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全国卷1文言文(2007高考作文是什么)

1.2007高考作文是什么

2007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人生,诗意还是失意 2007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关于“帮助”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春夜细雨 200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辽宁省高考作文题:我能 ·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 2007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2007年重庆高考作文题:酸甜苦辣说高考 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 200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传递 2007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2007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学习母语 运用母语 2007年江西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7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诗意的生活 2007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一步与一生 2007高考安徽省作文题:提着篮子看妈妈 陕西省高考作文题为:看图作文。 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事了”。

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海南地区高考作文题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宁夏省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

2017年全国卷三文言文详解,全国卷历年高考文言文汇编,2020全国卷三文言文详解

2.求2007年全国语文考试大纲

新课程 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第1版,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甲、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文中的信息 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字 2.表达应用 E 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⑵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⑶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⑷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⑺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B ⑴符合题意 ⑵符合文体要求 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⑴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⑵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⑶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⑷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乙、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文言文,全国卷

3.2007高考语文试卷一段文言文翻译

花草之精粹优秀者为英,禽兽之出类拔萃者为雄;所以,人类中之文才武功优异超众者,由此而命名。

因此,聪慧明智超出众人,谓之英;胆识力量超过众人,谓之雄。此是自其中大体分类而命名。

如果比较其成分多少,则必须相辅相成,各按二分计算,取得另外之一分,然后才能有所成就。何以如此说?聪慧明智者,是英才之分数,若不得雄才之胆识,则其言辞不能得以被人接受;有胆识力量者,雄才之分数,若不得英才之智慧,则其所做之事难以成立。

因此,英才凭其聪慧谋划于初,凭其明智而寻找机会,依赖雄才之胆识而行动;雄才凭其力量使众人服从,凭其勇气排除困难,依赖英才之智慧而成就其事;如此之后方能对其所擅长者有所助益。……因此,英才可以任用为宰相,雄才可以任用为将帅。

如果一人之身,兼有英才与雄才之长处,则能为当世之尊长,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便是此类。然而英才之分数,可以多于雄才之分数,而英才之分数不可以减少。

英才之分数减少,则有智之士离之远去,因此,项羽勇气力量超出当世,其明智能够随机应变,而不能听取采纳奇才异士之言,有一范增而不知重用,因此,陈平之类,皆逃走而归附汉高祖。汉高祖英才分数多,因此,众多雄才敬佩服从,英才归附投奔,英才与雄才各自都能得到重用,所以能够吞灭大秦而攻破大楚,拥有天下而以天下为家。

4.2007高考语文辽宁卷

.cn/zthb001.htm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摄制(shè) 执拗(niù) 染色体(rǎn) 长歌当哭(dāng)B.疾病(jí) 吮吸(yǔn) 露马脚(1òu) 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 恪守(kè) 干细胞(gàn) 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 脑髓(suí) 文绉绉(zhōu) 睚眦必报(zì)[答案] C [解析]【A项,“当”应读“dàng”,B项,“吮”应读“shǔn”,D项,“髓”应读“s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粹 矍铄 再所不惜 人情世故B.部署 好像 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C.梳妆 赋与 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各行其是[答案] D[解析]【A项,“再所不惜”应为“在所不惜”,B项,“细水常流”应为“细水长流”C项,“赋与”应为“赋予”。】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方永刚既是“知者”, 是一个“行者”。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A.也 躬身 体现 B.更 躬行 发挥C.更 躬身 体现 D.也 躬行 发挥[答案] B[解析]【“也”表示并列,“更”表示递进;本句中要突出方永刚是“行者”,所以用“更”。

“躬身”,①自身,②亲自;“躬行”,亲自实行。本句中显然要用动词,所以用“躬行”。

“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发挥”,①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②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本句中“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属于“能力表现出来”,所以选“发挥”。】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友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答案] A[解析] 【A项,“薪尽火传”,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B项,否定不当,“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前面加“不应”就把意思弄反了。

C项, 弄错对象,“大人不见小人怪” 旧谓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语境中“小人”是自己,非“你”。D项,望文生义,“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 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答案] C[解析]【A项,语序不当,“化石牙齿”,应为“牙齿化石”;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补上宾语中心语“等问题”;D项,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只有“挖掘机”才能“挖土”,这些机器车辆,也不可能自动听指挥,应改为:“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工作。”】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消除。埃吕尔说:“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我深信,所有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并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才能消除。”

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研究和应用脱硫的技术,只有主观愿望是不行的。但脱硫技术不会从燃烧煤的过程中自动生长出来,研究与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

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是“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

弗洛姆所说的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能够做”等于“应该做”。

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

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

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

5.求 初二物理卷子 附答案

⑴“45℃”应读作___ ,“-30℃”应读作_______ 或 。

⑵在非洲的索马里曾测到过高达63℃的气温,在南极大陆曾测到过-88.3℃的最低气温,两地的最大气温差是___________℃。⑶某人用一支体温计测得某甲的体温是40.5℃,该人立即又将该体温计消毒后给正常体温的乙测体温,测出乙的体温是______。

(A)37℃ (B)40.5℃ (C)38℃ (D)40℃ ⑷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8.5℃,第二次39.5℃,第三次为39.5°。则(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二次正确(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 ⑸某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银柱长5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

当水银柱长为12厘米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A)28℃ (B)35℃ (C)48℃ (D)60℃ ⑹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应为( )。(A)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B)取量程适宜的温度计、(C)取出温度计、(D)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E)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F)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⑺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它的示数为30℃。教室内的实际气温应是_______℃。

(8)在制作酒精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从而方便读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 C.选择膨胀系数较大的液体 D.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 (9)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向下甩 B.体温计消毒应放在沸水中 C.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D.没有搅拌器时可用温度计代替 参考答案 ⑴45摄氏度 负30摄氏度 ⑵151.3℃ ⑶B ⑷B ⑸B⑹(D)(B)(A)(E)(F)(C) ⑺35 简要分析 ⑶体温计没甩内液面只会上升不会下降,40.5℃不可能下降到37℃,所以刻度仍40.5℃。⑷第一次的结果为38.5℃,生病同学的实际体温可能是38.5℃以下或刚好是38.5℃,第二次的结果是39.5℃,在38.5℃基础上有所上升,说明实际体温为39.5℃,而第三次为39.5℃,该同学的实际体温可能是39.5℃以下或刚好是39.5℃,所以B正确。

⑸所显示的温度= 【100÷(25-5)】*(12-5)=35℃ 熔化和凝固 一、填空题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___有关.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要____热;它的相反过程叫________,要____热.3.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二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 __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__.同种物质的 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相同的,5.海波、水晶、玻璃、蜂蜡、石英等物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晶体,___________ ____是非晶体.6.铝的熔点是660℃,当铝的温度是660℃时,铝的状态可能是 。7.现有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全 部熔化前,则甲盆水的温度_________乙盆水的温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古代阿房宫大殿内的部分支柱是空心的,夏天在空心柱内放入大冰块就能使宫殿内格外 凉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9.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10.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人水中变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加热下变成液态玻璃12.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可染成红色 B.酒精的熔点高 C.酒精的沸点低 D.酒精的凝固点低13.水结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小 C.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D.水的温度是0℃,周围温度低于0℃14.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R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 C.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 汽化和液化课堂练习1.选择题: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然后取出,发现短时间内示数下降,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 ) A.吸热 B.放热 C.不吸热不放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 (3)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 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内 (4。

2007全国卷1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