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字窒甫海盐人文言文阅读真题(明史谭纶传的原文)
1.明史谭纶传的原文
《明史》谭纶传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
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
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而后用之。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
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
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而继光练兵已及期,纶因收之以为用,客兵罢不复调。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马岗、何家 览,又与继光共破之葛埠、南湾。
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饶平贼林朝曦。
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
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
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斋继光继光数破贼,浙东略定。
倭转入福建。自福宁至漳、泉,千里尽贼窟,继光渐击定之。
师甫旋,其众复犯邵武,陷兴化。四十二年春,再起纶。
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
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继光至,纶自将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
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
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
倭复围仙游,纶、继光大破贼城下。已而继光破贼王仓坪、蔡丕岭,余贼走,广东境内悉定。
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主四十四十四年冬,起故官,巡抚陕西。
未上而大足民作乱,陷七城。诏改纶四川,至已破灭。
云南叛酋凤继祖遁入会理,纶会师讨平之。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西。
招降岭岗贼江月照等。斋纶练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
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上疏曰:古蓟、蓟、昌卒不满十万,而老弱居半,分属诸将,散二千里间。
敌聚攻,我分守,众寡强弱不侔,故言者亟请练兵。然四难不去,兵终不可练。
主夫敌夫敌之长技在骑,非召募三万人勤习车战,不足以制敌。计三万人月饷,岁五十四万,此一难也。
燕、赵之士锐气尽于防边,非募吴、越习战卒万二千人杂教之,事必无成。臣与继光召之可立至,议者以为不可。
(未完,待续)。
2.郑晓 字窒甫文言文的翻译
出自【二十四史 明史】之【郑晓】。
【郑晓传】译文郑晓,字窒甫,浙江海盐人。嘉靖元年(1522)考中乡试第一名,第二年中进士,做了职方主事。
期间,他坚持天天披阅过去的文牍,得以通晓天下远塞近山及各地兵马的虚实、强弱。尚书金献民嘱托他编写《九边图志》,书成以后,人们争着抄写、传阅。
因为“大礼”之争受到廷杖的刑罚。大同兵变后,他上书极力论说不可赦免主犯。
张孚敬掌权后器重他,想把他安排在翰林院和谏官的位置上,他都不予理睬。父亲死后他回家守丧,过后很长时间得不到起用。
许瓒当时是礼部尚书,把他调入吏部,做考功郎中。夏言被罢相后,世宗恨谏官们没有纠举他,就命令吏部对他们加以考察,分别去留。
大学士严嵩想借此排挤自己不喜欢的人,可是郑晓却拿掉了乔佑等十三个人,这些人大多和严嵩关系很好。严嵩这下很是恨他,就把他调入文选司。
严嵩想用赵文华来负责考功司,郑晓对许瓒说:“过去黄祯做文选,调李开先做考功,他们都是山东人,所以皇上不同意。现在调文华来,我就只好避开了。”
许瓒用这个理由谢绝了严嵩。严嵩又想让他的儿子世蕃做尚宝丞,郑晓说:“治中升做知府,符合常例;升做尚宝丞,过去没这个先例。”
严嵩更加恼恨了,后来用郑晓举荐在贬官员周铁等人的名义,把他贬出去做和州同知。稍后郑晓升为太仆丞,经南京太常卿,又召入朝,做了刑部右侍郎,不久改调兵部,兼副都御史,负责总督漕运。
当时大江南北都可以看到倭寇,漕运的船只几乎无法航行。郑晓请拨发国库银数十万两,用以建造战舰,修筑城堡,操练兵将,收集粮草。
世宗颁诏同意。中国的奸民得到倭寇的贿赂,很多人和倭寇相勾结,通州人顾表尤其残忍、狡黠,替倭寇充当指导。
因此倭寇的营地都位于要害地带,官兵的虚实也知之无余。郑晓悬重赏抓住顾表并斩了他。
招募勇猛强悍的盐客当兵,增设泰州海防副使,修筑了瓜洲城,并在庙湾、麻洋、云梯等出海口都增派驻兵,设立..望台。就这样先在通州打败倭寇,又在如皋、海门连着获胜,在吕泗袭击他们之后,把倭寇围困在狼山,前后斩敌九百多,倭寇败逃而去。
论功后,郑晓又得到晋级,三次受到世宗赏赐的银币。当时倭乱中有很多中国人参加。
郑晓为此上书说:“勇武有谋的中国人,因为无所施展,所以才甘心作贼。国家如果不对这些人广行网罗,让他们有出人头地的台阶,恐怕会有像孙恩、卢循那样的人从中冒出,那样祸就大了。
洪武时倭寇侵略到海州县,凭着高皇帝的声名,加上谋臣老将,修筑城墙,训练士兵,经营了几年,还没能平定下来。后来招募渔户、岛民、盐客、..户编成一支水军达几万人,又派使节过海到倭国宣示刑赏,很久以后,倭人才不敢来侵扰。
现在长江以北虽然太平无事了,但是海面上船只往来,倏忽千里。倭寇依仗华人做他们的耳目,华人又仗着倭寇做自己的爪牙,不详加区分处理,后患可不容易消除啊。”
世宗很是采纳了他一些意见。不久他被召还朝做了吏部左侍郎,又升为南京吏部尚书。
世宗因为郑晓懂得军事,改用他做右都御史,协助办理军事,不久任命他为刑部尚书。俺答把大同右卫围困得很紧,世宗让兵部尚书杨博前去指挥大军作战,于是用郑晓代理兵部事务。
郑晓上书说“:现今军事问题正难办,可是挑选出来听候调遣的三五千京军士兵,竟然还命令他们出去服役打工,怎么进行战务呢?请调他们归队!”世宗即刻听用了他的意见。不久他又回去办理刑部的事务。
那时严嵩的权势更加炙手可热。郑晓一向不喜欢严嵩这个人。
那时候的一些大案如总督王忄予因办案不当,中允郭希颜因论事谬误,郑晓一并从轻判案,严嵩却援用重典。南京造反士卒周山等人杀死侍郎黄懋官,海盗汪直勾结倭寇作乱,郑晓援用重典,严嵩却有意对他们宽大处理。
只有巡抚阮鹗、总督杨顺、御史路楷数案,因为严嵩曲意庇护,郑晓不能完全绳之以法,所以议论者说他断案时罪重罚轻,不合律令。按照先前的事例,在北京的军民诉讼,都呈递状纸给通政司然后送法司审讯、判决。
各个部门有应加审讯的犯人,也要向上送交法司办理,没有自行判决、发落的。后来各个部门不再遵守成规,办起案来纷纷攘攘。
郑晓上书请照先前成规进行,世宗同意了,于是刑部有时也在京郊的府县逮捕犯人。而巡按御史郑存仁认为诉讼应当从下向上,所以传令州县官吏,法司要追拿的犯人,不要轻易交出。
郑晓听说后,领着侍郎赵大..、傅颐按着先前的成规向皇帝争取,存仁也根据律令递了奏章。他们的奏章都被发放给都察院会同刑科评议。
都察院的决议还没有报上去,郑晓又上书为自己辩护。严嵩借此鼓动世宗的火气,使世宗严厉批评了郑晓,然后罢了他的官,两个侍郎也被贬了两级。
郑晓通达经术,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当时声望很高。但是被权贵压制,他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
回乡以后,他戴着棱形头巾,穿上平民百姓的服装,和家乡的父老交游,碰上他的人并不知道他原本是达官贵人。他死后,他的儿子郑履淳等向朝廷申诉他抗击倭寇的功绩,皇上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
隆庆初,追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
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
(亦可答:对比的手法,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3分)2。
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3分)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景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回答景物形象的题目时,应先分析写了哪些景,在概括归纳画面的特点。
诗歌的颈联写到了夕阳西下、玄猿啼哭、霜雾下降、大雁归来的景致,画面特点是凄凉、寒冷。 此句为写景句,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渲染、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对比等,分析此处,可见最突出的特点应是对比、视听结合、借景抒情和渲染。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首联,表现了诗人抱病登高的浓烈生活情趣。
颔联,诗笔顿转,诗人无分饮酒,于是命令菊花从此不必开,表现了诗人困苦生活,身体多病的艰辛。颈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孤寂,思乡怀人。
尾联,直抒胸臆,遥怜弟妹,表达自身遭逢战乱的忧伤,寄托了自身的飘零寥落之感。综合起来就是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