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者固如是乎文言文翻译(《绘图双百喻》中《披鳞》译文)
1.《绘图双百喻》中《披鳞》译文
从前,韩非子扬言说:“龙的嘴巴下面有倒生的鳞片,如果谁翻动它将会被龙杀死。”一千多年来,没有不收住手,没有敢惹它的。
李生,是个豪侠之士。曾经对人说:“翻动倒生的鳞片果真能使人死亡吗?我不相信这种说法,我想我应该亲自试一试去。”听过他说过这话的人,都很惊讶,远远地躲着他,就像碰见不吉利的东西一样。李生于是就孤身一人拿着宝剑到了东海。捉住龙,用剑翻动它倒生的鳞片,龙痛得辗转反侧,不能忍受,就吐出宝珠来求饶。李生把剑一抛长吼一声,大笑着说:“能杀人的东西,原来不过如此而已。”
现在每个人都在说:“某个人就像虎狼一样,要谨慎点离他远一点,不要惹他生气发怒。”这就使那些原本就骄横的人更加的毫无忌惮。世间所缺少的,是李生这样的人。
2.求 人教版 九(下)第五单元古文翻译
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
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
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
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
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华丽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
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
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
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
墨子说:“我知道你有什么方法对付我,但我也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
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
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
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
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3.《约法三章》文言文原文和译文是什么
《约法三章》文言文原文: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作者简介:
《约法三章》出 自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始共5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诵读古文经书。二十岁开始远游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老,考察了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事、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司马谈逝世后第三年,即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继父职做了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他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创作《史记》。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他四十二岁,正式开始了这一工作。后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武帝,被处以宫刑。但他忍辱含垢,坚持写作,直至遇赦,改做中书令,在公元前91年(太始四年)五十多岁时终于完成《史记》这一部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