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手抄报格式(文言文手抄报)
1.文言文手抄报
手抄报的板式不要太火爆,因为主题是文学,我不知道你是几年级的学生,所以不能确定什么样阶段的文学作品适合你,如果是小学,那就选择一些短篇散文摘抄(鲁迅的就别选了 很深奥 不怎么好理解 建议选择朱自清的);如果是初中的那就建议你摘抄一些短篇小说(欧·亨利 莫泊桑的都不错);如果是高中生那就可以选择鲁迅的杂文和短篇摘抄也可以找一些余秋雨散文。
以上是准备工作。主题是:文学。
题目可以用“精髓”髓字不怎么好写,可以用其他的有创意的词代替内容:我上边说的那些根据你自己学级来选择,其实文学部分也有中国的古文学,简单的说就是文言文、古诗词,你可以选择一些唯美的古诗词做一些点缀。我建议你的板式安排上用4开的纸,第一:选择短篇小说一篇(或散文)在文末写上自己的简短的感受(因为老师之所以让你做这个其中的目的就是拓展你的阅读量,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又会是你的手抄报的一个亮点)第二:一片文言文,或古诗词,写上白话文的翻译,如果你已经上初中了就用文言文吧《滕王阁序》不错,你可以摘一段,因为翻译很长。
文言文的话就写上一些要注意的词的解释。第三:如果还有空隙,就摘一篇诗歌,徐志摩的不错。
泰戈尔的长诗不多。第四:如果可以的话你上网查一查文学的时间段的分化,什么是现代文学什么是近代文学什么是古代文学,做一个资料小卡片,让你的同学长点见识。
关于背景,不要太花哨,简单一点就好,最好是黑白版的,你知道矢量图吗?上网查一下 矢量图 线条的 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就好,这个也不难。可以找一些有创意的艺术字,模仿一下,如果你有能力自己创新就更好了,我给你的建议也就这么多了,在写之前先设计好板块,规划好。
要留给自己写明自己的地方哦。加油!祝你成功。
对了,做事情不要嫌麻烦,要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背后的努力工作是少不了的。
2.经典古诗文的手抄报内容怎样写?
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名诗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3.关于小古文的手抄报,急用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4.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文 黑板报用
链接:/confucius/lunyujzh12.htm 颜渊第十二 朱熹《论语集注》 凡二十四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
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归,犹与也。
又言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又言为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预,又见其机之在我而无难也。
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而仁不可胜用矣。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
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又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
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目,条件也。颜渊闻夫子之言,则于天理人欲之际,已判然矣,故不复有所疑问,而直请其条目也。
非礼者,己之私也。勿者,禁止之辞。
是人心之所以为主,而胜私复礼之机也。私胜,则动容周旋无不中礼,而日用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矣。
事,如事事之事。请事斯语,颜子默识其理,又自知其力有以胜之,故直以为己任而不疑也。
程子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其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其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
闲邪存诚,非礼勿听。’其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
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其动箴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愚按:此章问答,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几,非至健不能致其决。
故惟颜子得闻之,而凡学者亦不可以不勉也。程子之箴,发明亲切,学者尤宜深玩。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则私意无所容而心德全矣。
内外无怨,亦以其效言之,使以自考也。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中礼。惟谨独,便是守之之法。”
或问:“出门使民之时,如此可也;未出门使民之时,如之何?”曰:“此俨若思时也,有诸中而后见于外。观其出门使民之时,其敬如此,则前乎此者敬可知矣。
非因出门使民,然后有此敬也。”愚按:克己复礼,干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
颜、冉之学,其高下浅深,于此可见。然学者诚能从事于敬恕之间而有得焉,亦将无己之可克矣。
司马牛问仁。司马牛,孔子弟子,名犁,向魋之弟。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讱,音刃。
讱,忍也,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
夫子以牛多言而躁,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之,则所以为仁之方,不外是矣。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牛意仁道至大,不但如夫子之所言,故夫子又告之以此。盖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
杨氏曰“观此及下章再问之语,牛之易其言可知。”程子曰:“虽为司马牛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亦止此为是。”
愚谓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
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读者其致思焉。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向魋作乱,牛常忧惧。故夫子告之以此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夫,音扶。
牛之再问,犹前章之意,故复告之以此。疚,病也。
言由其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惧,未可遽以为易而忽之也。晁氏曰:“不忧不惧,由乎德全而无疵。
故无入而不自得,非实有忧惧而强排遣之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牛有兄弟而云然者,忧其为乱而将死也。子夏曰:“商闻之矣:盖闻之夫子。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命禀于有生之初,非今所能移;天莫之为而为,非我所能必,但当顺受而已。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既安于命,又当修其在己者。故又言苟能持己以敬而不间断,接人以恭而有节文,则天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