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汉光武之明文言文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A.受职过任,夙夜忧惧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A.受职过任,夙夜忧惧     ?

1。

A2。C3。

(1)阐明礼乐在治理国家、教化百姓方面的重要性。(2分,答出“阐明礼乐的重要性”得1分);(2)请求当时皇上把制定礼乐当要务来做。

(2分,意思相近即可)4。(1)连年歉收,人民饥饿财用缺乏;(2)我已年老将死,真诚希望能在死前见到礼乐确定下来;(3)大王不归罪于年成,这样,天下的百姓就归附你了。

1。1】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题中,选项A,夙夜,早晚、日夜。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例句中,以:因为;选项中,C项,因为;A项,以,和为组成一个词语,意思是:让…当;B项,介词,依靠;D项,介词,用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根据答题区间,从文中“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

《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

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 ”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不登”1分,“匮”1分,语序调整1分);(2)“犬马齿尽”1分,“冀”1分,“先”1分;(3)“罪岁”1分,“斯”1分,“至”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张奋年少好学,生活节俭施行仁义,常常拿出部分租奉,赡养抚恤宗族亲属,即使到了匮乏的地步,也不停止施与。十七年,儋耳投降归附,张奋到朝廷来祝贺,被带到宣平殿拜见皇帝,应对符合皇帝心意,显宗觉得他才能突出,让他担任侍祠侯。

建初元年,授予左中郎将,调任五宫中郎将,迁升为长水校尉。七年,担任将作大匠,章和元年,被免职。

永元元年,再次授予城门校尉。四年,升迁为长乐卫尉。

第二年,代替桓郁任太常。六年,代替刘方任司空。

当时正遇旱灾,求雨不下,于是张奋上表说:“连年歉收,人民饥饿财用缺乏,如今又长期干旱,秋种不成,阳气将尽,时间紧迫。 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以粮食为生命,这是最紧迫的政务,最重的忧患。

我深受皇恩,担任的职务超过了我的能力,因而日夜担心害怕,奏章不能表明我的心意,希望能让我面对中常侍一条条陈述。”张奋马上受到引见,再次口述当时应该办的政务。

第二天,和帝召太尉、司徒一起驾临洛阳监狱,审查记录囚徒的罪状,收捕洛阳令陈歆,随即下了三天大雨。 张奋在位清正廉洁,没有其它特殊的功绩。

九年,因病罢官。他在家中上疏说:“圣人所赞美的事,为政之道最重要,其根本在于礼乐。

《五经》主旨相同,而礼乐的功用尤其急需要发挥出来。孔子说:‘让国家百姓安定太平,没有比礼更好的方法;移风易俗,没有比乐更好的方法。

’又说:‘所谓揖让而教化天下,就是指的以礼乐治天下。’先王为政,礼乐可以算是很兴盛了。

孔子对子夏说:‘如能用礼修饰外在行为,用乐陶冶心性情操,我就满足了!,’又说:‘礼乐不兴起,那么刑罚就不会适度;刑罚不适度,百姓就会不知如何行动。’我认为汉应当制定礼乐,因此先帝圣明,多次下诏,感伤于礼乐的损坏残破,可是众儒生不通达,奏议之中有很多异议。

我家几世为朝廷台臣宰辅,而大典未确定,我对此十分忧虑,寝食时也不忘此事。我已年老将死,真诚希望能在死前见到礼乐确定下来。”

十三年,和帝重又召拜他为太常。张奋又上疏说:“汉应当改制礼乐,用图画和文字明确下来。

作为君王教化稳定后制作礼仪,功绩成就后制作音乐。 我谨慎地列出三条关于礼乐的不同意见,希望交给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加以考察审定。

从前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时告诉上天大功告成,可是礼乐没有修定,这种行为(和应有的礼法。

2.燕昭汉光武之明中冯异遭遇哪两件事?

乐毅替燕国打败了齐国,有人向燕昭王进谗道:“齐国还没有攻下的有两座城,不是他的力量攻不下来,他想长久地依仗军兵的威力来使齐人折服,自己面南称王罢了。”燕昭王把进谗的人斩了,派谴使者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敢接受,发誓以死效力。

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权利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辞职,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好象子对父,有什么嫌隙和疑虑,使你产生害怕之意?”

现在人们都知道乐毅和冯异是名将,然而没有二位君主的贤明,一定会被谗言所迷惑。,田单收复齐国,信陵君大败秦兵,陈汤诛杀郅支,卢植打败黄巾军,邓艾平定蜀国,王浚平定吴国,谢安打退苻坚,慕容垂挫败桓温,史万岁击败突厥,李靖灭掉吐谷浑,郭子仪、李光弼使唐室中兴,李晟收复京师,这些人都对社稷有大功,但大都被谗人所诬陷,有的到了被杀掉的地步。一般的平庸之主不值一提,就连唐太宗也未能免于(听信谗言)。这些爱钻营的青蝇一样的人,也真是值得畏惧啊!(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文言文,答案,汉光,之明

3.《三国演义》知识竞赛题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竞赛题 1·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 吕布 2·黄巾贼程志远为何人所杀? 关羽 3·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黄盖 4·曹操因人进献一吉祥物,劳师动众的搭建了一座巨台,其名为? 铜雀台 5·「洛神赋」其中洛神是意指谁的妻子? 曹丕 6·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五丈原 7·在作战中眼睛被流箭射中,说:「父精母血不可弃」而把眼睛吃掉的是? 夏侯敦 8·孙权称帝后,下列何者被任命丞相? 顾雍 9·曹操谓曰「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之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者!」为何人? 于禁 10·三国时期,从未得到过汉玉玺的是谁? 刘备 11·孔明征南蛮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当孟获第七次被马岱抓住时,他对马岱说什么话? 能不能换张新面孔丫 12·关羽的养子是谁? 关平 13·那一位君主,刘备没有去投靠? 孙坚 14·七步成诗的是? 曹植 15·歇后语--刘备的江山是? 哭出来的 16·当曹操擒得吕布想收为义子时,刘备建了什么言使吕布被宰? 他专杀义父 17·是谁向曹操报告孙策袭取许都之心,后被孙策所杀? 许贡 18·使张辽及赵云成名的战役各是什么? 逍遥津之役,长板桥之役 19·孙坚得大汉玉玺,其上有「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四字,为何人所写? 李斯<==不确定 20·诸葛亮隐居时常把自己比作? 管仲 21·请问曾经当过刘备军师的「单福」其实是何人? 徐庶 22·三国歇后语,「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3·夏侯敦被何人射去一眼? 曹性 24·请问赤壁之战谁行苦肉计诈降曹操? 黄盖 25·周瑜娶的小乔是谁的女儿? 乔国公 26·称蜀中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但是到最后还是投降张飞的将领是? 严颜 27·是谁替刘备说降了马超? 走进“三国”知识竞赛题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04 走进“三国”知识竞赛题 第一部分:了解题 1、填空: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是____朝人。

(2)《三国演义》共有___回。 (3)关羽又被称为____。

(4)《三国演义》中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叫____。 (5)《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____ (6)《三国演义》总共描写了____个人物。

(7)公元____年,三国又合而为一。 (8)诸葛亮对孟获是__擒__纵,才使他心服口服。

2、简答: (1)关羽的坐骑和使用的兵器分别叫什么? (2)被封为蜀国五虎上将的分别是哪五位? (3)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卧龙先生”和“凤雏先生”的分别是哪两位? (4)“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运用非常普遍,说说在赤壁之战中运用的三十六计,只要说出一条就得分。 第二部分:邮票中的三国 收集三国系列邮票,用一两句话说出该张邮票的主要情节。

(《白帝托孤》、《秋风五丈原》、《孔明班师》、《三分归晋》) 第三部分:抢答题 计分办法:至少说出五个,否则不得分。 1、《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关羽失荆州、汉巴之战、夷陵之战、诸葛亮北伐、关东联军伐董卓、淮南之争、曹魏灭蜀、西晋统一中国) 2、说说《三国演义》中三国人物的名字。 (蜀国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魏延;东吴孙权、周瑜、程普、甘宁、黄盖; 魏国曹操、张辽、许褚、于禁、司马懿) 第四部分:讲三国故事 每队派一个代表上台讲《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解生动精彩者得分。

第五部分:说三国歇后语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3、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6、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7、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8、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第六部分:表演课本剧 根据《赤壁之战》的内容进行表演,每队派三人分别扮演曹操、周瑜、黄盖,其他人演士兵。根据表演情况打分。

第七部分:三国对联 给出上联,请对下联 1、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3、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4、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5、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6、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7、三分割拒迂帱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8、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第八部分:三国文化(加分题) 1、“三曹”介绍:人物名称及相互关系、文学代表作名称 2、背诵诸葛亮《出师表》 前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4.汉光武帝刘秀文言文

汉光武帝刘秀 字文叔,蔡阳人[1],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

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

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

早年从事农业生产。新莽天凤三年(16),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

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家乡。地皇三年(22),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刘演率领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枣阳)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

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演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

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它割据势力,赤眉军(建立建世政权),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铜马军,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大成,成,”,渔阳的彭宠(称燕王),南郡的秦丰(称楚黎王),梁地的刘永(称帝),齐地的张步(齐王),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称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西伯王,西州上将军),安定的卢芳(西平王),王郎(称帝),刘秀都与之有过较量。经过参照某事建议与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针准备后,打败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起义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帝国。

5.一道文言文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为加粗字释义。

(1)嗜鱼()(2)自给()(3)长自给鱼()

答案:(1)喜欢,特殊的爱好。(2)供给。(3)长久

2.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怎样的道理?

答案:做官的人要时刻珍惜自己的地位、利益,不能见小利而忘大义,在大利面前铤而走险。否则,不但会失去既得利益,甚至会身败名裂。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避免。

B.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 其弟子谏曰…… 谏:下对上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1、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思想性格?(4分)

答案:

9.A (免——被罢免 2分)

10.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对即可。评分点:明、恃))

11.有道理。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嗜鱼而不受鱼

燕昭汉光武之明文言文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