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伯之书文言文答案(与陈伯之书阅读答案)
1.与陈伯之书阅读答案
原文: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 A、见 见故国之旗鼓。每见壁间题字。 B、树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 C、思 廉公之思赵将。 学而不思则罔。 D、之 人之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2、填空。 (1) 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2)“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想以廉颇吴起的事例来劝说陈伯之投降。(廉公之思赵将: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屡立战功,后受同僚忌恨,不得已出亡到魏国,还时常想回去为赵国出力。 吴子之泣西河:战国时魏国名将吴起,本来任西河(现在陕西合阳一带)太守,魏武侯听信谗言,把他召回。吴起临行时,望着西河哭泣说:我走之后,西河必定要被秦国夺去。后来果然如此。)
3、文中的“将军”指代(C ) A、廉颇 B、吴起 C、陈伯之 D、丘迟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正因为如此廉颇才渴想能重为赵将,吴起临别西河才掩泪悲伤
2.与陈伯之书(节选)的阅读答案
此文既有骈体文富于雄辩,作了两层对比,给骈体文也带来一股清新气息,其二,用故国之思感染对方,使言情动人,人之情也,群莺乱飞、词采华美的特点:其一:
(1)暮春三月,又渲染梁朝的宽大为怀。指出对方弃梁归魏的危险,吴子之泣西河:用在主谓之间。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威之以力,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江南草长,动之以情,又包含了优美的写景和写情段落。丘迟对陈伯之责之以义,杂花生树:“将军独无情哉;
答,气势充沛:这封信情理兼长。
4文中说,晓之以理,从认识上是明智与昏聩的对比。文中对陈伯之的由齐投梁和由梁降魏:暮春三月?
答,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从结果上是“壮”与“劣”的对比,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句中的前两个“之”字所起的作用是,终使陈伯之悔悟,还插入一段“江南草长”的动情描写,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铺排渲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为骈文,可不译,说理透辟,委曲宛转,用典较多。后一个“之”,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
答。另外.
答,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3 本段信文的内容特点是什么。总之。
文中运用对比?”请具体说一下“情”字包括哪些感情下面句中的“之”的用法有何不同?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
3.与陈伯之书阅读答案
原文: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 A、见 见故国之旗鼓。每见壁间题字。
B、树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
C、思 廉公之思赵将。 学而不思则罔。
D、之 人之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2、填空。 (1) 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2)“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想以廉颇吴起的事例来劝说陈伯之投降。(廉公之思赵将: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屡立战功,后受同僚忌恨,不得已出亡到魏国,还时常想回去为赵国出力。
吴子之泣西河:战国时魏国名将吴起,本来任西河(现在陕西合阳一带)太守,魏武侯听信谗言,把他召回。吴起临行时,望着西河哭泣说:我走之后,西河必定要被秦国夺去。
后来果然如此。)3、文中的“将军”指代(C ) A、廉颇 B、吴起 C、陈伯之 D、丘迟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正因为如此廉颇才渴想能重为赵将,吴起临别西河才掩泪悲伤 本段信文特点: 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书信。
这封信情理兼长,气势充沛,委曲宛转。丘迟对陈伯之责之以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之以力。
指出对方弃梁归魏的危险,又渲染梁朝的宽大为怀,用故国之思感染对方,终使陈伯之悔悟。文中运用对比,使言情动人,说理透辟。
文中对陈伯之的由齐投梁和由梁降魏,作了两层对比:其一,从认识上是明智与昏聩的对比,其二,从结果上是“壮”与“劣”的对比。另外,作为骈文,用典较多,铺排渲染,还插入一段“江南草长”的动情描写,给骈体文也带来一股清新气息。
总之,此文既有骈体文富于雄辩、词采华美的特点,又包含了优美的写景和写情段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谁有与陈伯之书的翻译和解析?发给我
解析:陈伯之,睢陵(今江苏睢宁)人。
幼有膂力。原为南齐将领,后归降梁武帝,任江州刺史,封丰城县公。
梁天监元年(502)率部投降北魏,为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光禄大夫、曲江县侯。天监四年(505),梁武帝命太尉、临川王萧宏率军北征,宏便命记室丘迟给陈伯之写了这封劝降书。
陈伯之见到信后,率兵归降。这封信从南北战场的形势,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个人的前途和他目前危险处境等方面着笔,不仅有晓以利害和大义的正面劝告,更以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浓郁的乡情引动对方的故国之思,文辞委曲婉转,声情并茂,为六朝骈文名篇。
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描写江南景色的名句。译文:丘迟叩拜陈将军足下:知您近来一切安好,使我不胜欢欣!将军勇武为三军之首,才能杰出于当世,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企慕鸿鹄高飞有远大的志向。
过去曾顺应机缘而通变,遇到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建立了功勋,成就了事业,得以冠开国之号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精致华丽的车舆,在广阔的地域中持旄节而号令一方,这是何等的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这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之时,并没有其他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又听信了外面流传的谣言,一时迷惑错乱行动失去理智,以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当今梁朝对臣下赦免罪责而求其建功立业,不计较过失而加以任用,以赤诚之心待天下之人,使一切怀疑动摇的人都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
这一切您是都清楚的,不需要我一一细述了。历史上朱鲔虽曾杀了光武帝的哥哥刘伯升,张绣也杀死曹操的爱子曹昂,但汉光武帝并不因之而疑忌,曹操对再次归降的张绣还象过去一样。
何况将军并无朱、张之罪,而以功勋见重于当世。迷失道路而能知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迷途不远而归来,更为古之典籍所褒扬。
当今皇帝轻于刑法而重施恩惠,法网宽松到连吞船的大鱼都可漏网;将军在梁地的祖坟完好,亲戚安居乐业,住宅未曾倾毁,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可要好好想一想,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今梁朝的功臣名将,各有封赏任命,位置高下很有秩序。
文职官员腰系紫绶丝带,掌管金印,参预筹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坐轻车而竖旄节,身负保卫边疆的重任。并且杀马饮血郑重立约: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
唯有您将军厚颜偷生,为拓跋族的头目魏帝奔走效劳,难道不感到可悲吗?凭南燕慕容超那样强大,最终还是被解送建康刑场斩首;凭后秦君主姚泓那样强盛,最后也在长安反缚出降。由此可见,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却不养育异类;北方中原一带周汉故土,容不得杂种。
北魏假称帝号窃取中原,已有很多年,积恶多端灾祸满盈,理应溃败灭亡。更何况北魏统治集团昏瞆狡诈、自相残杀,部落内部分崩离析,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
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象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象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这不太糊涂了吗?暮春三月之时,江南碧草萋萋,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
(您如今与梁军对垒)看到故国军队的旗鼓,回想起往日在梁的生活,持弓登城以望远之际,怎不令人黯然伤情!正因为如此,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才渴望能重为赵将,吴起临别西河才掩泪悲伤。这是人之常情,难道唯独将军没有这种感情吗?希望您尽早作出妥善安排,自己争取幸福的前途。
当今武帝极其开明,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楛木箭。夜郎、滇池诸国,解其发辫而请求封职。
朝鲜和西域罗布泊,叩头归服而接受教化。唯有北魏野心勃勃,横行于沙漠边塞之中,企图苟延岁月。
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德行彰明且是武帝至亲,主持这次北伐的军机重任,前来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知改过,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可就太晚了。
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作者:丘迟(公元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八岁便能属文。
初仕齐,以秀才迁殿中郎;入梁后,以文才为武帝所器重,官至永嘉太守、司空从事中郎。今传明人所辑《丘司空集》。
注释:〔1〕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开头和结尾常用的客气语。
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2〕无恙:古人常用的问候语。
恙,病;忧。〔3〕“将军”句:语出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此喻陈英勇为三军之首。〔4〕才为世出:语出苏武《报李陵书》:“每念足下才为世生,器为时出。”
此喻陈才能杰出于当世。〔5〕“弃燕”二句: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喻陈伯之有远大的志向。
〔6〕“昔因”二句:指陈伯之弃齐归梁,受梁武帝赏爱器重。〔7〕“立功”二句,《梁书•陈伯之传》:“力战有功”,“进号征南将军,封丰城县公:邑二千户。”
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