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文言文译文(《聊斋志异》中《二班》的译文)
1.《聊斋志异》中《二班》的译文
殷元礼是云南人,擅长针灸的医术。
由于遇到盗匪作乱,跑进深山里避难。天已经黑了,离前面的村庄还很远,他很担心碰到虎狼。
这时,远远地望见前面路上有两个人,他就急忙追赶上去。到了跟前,那两个人间他是从哪里来的,殷元礼讲了自己的姓氏籍贯。
二人拱拱手恭敬地说:“原来您就是良医殷先生啊,仰慕您泰山北斗般的大名已经很久了!”殷元礼反问他们的尊姓大名。二人自称姓班,一个叫班爪,一个叫班牙。
报完姓氏他们就对殷元礼说:“先生,我们也是来避难的。前面的石头房子幸好可以歇宿,冒昧地请先生前往小住,我们还有事要求先生呢。”
殷元礼欣然地答应了。一会儿,他们一起来到一个地方,只见石房子紧靠着山谷。
屋里点燃了柴禾代替蜡烛,借着火光殷元礼才看清班氏兄弟的容貌和身躯十分威武凶猛,好像不是善良的人。但考虑到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这时又听到床铺上传来呻吟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妇人直挺挺地躺在那里,好像很痛苦。殷元礼问:“得了什么病?”班牙说:“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才敬请先生的。”
于是班氏兄弟用火把照亮了床铺,请殷元礼到近处看望。只见老妇人鼻子下面嘴角旁边长着两个瘤子,都像碗口那样大。
而且说:“疼得不敢碰,也吃不了东西。”殷元礼说:“好办。”
说完拿出艾绒做成小团,给老妇人薰烤了几十壮,并说,“过一夜就好了。”班氏兄弟非常高兴,烤了鹿肉来招待他,并没有酒、饭,只有鹿肉一种。
班爪说:“仓促之间,不知您光临,请不要怪罪我们招待不周。”殷元礼吃饱了就枕着石块睡觉了。
他感到班氏兄弟虽然诚恳朴实,但外貌粗鲁可怕,所以辗转反侧不敢熟睡。天还没亮他就呼唤老妇人,问她的病怎么样。
老妇人刚醒来,自己用手摸摸,发现瘤子已经破裂成疮口。殷元礼催促班氏兄弟起来,点着了火照着老妇人,给她敷上药粉,然后说:“好了。”
说完就拱手辞别。班氏兄弟又把一个烤鹿肘子赠送给他。
此后三年没有班氏的什么?肖息。有一天,殷元礼正好有事到山里去,遇到两只狼拦住去路,阻挡他不能前行。
待到太阳偏西,狼又成群结队地来了,殷元礼前后受敌。群狼上前把他扑倒。
几只狼又争着咬他,把他的衣服全都撕碎了。殷元礼料想这回必死无疑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两只老虎急速赶到,群狼四下散开。老虎盛怒,大声吼叫,狼都吓得趴在地上。
老虎扑过去将他们一个个咬死,然后就离开了。殷元礼狼狈不堪地往前走,担心无处投身。
这时一位老妇人迎面走来,看到他这副样子,就说:“殷先生受苦了!”殷元礼愁眉苦脸地向老妇人诉说了刚才的遭遇,并问老妇人怎么认识自己。老妇人说:“我就是在石头房子里让您治瘤子的老太婆呀。”
殷元礼这才恍然大悟,就向她请求寄住。老妇人带领他,走进一个院子,那里已经点燃了灯火,她说:“老太婆等候先生好久了。”
说着拿出长袍和裤子,让他换掉破衣裳。然后摆出酒水,周到恳切地招待客人。
她自己也用陶碗斟酒,边谈边饮十分豪爽,不像一般的女子。殷元礼问:“上回那两个男子,是您什么人?为什么没有见到他们?”老妇人说:“那是我的两个儿子,我让他们迎接先生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必定是迷路了。”
殷元礼感激老妇人的深情厚义,尽情地饮酒,不知不觉地酩酊大醉,在座位上酣睡了。等他醒来,天已经大亮,四处观望竟没有房舍,只是他一个人孤身坐在山岩上。
忽然听到岩石下有牛一样的鼾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老虎正沉睡未醒。老虎嘴边有两块瘢痕,都像拳头那么大。
殷元礼吓坏了,唯恐老虎醒来,就悄悄地逃离了。他这才明白,那两只老虎就是班爪和班牙。
2.蒲松龄《二班》翻译
殷元礼是云南人,擅长针灸的医术。由于遇到盗匪作乱,跑进深山里避难。天已经黑了,离前面的村庄还很远,他很担心碰到虎狼。这时,远远地望见前面路上有两个人,他就急忙追赶上去。到了跟前,那两个人间他是从哪里来的,殷元礼讲了自己的姓氏籍贯。二人拱拱手恭敬地说:“原来您就是良医殷先生啊,仰慕您泰山北斗般的大名已经很久了!”殷元礼反问他们的尊姓大名。二人自称姓班,一个叫班爪,一个叫班牙。报完姓氏他们就对殷元礼说:“先生,我们也是来避难的。前面的石头房子幸好可以歇宿,冒昧地请先生前往小住,我们还有事要求先生呢。”殷元礼欣然地答应了。一会儿,他们一起来到一个地方,只见石房子紧靠着山谷。屋里点燃了柴禾代替蜡烛,借着火光殷元礼才看清班氏兄弟的容貌和身躯十分威武凶猛,好像不是善良的人。但考虑到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这时又听到床铺上传来呻吟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妇人直挺挺地躺在那里,好像很痛苦。殷元礼问:“得了什么病?”班牙说:“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才敬请先生的。”于是班氏兄弟用火把照亮了床铺,请殷元礼到近处看望。只见老妇人鼻子下面嘴角旁边长着两个瘤子,都像碗口那样大。而且说:“疼得不敢碰,也吃不了东西。”殷元礼说:“好办。”说完拿出艾绒做成小团,给老妇人薰烤了几十壮,并说,“过一夜就好了。”班氏兄弟非常高兴,烤了鹿肉来招待他,并没有酒、饭,只有鹿肉一种。班爪说:“仓促之间,不知您光临,请不要怪罪我们招待不周。”殷元礼吃饱了就枕着石块睡觉了。他感到班氏兄弟虽然诚恳朴实,但外貌粗鲁可怕,所以辗转反侧不敢熟睡。天还没亮他就呼唤老妇人,问她的病怎么样。老妇人刚醒来,自己用手摸摸,发现瘤子已经破裂成疮口。殷元礼催促班氏兄弟起来,点着了火照着老妇人,给她敷上药粉,然后说:“好了。”说完就拱手辞别。班氏兄弟又把一个烤鹿肘子赠送给他。
此后三年没有班氏的什么?肖息。有一天,殷元礼正好有事到山里去,遇到两只狼拦住去路,阻挡他不能前行。待到太阳偏西,狼又成群结队地来了,殷元礼前后受敌。群狼上前把他扑倒。几只狼又争着咬他,把他的衣服全都撕碎了。殷元礼料想这回必死无疑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两只老虎急速赶到,群狼四下散开。老虎盛怒,大声吼叫,狼都吓得趴在地上。老虎扑过去将他们一个个咬死,然后就离开了。殷元礼狼狈不堪地往前走,担心无处投身。这时一位老妇人迎面走来,看到他这副样子,就说:“殷先生受苦了!”殷元礼愁眉苦脸地向老妇人诉说了刚才的遭遇,并问老妇人怎么认识自己。老妇人说:“我就是在石头房子里让您治瘤子的老太婆呀。”殷元礼这才恍然大悟,就向她请求寄住。老妇人带领他,走进一个院子,那里已经点燃了灯火,她说:“老太婆等候先生好久了。”说着拿出长袍和裤子,让他换掉破衣裳。然后摆出酒水,周到恳切地招待客人。她自己也用陶碗斟酒,边谈边饮十分豪爽,不像一般的女子。殷元礼问:“上回那两个男子,是您什么人?为什么没有见到他们?”老妇人说:“那是我的两个儿子,我让他们迎接先生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必定是迷路了。”殷元礼感激老妇人的深情厚义,尽情地饮酒,不知不觉地酩酊大醉,在座位上酣睡了。等他醒来,天已经大亮,四处观望竟没有房舍,只是他一个人孤身坐在山岩上。忽然听到岩石下有牛一样的鼾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老虎正沉睡未醒。老虎嘴边有两块瘢痕,都像拳头那么大。殷元礼吓坏了,唯恐老虎醒来,就悄悄地逃离了。他这才明白,那两只老虎就是班爪和班牙。
3.蒲松龄《二班》翻译
殷元礼是云南人,擅长针灸的医术。
由于遇到盗匪作乱,跑进深山里避难。天已经黑了,离前面的村庄还很远,他很担心碰到虎狼。
这时,远远地望见前面路上有两个人,他就急忙追赶上去。到了跟前,那两个人间他是从哪里来的,殷元礼讲了自己的姓氏籍贯。
二人拱拱手恭敬地说:“原来您就是良医殷先生啊,仰慕您泰山北斗般的大名已经很久了!”殷元礼反问他们的尊姓大名。二人自称姓班,一个叫班爪,一个叫班牙。
报完姓氏他们就对殷元礼说:“先生,我们也是来避难的。前面的石头房子幸好可以歇宿,冒昧地请先生前往小住,我们还有事要求先生呢。”
殷元礼欣然地答应了。一会儿,他们一起来到一个地方,只见石房子紧靠着山谷。
屋里点燃了柴禾代替蜡烛,借着火光殷元礼才看清班氏兄弟的容貌和身躯十分威武凶猛,好像不是善良的人。但考虑到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这时又听到床铺上传来呻吟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妇人直挺挺地躺在那里,好像很痛苦。殷元礼问:“得了什么病?”班牙说:“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才敬请先生的。”
于是班氏兄弟用火把照亮了床铺,请殷元礼到近处看望。只见老妇人鼻子下面嘴角旁边长着两个瘤子,都像碗口那样大。
而且说:“疼得不敢碰,也吃不了东西。”殷元礼说:“好办。”
说完拿出艾绒做成小团,给老妇人薰烤了几十壮,并说,“过一夜就好了。”班氏兄弟非常高兴,烤了鹿肉来招待他,并没有酒、饭,只有鹿肉一种。
班爪说:“仓促之间,不知您光临,请不要怪罪我们招待不周。”殷元礼吃饱了就枕着石块睡觉了。
他感到班氏兄弟虽然诚恳朴实,但外貌粗鲁可怕,所以辗转反侧不敢熟睡。天还没亮他就呼唤老妇人,问她的病怎么样。
老妇人刚醒来,自己用手摸摸,发现瘤子已经破裂成疮口。殷元礼催促班氏兄弟起来,点着了火照着老妇人,给她敷上药粉,然后说:“好了。”
说完就拱手辞别。班氏兄弟又把一个烤鹿肘子赠送给他。
此后三年没有班氏的什么?肖息。有一天,殷元礼正好有事到山里去,遇到两只狼拦住去路,阻挡他不能前行。
待到太阳偏西,狼又成群结队地来了,殷元礼前后受敌。群狼上前把他扑倒。
几只狼又争着咬他,把他的衣服全都撕碎了。殷元礼料想这回必死无疑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两只老虎急速赶到,群狼四下散开。老虎盛怒,大声吼叫,狼都吓得趴在地上。
老虎扑过去将他们一个个咬死,然后就离开了。殷元礼狼狈不堪地往前走,担心无处投身。
这时一位老妇人迎面走来,看到他这副样子,就说:“殷先生受苦了!”殷元礼愁眉苦脸地向老妇人诉说了刚才的遭遇,并问老妇人怎么认识自己。老妇人说:“我就是在石头房子里让您治瘤子的老太婆呀。”
殷元礼这才恍然大悟,就向她请求寄住。老妇人带领他,走进一个院子,那里已经点燃了灯火,她说:“老太婆等候先生好久了。”
说着拿出长袍和裤子,让他换掉破衣裳。然后摆出酒水,周到恳切地招待客人。
她自己也用陶碗斟酒,边谈边饮十分豪爽,不像一般的女子。殷元礼问:“上回那两个男子,是您什么人?为什么没有见到他们?”老妇人说:“那是我的两个儿子,我让他们迎接先生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必定是迷路了。”
殷元礼感激老妇人的深情厚义,尽情地饮酒,不知不觉地酩酊大醉,在座位上酣睡了。等他醒来,天已经大亮,四处观望竟没有房舍,只是他一个人孤身坐在山岩上。
忽然听到岩石下有牛一样的鼾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老虎正沉睡未醒。老虎嘴边有两块瘢痕,都像拳头那么大。
殷元礼吓坏了,唯恐老虎醒来,就悄悄地逃离了。他这才明白,那两只老虎就是班爪和班牙。
4.文言文 翻译
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一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
说明:
这个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务虚名而不讲求实际,本欲欺世盗名,反落得被人所欺。
参考资料:
5.翻译文言文
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1],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你没有军装?我与你同穿一件长袍。国王发兵要打仗,赶快修整好我们的戈与矛。与你一致对敌同目标。谁说你没有军装?我与你同穿那件衬衫。国王发兵要打仗,修理好的矛戟亮闪闪,与你同把敌人歼。谁说你没有军装?我与你同穿那套罩衣。国王发兵要打仗,修理好铠甲与兵器,与你一道去杀敌。
6.文言文翻译
前赤壁赋译 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我和客人们高兴地笑了起来,点燃蜡烛再次饮酒。
菜肴和水果都已经吃完,杯子和盘子都一片狼籍。我与客人们相互在船里睡着了,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译文 臣李密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
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7.文言文 班昭续史 原文翻译及以下问题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
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
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
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
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1、数次、多次 2、理解、精通 3、因为班昭“博学高才”且受皇帝器重。
4、“师叔早卒,有节行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