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八上答案晏子使(初二晏子使楚文言文)
1.初二晏子使楚文言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bīn )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zī )三百闾(lǘ),张袂(mèi )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hān),吏二缚(fù)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 。”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jú)生淮(huái)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guǎ)人反取病焉(yān) 。”。
2.《晏子使楚》文言文的答案
初中文言文名篇《晏子使楚》阅读题及答案
《晏子使楚》练习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圣人非所与熙也()(2)齐人固善盗乎()
(3)吾欲辱之,何以也?()(4)晏子避席对曰()
(5)酒酣()(6)左右对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
《晏子使楚》练习题参考答案:
1、1、同“嬉”,可玩笑。2、本来3、用
4、离开座位,表示郑重。5、畅快6、回答
2、①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②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3、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
3.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 :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 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 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 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 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 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
”晏子严肃地回答
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 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 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 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 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 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 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 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 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 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 ,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 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 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 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 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 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
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 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 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
偷窃罪。
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 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 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
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 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 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 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 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 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