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刘基论相(刘基论相古文翻译)
1.刘基论相 古文翻译
以前,明太祖因为某事责怪 丞相李善长,刘基说:“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子,能协调各位将领。”
太祖说:“他以前有几次要害君,君却为他说好话。我想以君做丞相。”
刘基磕头作礼后说:“立相这件事就像更换房柱,必须有大木头。如果只因为这小的美德就这样做,房柱一立,房子就会会塌了。”
等后来李善长被罢相,皇帝相让杨宪为相。杨宪和刘基关系素来很好,刘基却极力说不能立杨宪为相,他说:“杨宪有丞相的才干,但没有丞相的气度。
为相的人,处事的态度要像水一样,要以义理来权衡,但杨宪不是这样的。”。
2.求 汉高祖论相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高祖讨伐黥布的时候,被飞箭射中,在回来的路上生了病。
病得很厉害,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好医生。医生进宫拜见,高祖问医生病情如何。
医生说:“可以治好。”于是高祖骂他说:“就凭我一个平民,手提三尺之剑,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纵然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处呢!”说完并不让他治病,赏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走了。
不久,吕后问高祖:“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曹参以后的事,高祖说:“王陵可以。
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
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高祖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亲 政 篇明
【答案】【小题1】B)【小题1】A【小题1】B【小题1】(1)正是人们所说的殿堂之上天子比万里还远,即使想进言,也无从说起啊。
(“于”“由”、句意各1分。)(2)君主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去临朝听政,退朝后到路寝处理政事。
(“视朝”“适”、句意各1分。)(3)希望皇上远的效法圣祖,近的学习孝宗,完全铲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
(“惟”“法”“壅隔”、句意各1分。) 【答案解析】【小题1】(象:效仿。
【小题1】(③是作者的观点;④是孝宗去世留下的遗憾;⑥是作者的建议。)【小题1】(不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而是内朝制度没有恢复,从文中“岂非内朝之遗制乎”“今内朝未复”可知。)
【小题1】略。
4.求 汉高祖论相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高祖讨伐黥布的时候,被飞箭射中,在回来的路上生了病。
病得很厉害,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好医生。医生进宫拜见,高祖问医生病情如何。
医生说:“可以治好。”于是高祖骂他说:“就凭我一个平民,手提三尺之剑,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纵然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处呢!”说完并不让他治病,赏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走了。
不久,吕后问高祖:“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曹参以后的事,高祖说:“王陵可以。
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
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高祖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5.卖桔者言译文
出自明代刘基《卖桔者言》,译文如下: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贮藏柑子,经历一年也不腐烂。
拿出它来,依然光泽鲜亮,玉石般的质地,黄金似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售价高出十倍,人们争相购买。
我买了一个,把它剖开,像有股烟尘扑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棉絮一样。我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出售给别人的柑子,是准备让他人把它装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呢?还是要夸耀它的外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呢?干这骗人的勾当,太过分了啊!”卖柑子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种职业,已有好多年了。
我靠它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还没听见有说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吗?世上干骗人勾当的人不少,难道就我一个吗?您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
当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人才,他们真的能够传授孙武、吴起的韬略吗?那些高高地戴着官帽,腰上拖着长长带子的人,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盗贼兴起却不知道抵挡,百姓贫困却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诈却不知道禁止,法度败坏却不知道整顿,白白地耗费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却不知道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厅堂上,骑着高头大马,喝足了美酒,吃饱了鱼肉的人。
哪一个不是庞然大物、令人生畏,哪一个不是威严显赫、可供效法呢?可是无论到哪里,又何尝不是外表像金玉、内里像破絮呢?现在您对这些不去分析明辨,却来查究我的柑子!”我沉默着,无言答对。回来再想想他的话,觉得他好像是东方朔一类人物,难道他是对世事表示愤慨,对邪恶表示憎恨的人吗?他是假借柑子来进行讽刺吗?原文: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默无以应。
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扩展资料:《卖桔者言》赏析世界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
其实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没有人愿意来维持这个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有这个时间,把世上人一一称过。
所以就有了际遇这种说法。因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挣扎,使人长叹却又无奈,只能归之于际遇。
而有人对这不公平是极看不开的。豁达二字易书难行。
所以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墨子著《非攻上》。
而刘基有《卖柑者言》。庄子自然是文采非凡,只是就辩才而言,这两句话不够严密。
所谓窃,指拿别人的东西。而“国”却不是属某人专有的东西。
岂不闻群雄逐鹿中原,唯有能者得之。“国”本就是无主之物,大家公平竞争,怎么能说是窃呢?庄子的疏漏在于“钩”很明显是有主的东西,而“国”是否有主却是可探讨的,没有预先证明“国”是有主的,实在是门户洞开,让人一击即溃。
庄子是怪才,便他的话却不是辩者口吻。刘基的《卖柑者言》与公平有关。
这篇文章认为在朝做官的那些人,没什么真才干,只是欺世盗名,还得享厚禄,是不公平的。这个观点极难辩明。
大略来讲,要证明两点。一、在朝做官的人没有才干;二、让这些人做官是不公平的。
其中又有两大难点。一、在朝做官的人很多,难以一一具数。
二、如列举事实说明做官人没有才干,难免引起争论。同一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定论。
刘基却是山人自有妙计。未曾开辩,先来买柑。
如果说庄子是一箭穿心,墨子是刀枪环列,刘基这里却是一片祥和地在买水果。这水果很妙,普通的“柑”在这时候早就坏了,而杭州的这一位“卖柑者”却有独家秘法,能使这柑放很长时间都不坏。
他卖的柑“玉质而金色”,这叫金玉其外,可是剖开一看,“乾若败絮”,这叫败絮其中。刘基当然要生气了,要是我也会生气,白那么好看,又不能吃,有什么用?刘基说,你把这“柑”卖给人,是让别人用它来拜祖先,款待宾客,还是用它的外表来骗傻瓜的?!你这不是在骗人吗?!这一段,就是刘基挖的陷阱。
你如果不知这是陷阱,自然会跟着刘基一起去骂“卖柑者”是骗子;就算知道这是陷阱,也没法去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说什么好话。通过这个“柑”,那些应该不赞同刘基观点的人,也不管情愿不情愿,都被他拉了过去。
猎物既已进来,第二段就收网!收网之前,还要摆摆姿态。卖者。
6.楚有养殂以为生昔出自哪篇文言文
《楚人养狙》
——明·刘基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末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也。“
7.文言文阅读《刘基》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狱:诉讼案件)
A.举进士,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 B.大旱,请决滞狱 狱:监狱
C.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 责:责怪 D.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基清廉正直的一组是D(4句表明刘基的胆略;5句表明刘基为人谦逊)
①既至,陈时务十八策。 ②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③以克敌赏赏基。基辞。 ④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⑤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⑥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错,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是在元朝至顺年间,当时的皇上不是明太祖。)
A.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刘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深受明太祖赏识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封为诚意伯后,才告老还乡。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 刘基生性刚直,嫉恶如仇。但他不记个人恩怨,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东下,实力非常强大,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等到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直和刘基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