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幼鹿(文言文)

1.文言文

原文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另一版本 鲁之贵人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

其母随而鸣,秦西巴见其哀,纵而与之。麑随母而去。

孟孙怒曰:“吾猎得麑,尔纵之,何也?”秦西巴曰:“但不忍耳。”孟孙逐秦西巴。

居一年,召以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秦西巴以一麑而不忍,又安能亏吾子乎?” 译文 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

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

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另一版本】鲁国贵人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便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

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小鹿跟随着母亲离开了。

孟孙君很生气地说:“我打猎获得的小鹿,你放了它,为什么?”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过了一年,孟孙君又把他召回来担任太子的老师。

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我的儿子呢?” 注释 ①纵麑(ní):放走小鹿。麑,小鹿。

②窃:私下,谦辞。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④使:派,命令,让。

⑤猎:打猎。 ⑥烹:烧,煮。

⑦啼:啼叫。 ⑧忍:忍心 ⑨居:过了 ⑩安:哪里 11.诚:的确。

文言文獐与鹿,关于鹿的文言文,描写鹿的文言文

2.文言文孔子与鹿

孔子语录有很多条,主要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子

3、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孔子

4、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子

5、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孔子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7、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孔子

8、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11、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孔子

1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1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14、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1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1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2、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2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5、不贰过——孔子

2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

27、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孔子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9、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

30、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子

3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3、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孔子

3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

文言文幼鹿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