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维和唯的(文言文用法:谁能介绍下“唯”和“惟”?)
1.文言文用法:谁能介绍下“唯”和“惟”?
唯:
①作wěi。应答声。唯唯诺诺。
②只,只有。《史记》:方今唯秦雄天下。
③虽然。《荀子》: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
④由于。《汉书》:进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
惟:
①思,考虑。《诗经》:载谋载惟。
②只,只有。《商君书》: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
③由于。《尚书》:亦惟汝故。
④和,与,同。《尚书》:齿革羽毛惟木。
⑤虽然。《史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⑥句首语气词。《尚书》: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
打的我累死了。。。你去买一本简明古汉语词典好了~偶们老师就推荐偶们买的,以上就键入自简明古汉语词典~
2.古文中的“唯”和“惟”的区别
唯:形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只有,只是
以,因为
虽然,纵使
表示肯定
用于句首,无实义
惟:形声。本义:思考;思念
只有,只是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
相当于“犹”、“还”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
由于,以
惟独:就单单的意思
唯独: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点的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没有别的人或别的东西的
唯独他到达了
单单;只有
古汉语虚词词典中:
唯,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时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使用。
惟,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已普遍使用,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
《说文》中对两个字的本意解释:(可以看最前面的词霸上找的内容.)
“唯,诺也。”
“惟,凡思也。”
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别的“唯”表一种应答,“惟”表示思考。
像“唯唯诺诺”就不能用“惟”。而且作为副词时“惟”没有表示“应答”的意思。
而“惟妙惟肖”就不能用“唯”
“唯”并不能完全取代“惟”,只是,在现代汉语中,用到只能使用“惟”的情况并不多
参考资料:.cn/200503/ca665518.htm
3."惟"和"唯"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在古文中的解释..?
与“唯 ”“惟”相关的异形词语
唯, 读 wéi,是形声字。《说文·口部》“唯,诺也。从口,隹声。”本义为恭敬的应答声,表示应允,如“唯唯诺诺”。惟, 读 wéi,也是形声字。《说文》:“惟,凡思也。从心,佳声。”本义为“思考”,如“思维”本写作“思惟”。唯、惟,假借为副词、助词,都与各自的本义无关。
唯,假借为范围副词, 读 wéi, 用来限定事物或动作的范围,相当于“只”“只有”。如“唯独”“唯恐”“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唯我独尊” “唯一”“唯有”等。此义也可用“惟”,以上词语中的“唯”均可用“惟”。例如:“这篇一发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废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听其湮没……”(《鲁迅全集》第 4 卷,第 504 页)“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鲁迅全集》第 4卷,第 221 页) 但是,在此义上,与“唯物”“唯心”相关的词语只能用“唯”,如“唯物论”“唯心主义”“唯心史观”“唯物辩证法”等。这是因为它们作为表示哲学概念并曾高度政治化的强势词语,长期高频度使用,其词形、语形早已在社会语用中定型。
唯、惟,又假借为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强调,也可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唯其”“人心唯危”,也写作“惟其”“人心惟危”。惟妙惟肖,最初写作“维妙维肖”。“维妙维肖”的“维”,是语气助词,用法与“唯其”的“唯”近同。例如,清代冯镇峦《读杂说》:“《聊斋》中间用字法,不过一二字,偶露句中,遂已绝妙,形容维妙维肖,仿佛《水经注》造语。”维妙维肖,后来也写作“惟妙惟肖”“唯妙唯肖”,这是因为“维”“惟”“唯”在语气助词这一用法上往往可通用。
4.文言文中,“维”有哪些意思?
(1) (形声。
从糸( mì),隹( zhuī)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2) 同本义 [cord]。 维,紘也。
——《玉篇》 维,车盖系也。——东汉·许慎《说文》 维,系也。
——《广雅》 斡维焉系。——《楚辞·天问》 维王之大常。
——《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
居其维首。——《左传·昭公十年》。
疏:“纲也。” 天柱折,地维绝。
——《淮南子·天文训》 (3) 又如:维纲(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
(4) 隅,角落 [corner]。 维,隅也。
——《广雅》 东北为报德之维也。——《淮南子·天文》 (5) 又如:四维(四角)(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管子》);维那(寺院里地位次于首座的僧职);维岳降神(高山降其神灵)。
(6) 关键 [key]。 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
——《后汉书·陈蕃传》 法令为维纲。——《管子·禁藏》 (7) 又如:维纲(纲纪;法度)。
(8) 几何学上指空间独立而互相正交的方位数,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或曲面有二维,直线或曲线只有一维 [dimension]。 (9) 网 [net]。
维,网也。——《集韵》 (10) 古地名 [Wei,an ancient place name]。
故地在今四川省理县。 (11) 生物体中的丝状组织 [fiber]。
如:纤维(动、植物体中的丝状组织)。〈动〉 (1) 拴;系 [tie up]。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诗·小雅·白驹》 诸侯维舟。
——《尔雅》。李注:“中央左右相维持者曰维舟。”
牛马维娄。——《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注:“系马曰维。” (2) 又如:维舟(系船靠岸停泊);维絷(羁绊束缚,强被挽留);维娄(系缚;羁縻);维梢(系船停泊);维楫(系船之绳和船桨);维绳(用绳系缚。
比喻加以束缚);维结(连结);维城(连接城池以藩卫邦国)。 (3) 思考,计度。
通“惟” [think] 维万世之安。——《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4) 又如:维度(思念;计度)。
(5) 维持;维系 [hold together] 四方是维。——《诗·小雅·节南山》 (6) 又如:维匡(扶持匡正);维挽(维护,挽救) (7) 表示判断,相当于“乃”、“是”、“为” [be]。
众维鱼矣。——《诗·小雅·谷风》 (8) 又如:维听(是听);维恭维敬(毕恭毕敬。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介〉 (1) 由于 [because]。
维子之故。——《诗·郑风·狡童》 (2) 又如:维是(由于是…)<连> (1) 相当于“与” [and]。
贲鼓维镛。——《诗·大雅·灵台》 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
——《国语》 (2) 同“唯”。独 [only] 维予与女。
——《诗·小雅·谷风》 (3) 又如:维能(唯独能够)。〈助〉 (1) 用于句首,无义。
维以不永伤。——《诗·周南·卷耳》 维昔黄帝,法天则天。
——《史记·太史公自序》 (2) 用于句中,帮助判断。 我马维驹。
——《诗·小雅·皇皇者华》 我马维骐》[2]。
5.古文中的“唯”和“惟”的区别虽然意思
唯:
义同“惟”:唯物论。唯心论。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理论。唯名论。
答应的声音:唯唯(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唯唯”)。唯唯诺诺。唯唯否否。
惟:
1. 单,只:惟独。惟一。惟有。惟恐。惟命是从。惟我独尊。
2. 但是:雨虽止,惟路仍甚泥泞。
3. 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惟妙惟肖。惟二月既望。
虽然:
固然。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纵然、即使。
6.古文中“惟”和“唯”有什么区别
唯:<;象>;形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副>;只有,只是
以,因为
<;连>;虽然,纵使
<;助>;表示肯定
用于句首,无实义
惟:<;动>;形声。本义:思考;思念
<;副>;只有,只是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
相当于“犹”、“还”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
<;连>;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
<;介>;由于,以
7.文言文两则中的“惟”是什么意思
惟(wéi)[动]
⑴ 形声。字从心,从隹(zhuī),隹亦声。“隹”意为“鸟头”、“锐头”、“尖头”。“心”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心尖起来”(心像鸟头一样形成了尖头,有了明确指向)。本义:心思集中于一点。转义:用为副词,相当于“仅”、“只”。英译为on(e)ly
⑵ 同本义【think】
惟,凡思也。——《说文》
臣窃惟事势。——贾谊《治安策》
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汉书·张良传》
⑶ 又如:惟思(思虑);惟度(思考忖度);惟念(思念;考虑)
⑷ 为,是【be】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书·益稷》
不变惟何。——【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⑸ 有【have】
相亦惟终。——《礼记》
⑹ 听从,随从【obey】
大国苟不以为然也,则亦惟命耳。——刘献廷《广阳杂记》
⑺ 又如:惟惟(听从顺服的样子)
⑻ 愿,希望【hope】
若草庵见毁一节,成功之后,万惟留心。——《英烈传》
⑼ 又如:惟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⑽ 在于【lie in】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书·大禹谟》
副词
惟(wéi)[副]
⑴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only】
惟明克允。——《书·舜典》
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惟有乳下孙。——杜甫《石壕吏》
惟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
惟送死可以当大事,长公(袁可立子袁枢)无愧斯语矣。——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夫植物之中,禀真刚之气者,惟松为独多。——明·宋濂《看松庵记》
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⑵ 又如:惟一惟精(精诚专事,毫无杂念);惟义是从(只要有道理就坚决服从);惟口起羞(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惟精惟一(精纯专一)
⑶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again】。如:惟新(更新)
⑷ 相当于“犹”、“还”【still】
惟,犹犹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连词
惟(wéi)[连]
⑴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and】
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书·多方》
⑵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then】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书·吕刑》
⑶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even if】
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史记·淮阴候列传》
介词
惟(wéi)[介]
由于,以【because】
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书·盘庚中》
助词
惟(wéi)[助]
⑴ 用在年、月、日之前
惟二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⑵ 用于句首,无实义
惟士无田,则亦不祭。——《孟子》
⑶ 用在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召诰》
8.“唯”与“惟”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区别
看来你问老师还没明白啊!既然你诚心诚意地问了,我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吧(借用一下,呵呵),在古代最开始是“惟”字(先秦已普遍),而“唯”在其后才出现,所以古文中大多用“惟”,当然也有用“唯”的(特殊的也有,所以也会比较烦,例如: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唯余其一。
——吴均《与朱元思书》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所以到后面,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汉语,当表示“只有”时通用,所以就不必要纠结古文表“只有”时是“唯”还是“惟”了,古人已经写好了,选那个字取要默写的只有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