉侍中单甫学习,用心专一细密,认为东南方有帝王微兆,可以躲避祸难,所以离家渡过长江。 他研究九宫一算的法术,探求其中的精妙道理,因此能当机立断地算出,应答如神,至于计数飞蝗,猜测秘藏,没有不应验的。

有人诘难趟达说:“飞动的东西本来就是无法核实的,谁知道它是不是对的,这恐怕足很虚妄的吧。”趟达让那人取来几斗小豆,把它们洒在席子上,他马上就推断出豆子的数目,查验后果然确实。

他曾经去拜访旧友,旧友为他备办饭食。吃完饭,对他说:“非常匆忙缺了酒,又没有好菜,无法表述情谊,怎么办?”赵达就拿来盘子裹的一只筷子,反复纵横测算,然后说:“您东墙下有一斛美酒,还有三斤鹿肉,为什么要说没有呢?”当时在座的有另外的宾客,早已知道主人的底细,主人羞愧地说:“因为您善于猜测有无,想要试试您罢了,居然这样地灵验。

”于是就拿出酒畅饮。又有人在书简上写上千万的数目,存放在空仓库中密封起来,让赵达计算。

趟达推算的和那数目一样,还说:“只是有名无实的。”他的准确精妙就像这样。

赵达看重吝惜自己的法术,像阐泽、殷礼都是有名的儒者士人,亲自屈尊前往求学,赵达秘而不告诉他们。 太史丞公孙滕从小拜赵达为师服侍他,辛勤劳苦多年,赵达答应教他也有好几年了,每到将要讲述时总是又止住。

公孙滕另有一天送上酒食,察颜观色,跪下叩拜请求,赵达说:“我的祖先得到这法术,想要谋求做帝王的老师,做官以来已有三代,职位不过是太史郎,确实不想再传授下去了。 而且这法术深奥精妙,开头乘结尾除,一次算清的方法,父子问也相互不告诉。

但是因为你真诚好学,孜孜不倦,现在就真的把它传授给你吧。”饮酒数巡,赵达起身拿出两卷帛书,就像手指那样粗,赵达说:“要是抄写阅读这书,就会自己明白了。

我很久都弃置着,没有再察看它,现在想要思考归纳一番,遇几天将会传授给你。 ”公孙滕按时前去,到达后赵达假装找书,惊呼书丢了,说:“女婿昨天来过,一定是他偷走了。”

于是他们从此就断绝了来往。 起初,孙权出师征伐,每次让赵达进行推算,结果都像他说的那样。

孙权询问他的法术,赵达始终不说,因此受到冷遇,没有得到官位利禄。 赵达常笑着对一些占候星象数术的人说:“应回到帐幕裹推算,不出门户就知道上天运数,但是你们反倒日夜在户外露天观测气象征兆,不也是太难了吗!”他闲居无事,用他的算法推算自己,就叹息说:“我算出我在某年月曰完结,大概就是要死了。”

趟达的妻子多次看到赵达测算很灵验,听到这话就哭泣起来。 赵达想要平息妻子的伤心,就另外进行推算,说:“先前算错了,还不会死呢。”

后来他如期死。孙权听说赵达有书,索求没有得到,就查问他的女儿,直到打开他的棺材也没有找到,他的法术就失传了。

评曰:三位先生对各自的法术是很精通的,他们的用心是很妙的,但是秸于同样地运用心思,应当着眼于大处远处,因此有识之士,会舍弃那些法术而求取这远大的学业。

5.高三文言文阅读答案 萧希甫,宋州人也

5.C(货:财物。)

6.B(代词,这件事/助词,的。A.均为副词,于是;C.均为疑问副词,怎么;D.均为代词,……的人。)

7.A(“百丈山”前面省略介词“于”,BCD都是省略宾语。) 8.C(不是追究萧希甫的罪状,而是追究豆卢革、韦说两人。)

9.(1)庄宗灭梁/遣希甫宣慰青齐/希甫始知其母已死/而妻袁氏亦改嫁矣/希甫乃发哀服丧/居于魏州/人有引汉李陵书以讥之曰/老母终堂/生妻去室/时皆传以为笑。 (2)①我依次侍奉过三朝天子,见过的内宴有几百次,你原是乡巴佬,哪里知道宫廷中的事? ②大辟罪以上的犯人,都赦免他们,这之后就把检举箱展示给众人。

【参考译文】 萧希甫,宋州人。为人机智善于言辞,多矫异偏激,年轻时考中进士,任梁开封尹袁象先的掌书记。

袁象先任青州节度使时,任萧希甫为巡官。萧希甫不高兴,于是抛弃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改名换姓,逃到镇州,自称是青州掌书记,拜见赵王王镕。

王镕任萧希甫为参军,他十分不高兴,过了一年多,又逃到易州,削发为僧,住在百丈山。唐庄宗准备在魏建国,设置各种官员,招求天下隐逸的士人,幽州李绍宏推荐萧希甫任魏州推官。

唐庄宗即位后,想任他为知制诰,下诏确定官内宴会的礼仪,询问萧希甫说:“枢密使能出席吗?”萧希甫认为不行。枢密使张居翰听说后非常愤怒,对萧希甫说:“我依次侍奉过三朝天子,见过的内宴有几百次,你原是乡巴佬,哪里知道宫廷中的事?”萧希甫不能回答。

因此当权的宦官都切齿憎恨他。宰相豆卢革等人迎合宦官的意旨,一起排挤他,让他做驾部郎中,萧希甫不得志,特别怏怏不乐。

唐庄宗消灭梁,派萧希甫宣旨慰问青、齐二州,萧希甫才知道他的母亲已死,而妻子袁氏也改嫁了。萧希甫于是致哀服丧,住在魏州,有人引用汉代李陵的信来讽刺他说:“年迈的母亲死在家里,年轻的妻子离开家里。”

当时都传作笑话。 唐明宗即位,召萧希甫做谏议大夫。

这时,又设置检举箱,任萧希甫为使,萧希甫建议说:“自从战乱连绵不断,纲政已经很衰败了,欺凌侵夺,有势力的人取胜。大凡抢夺别人的妻子女儿,强占别人的田地房屋,奸邪贪污的官吏,受刑入狱的含冤的人,怎么能说得完?而一旦设置检举箱,投诉的人必定很多,会控告到功臣贵戚,有不能够绳之以法的人。”

于是从天成元年四月二十八日黎明算起,大辟罪以上的犯人,都赦免他们,这之后就把检举箱展示给众人。当初,唐明宗想任萧希甫为谏议大夫,豆卢革、韦说多方加以阻止。

后来豆卢革、韦说受到安重诲的嫌恶,萧希甫讨好安重诲,诬告上奏说:“豆卢革放纵田客杀人,而韦说和邻居争夺水井,井里有珍宝财物。”有关官吏追究其罪状,井中只有破锅罢了,豆卢革、韦说最终都贬官而死。

唐明宗赐给萧希甫一百匹丝绸、三百石粮食,拜为左散骑常侍。 萧希甫性格狭隘而急躁求进,曾派人在晚上敲开宫门报告兵变,称河堰牙官李筠报告他所在的军队谋反,次日早晨,追问没有这件事,便杀掉李筠,军士们到安重诲那里要求交出萧希甫,要吃了他。

这时,唐明宗准备在南郊祭祀,斋戒前一天,臣子们在殿廷练习礼仪,宰相冯道、赵凤,河南尹秦王从荣,枢密使安重诲在月华门外等候上朝。萧希甫和两省的官员先进入,冯道等人坐在廓下不起身,出来后,萧希甫召集堂头直省朝堂驱使官,责问宰相、枢密使见到两省官员怎么能够不起身,因而大肆辱骂。

这天晚上,称病回家。一个多月后,因告李筠的事情动摇军心,贬为岚州司户参军,死在那里。

6.请把下面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谢谢

有晋徵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礼记曰:儒有幽居而不淫。弱不好弄,长实素心。

左氏传,郤芮对秦伯曰:夷吾弱不好弄,长亦不改。礼记曰:有哀素之心。

郑玄曰:凡物无饰曰素。学非称师,文取指达。

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

范晔后汉书曰:黄香家贫,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列女传曰:周南大夫之妻谓其夫曰:亲探井臼,不择妻而娶。母老子幼,就养勤匮。

礼记曰:事亲左右,就养无方。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

韩诗外传曰: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之与父孰重?田过对曰:殆不如父重。王忿曰:则曷为去亲而事君?田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受之於君,致之於亲。

凡事君者亦为亲也。宣王悒然无以应之。

范晔后汉书曰:庐江毛义,字少卿。家贫,以孝称。

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到,以义守令。

义捧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之士,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

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

后举贤良,公车徵,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为亲屈也。

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孙盛晋阳秋曰:嵇康性不偶俗。论语,子曰:从吾所好。

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左氏传,季文子曰: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嵇康幽愤诗曰:世务纷纭。蔡伯喈郭林宗碑曰:翔区外以舒翼。

定迹深栖,於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闲居赋曰: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

公羊传,齐大夫陈乞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织絇劬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谷梁传曰:甯喜出奔晋,织絇邯战,终身不言卫。郑玄仪礼注曰:絇,状如刀,衣履头也。

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司马彪曰:萧,蒿也。

织蒿为薄。心好异书,性乐酒德,刘劭集有酒德颂。

简弃烦促,就成省旷。张茂先答何劭诗曰: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

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庄子曰: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屏焉;至富,国财屏焉。

是以道不渝。郭象曰:屏者,除弃之谓也。

夫贵在其身犹忘之,况国爵乎!斯贵之至也。庄子曰: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

郭象曰:淡然无欲,家人不识贫可苦。有诏徵为著作郎,称疾不到。

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

冥默福应,呜呼淑贞!张衡灵宪图注曰:寂寞冥默,不可为象。

7.古文翻译 中流击楫

词 目 中流击楫

发 音 zhōng liú jī jí

释 义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 处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8.翻译文言文``

译文:在市场上有一个特别贫穷的人,吃过早饭不知道晚饭还有没有。

有一天偶然拣到了一个鸡蛋,特别高兴得去告诉他的妻子说:“我们有家当了!”妻子问他在哪里,这人拿着鸡蛋给妻子看,说:“这就是,只是需要十年之后,我们就完备家当了。”然后与妻子计划说:“我拿着这个鸡蛋,去管邻居借一只鸡,抚养它。

等到这鸡长大了,我们取一只母鸡。拿回来生蛋,一个月可以获得15只鸡。

两年之内,鸡长大了又生小鸡,可以得到三百只鸡,可以换来十个金子。然后拿金子买5头母牛,母牛又生小牛,三年可得到25头牛,母牛生的牛,又再生母牛,三年之中可以换三百个金子了。

我拿着金子放债,三年之中可得500金。拿其中的三分之二买田地和宅院,剩下的三分之一买仆人和小妾,我与你非常清闲的可以过剩下的日子,那是多快乐的一件事啊!” 他的妻子听他说要买小妾,怫然大怒,用手把鸡蛋打碎了,说:“不能留下祸种。”

这人非常愤怒的鞭打了妻子一顿,然后带到衙门见官,说:“败坏我的家产的人,就是这个混蛋妇人,请官吏判她死罪。”官吏问他家财在哪里,破败成什么样了。

这人于是从鸡蛋讲起,讲到买小妾为止。官吏听完说道:“这么多家当竟然被这妇人一拳打毁了,真是可恶,该杀啊!”于是下令烹死。

这妇人号叫着说:“我丈夫所说的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就要烹死我啊?”官吏说:“你丈夫要买小妾也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妇人说:“话虽然这样,,但是祛除祸患要趁早啊!”官吏闻言大笑然后释放了她。

俞楫甫妻传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